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答案)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上市统考模拟2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先秦时期,巫师掌管祭祀礼神事务。此外,《国语》记载巫师观天象“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说文》记载“古者巫彭初作医”。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天文观测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先秦社会宗教信仰的持续松动
C.王权与神权结合强化政治统治 D.关注现世民生的观念由来己久
2.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西汉官印封泥,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滇池长印”“同劳丞印”等,涉及益州郡、群舸郡、滇池县、建伶县等郡县区划近30个,包含了刺史、太守、县长、县令等官职名称10余种,这些西汉时期官印封泥的发现
A.说明羁縻政策在西南地区开始推行 B.证明该地为云南地区区域经济中心
C.为研究当时选官制度提供考古资料 D.反映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3.东汉太原孝廉王烈在乡里“建学校,敦崇庠序”,其门人的言行为周围百姓所效仿,乡里的不良风气得到改变。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乡境内“宗族称孝,乡党归仁”。由此可知,王烈的举措
A.借助了乡约的治理价值 B.渗透了礼法并用的治理观念
C.发挥了基层教化的作用 D.促使社会风气发生根本转变
4.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史地、方术、诗文、戏曲等书籍大量传布。印刷中心除北宋首都汴梁之外,还有南宋时期的临安、湖州、福建、苏州诸地。最有可能引发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推行防弊之政 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C.科举制度日益发展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5.明清江南的小农场主和小作坊主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钱、银),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交租、纳税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而进行这些活动,都需要起码的读、写、算能力。材料意在说明
A.明清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大众教育主要内容演变
C.明清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经济活动影响实用教育
6.1898年,清廷发布“明定国是”诏书,意图更张政治。该诏书明确指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据此可知,维新变法运动
A.动员了社会各界参与革新 B.确立自强求富的目标
C.囿于中体西用的传统藩篱 D.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7.民国初年颁布的《矿业条例》规定,矿产按值抽税,贵重矿由10%下降至1.5%,一般矿由5%—3%降至1%,取消了清末每年公司纯利的1/4上交政府的规定。《矿业条例》还详细规定国民取得矿业开采资格后,地面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受法律保护。该条例
A.营造了经济近代化的新氛围 B.增加了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D.加剧了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8.1914年,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重点在军队及海外华侨社团开展革命工作。在时局的影响下,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发出通告:“从前所有中华革命党总章及各支部通则,一律废止……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以昭统一。”孙中山这一转变的直接目的在于
A.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 B.扩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C.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D.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
9.根据下图可知,这场战役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斗志
C.表明敌后战场逐步成为主战场 D.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0.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要求“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毛泽东同时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这些指示
A.兼顾了民主原则和战争现实 B.凸显了毛泽东对地下党的重视
C.扩大了党的阶级和组织基础 D.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
11.下图反映了1954—1963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其中出现第④阶段的发展趋势的政策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B.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C.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12.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在下层平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较少。改革开放后,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创造了覆盖中国近半人口的“城市辣味饮食文化”。从食辣习俗的变化可以看出
A.食物物种交流对经贸和环境产生影响 B.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C.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劳动力的空间流动 D.餐饮事业发展与现代交通同步
13.恺撒曾在罗马平民欢呼他为国王时说:“我是恺撒,不是国王。”与此同时,恺撒却欣然接受了“祖国的救星”“祖国之父”的称号,允许在公共场所为他竖立雕像,并得以在神庙中接受供奉。这体现了古罗马
A.平民话语的提升 B.政治仪式的庄重
C.君主专制的形成 D.共和政体的异化
14.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15.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了新的议会。新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撤销受国王控制的星室法庭和教会的最高法庭;废除工商业的垄断制度”等要求,被基本满足。1641年,议会又通过法律,规定议会至少要三年召开一次,教会脱离国王而隶属于议会。由此可见英国
A.议会主权得以贯彻 B.蕴含潜在政治冲突
C.民主政治基本成熟 D.王权得到不断加强
16.英国议会于1829年通过《都市警察法》,建立了第一支领薪金、穿制服的警察部队。1839年通过《郡警察法》,允许在各郡的各个地区和自治市建立付薪的地方警察部队。1856年通过《郡和自治市警察法》,责成全国所有郡和自治市建立警察部队。英国议会的上述立法
A.破坏了地方自治传统 B.意在应对国际工人运动挑战
C.源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D.得益于文官制度的逐渐完善
17.表2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部分文献资料内容。据此可知,巴黎公社是
表2
文件 内容节选
3月2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选举公告 (城市的)公民们!请你们前来参加选举。选出你们的公社议会(巴黎市的市政委员会)
巴黎公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克雷芒的发言稿 公社将掌管地方事务,不应该执行政府机关的职能,只能由政府管理全国事务
公社委员贝雷对法兰西银行谈话 公社只支取原巴黎市在银行中的份额款项
A.法国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组织
C.领导工人暴力革命的指挥机构 D.工人阶级领导的城市自治机关
18.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这主要表明
A.亚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 B.新兴民族国家反帝斗争不断发展
C.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亚洲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1920年,美驻英国大使警告称,英国占领当局在伊拉克的行动“在美国公众心目中造成了一种不幸的印象……英国一直在准备垄断该地区石油资源”,并要求:若伊拉克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政府应“保证各国贸易在法律和事实上的平等”。1922年,英美两国确认“门户开放”原则适用于伊拉克。这反映了,一战后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 B.世界多极化现端倪
