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监测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特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B B D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C D C A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A B B B C C D
二、非选择题
31.(14分)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一点2分,共4分)
(2)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一点1分,共4分)
(3)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等(一点2分,共4分)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将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不断推陈出新。(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2.(13分)
(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
(2) 主要特征: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政治上: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一点1分,共2分)
(3)措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一点1分,共2分)
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一点2分,共4分)
(4)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一点2分,两点共3分)
33.(13分)
(1)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一点1分,共2分)
(2)史料类型:实物史料(1分);
措施:统一货币(1分);统一度量衡(1分)。
(3)表现:修筑联通各地的道路;建立联通全国的交通网;开凿灵渠(一点2分)
影响:加强各地的联系,解决运输困难(一点2分)
(4)变化:大一统内涵从土地、民心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制度层面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飞跃。(一点2分,共4分)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监测
七年级历史
说明:1.全卷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8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请将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钻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钻等,材料辨明北京人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牛耕时代
2.下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和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题2表
A.中国大地较早孕育了早期人类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D.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3.“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 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 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5.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河姆渡骨耜 河姆渡猪纹陶钵 半坡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稻谷
题5图
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6.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 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7. 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山东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 多年的黑陶杯。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
A.炎黄二帝的真实存在 B.中华文明起源于今山东
C.该陶杯是黄帝的作品 D.先民们已学会制作陶器
8. 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 制作年代标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政权更迭时制作 的年代标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题9图
A.盘庚迁都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东周建立
10.《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11.《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 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题11图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12.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题12图
13.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14.如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见( )
题14图
A.盘庚迁殷 B.平王东迁 C.诸侯争霸 D.战国七雄
15.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到春秋只剩下秦、楚、齐、 燕大国。这说明当时( )
A.制度瓦解 B.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 D.区域统一
16.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来看,秦国对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这表明当时秦国( )
A.人民负担沉重 B.法律法规严苛
C.注重经济管理 D.奠定统一基础
17.下表是小张同学根据某一历史事件编写剧本的部分内容。这一历史事件是( )
第二幕 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
第四幕 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第八幕 身虽死,法尤存,大秦帝国正崛起
题17表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楚汉之争 D.秦灭六国
18.“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材料再现了我国古代哪个工程的修建场景( )
A.灵渠 B.长城 C.大运河 D.都江堰
19.下表为孔子所收部分弟子的家庭情况,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
题19表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20.孟子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墨子强调,“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这反映二者( )
A.都具有民本思想 B.都注重社会和谐
C.都强调民贵君轻 D.都主张实行仁政
21.下图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请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历史人物:启、汤、武王
政治制度:分封制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
题21图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早期国家和与社会变革
2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
A.禅让制 B.行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23.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
24.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
廿二年,攻魏粱,【粱:魏国都城】
廿二年,兴,攻荆【荆:楚的代称】
)25.下图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题25图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26.《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27.《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说明当时秦朝( )
A.刑罚残酷 B.赋税沉重 C.人民简朴 D.徭役繁重
28.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题28图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29.如图图片中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面部表情很严肃,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表情比较柔和、安详。由此看出汉景帝时期( )
题29图
A.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B.汉朝走向鼎盛
C.人们对生活感到满足 D.阶级矛盾消除
30.《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还有铁器小件。这表明( )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大大增强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可信
C.《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31 题 14分,32 题 13 分,33 题 13 分,共 40 分)
31.诸子百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______》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______》
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③______》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______》
材料三
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中医入门、剪纸、春节、太极拳等,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据高远《新时代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理念》
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二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各国设立的积极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2分)
3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变革最重要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关系。(3分)
33.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又命令蒙恬修筑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并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新道”。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四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进步性表现。(2分)
(2)根据史料的表现形式,史料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根据材料二,指出所示两件史料的史料类型和它们所见证的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