C.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 D.贸易保护问题严峻
20.如图为1950—1990年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示意图。据图可推知,二战后的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
A.中间阶层的人数减少 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科学技术出现新发展 D.工业生产停滞不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满分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五代时期,辽军帮后晋击败后唐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幽云一带。此时幽州汉民在割让给辽国之初,还是比较倾向于中原内地的。北宋建国后,鉴于北方辽国势力强大,赵匡胤希望通过厚积钱粮、和平赎买的办法,达到最后收复幽州的目的。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两次伐辽,企图举兵收复幽州,结果都全线溃败。宣和二年(1120)四月宋徽宗下诏收复燕云,由于遭到辽国军队的反击,宋军凭借武力收复幽州的尝试再次失败。此时幽州地区汉民由于和中原内地的感情趋向生疏,对北宋收复幽州的举动,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
——摘编自曾谦《幽州的取得与北宋的灭亡》
材料二
幽云地区为契丹所据后,幽州升为辽南京,成为具有政治和军事双重意义的战略要地,既是抵御中原王朝的重镇,又是图谋南进的前沿。且契丹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分管汉人、渤海人,效仿和采用中原体制。经济上,拥有幽云地区农耕经济带来的效益,大大提高了辽朝的经济实力,对其军事上的补给也愈加充足。幽云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为辽与周边政权贸易的中心。辽朝统治者对文化教育颇为重视,“南京学,亦曰南京太学,太宗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幽云地区实际上成为辽朝最具多元化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摘编自滕聪《论五代后晋在契丹南进过程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收复幽云地区战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收复失败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契丹统治幽云地区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215年 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强调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65年 英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了有贵族和主教外,还有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而是超越传统。
还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认识。(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昔日研究中古欧洲史者,以为自罗马帝国西部瓦解以后,数百年欧洲史间,文化荡然无存,遂名此期为“黑暗时代(DarkAges)。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
——摘编自何炳忠《中古欧洲史》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上市统考模拟2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D C A B B A C C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C
21.(14分)
(1)变化:从和平赎买到武力收复。(2分)
原因:宋代重文轻武政策;辽国势力强大(顽强抵抗);北宋统治危机,国力衰弱;幽州汉民不支持。(4分)
(2)措施:提升幽州地位(定都为辽南京);采用中原政治体制(实行南面官制);发展农耕经济;与周边政权进行贸易;学习汉文化(兴办太学)。(任答4点4分)
影响:加快契丹封建化进程;提高了辽朝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军事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燕云地区社会多元化;为后世王朝定都北京奠定基础;与中原王朝对峙处于有利态势(使中原王朝失去有利边防屏障)。(任答4点4分)
22.【14分】
(1)特点:国王与贵族的权力斗争激烈;
王权受到一定限制;
议会逐渐发展,地位不断提高;
市民阶层的政治权利扩大;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4分,答出四点即可)
(2)理由:君主立宪制将君主的权力局限于象征性地位,
而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实现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变。(6分,一点2分)
认识:英国政治体制的演进是一个从封建制度向现代民主制度转变的过程;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具有长期性、和平性、妥协性、渐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英国政治体制的演进中,法治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分,1点1分)
23.【12分】
示例
观点:欧洲中世纪社会孕育了近代社会文明因素。(2分)
阐释: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发展为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政治上,各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削弱了教会的统治,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法国等级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君主制为近代西方代议制形成创造了条件。西欧的封建制度不是简单的君臣效忠关系,产生了欧洲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观念。(3分)经济上,欧洲工商业的复兴,推动了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自治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的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3分)文化上,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兴起。(2分)
总之,欧洲中世纪并非完全黑暗,而是孕育了欧洲近代文明社会的进步因素。(2分)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2分。
(2)阐述: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各3分:即每个角度提供一个史实的关键词即可得3分,如政治上,写到民族国家或议会(代议制)等即得3分,经济上写到城市兴起(城市自治)或资本主义萌芽等即得3分,文化上写到大学兴起(教育发展)或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等即得2分。
(3)论述完整,逻辑清晰,文字通畅2分(强调三段式,必须最后一段有小结)。
【解析】
据材料“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结合所学中古西欧文化内容可知,观点归纳为,欧洲中世纪社会孕育了近代社会文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王权的加强、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等内容可知,政治上,各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削弱了教会的统治,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法国等级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君主制为近代西方代议制形成创造了条件。西欧的封建制度不是简单的君臣效忠关系,产生了欧洲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知,经济上,欧洲工商业的复兴,推动了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自治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的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大学的兴起可知,文化上,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兴起。最后总结归纳,欧洲中世纪并非完全黑暗,而是孕育了欧洲近代文明社会的进步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