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2.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3.《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5.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
6.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 )
A.虎门销烟浮雕 B.八国联军窜入紫禁城照片
C.日军展开杀人竞赛的报道 D.圆明园遗址
7.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8.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通的英法联车时,俄国超火打动,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9.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际,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 )
A.发起国都有英国 B.列强都从中获得了大量赔款
C.目的和性质相同 D.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10.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1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12.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13.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1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5.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位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16.在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妨,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 B.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7.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20.《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2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传播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22.1900年,西方有人创作了名为《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的漫画(见图)。该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4.《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5.陈天华在《猛回头·警世钟》中说到“今日无数的外族,都要灭我们这一族,我们四万万人就合做一个……依了鄙人的愚见,不如大家合做一个大党……”之后在革命党人努力下建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怎样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一新的方式”是指《辛丑条约》中的哪一内容?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列举一例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军事工业名称。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以上材料请归纳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________简史
① 1898年 正式创办,名为“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为办学方针
② 1900—1902年 遭到破坏,一度停办
③ 1903年 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八科
④ 1916—1919年 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任职或任教
⑤ 1938—1945年 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设5个学院、26个系,坚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三表格主题补充完整。
(4)综上所述,关于近代教育发展你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白银外流,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导致清政府政治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故选:C。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其中第一块汉白玉浮雕的内容是“虎门销烟”,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不仅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一次重大胜利,而且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弘扬民族爱国精神,故D项正确;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第一块汉白玉浮雕的内容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是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不是其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故A项错误;虎门销烟由林则徐领导,但这并不是纪念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不是虎门销烟的最主要意义,故C项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B。
4.答案:A
解析: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项正确;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年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排除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有: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大大降低,C项正确;五口通商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闭关锁国、战后赔款与题干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圆明园遗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选:D。
7.答案:D
解析: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镇江、九江、营口、烟台、汕头、琼州、淡水、台南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本题结合题干信息“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8.答案:A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士。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故A符合题意;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不是索要巨额赔款、增开通商口岸、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BCD。故选:A。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可以看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且都是侵略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目的和性质相同,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的,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目的和性质相同,并且列强没有从两次鸦片战争中获得大量的赔款,排除B项;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因此“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阅读折线图,找到序号①②对应的阶段特征,即发展和转折。由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其发展阶段;而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是其转折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文献从《天朝田亩制度》变成了《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发展的潮流,D项正确;《资政新篇》因为没有得到实施,所以并没有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资政新篇》没有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适应了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并没有,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根据材料“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可知,晚清时期,汉族官僚集团的地位逐渐上升,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陷入更大的民族危机之中,因此是一场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其率军打败侵略者,成功收复新疆。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材料“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反映的是晚清时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注重海防,要求把经费用以扩充海军之需;左宗棠认为海防与塞防并重。结合所学可知,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清朝末期统治集团内部关于边疆防务问题的论争。其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中亚的阿古柏、俄罗斯帝国侵入中国新疆,日本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边疆危机凸显,因此出现了清廷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B项正确;材料中的争论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材料中的争论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排除C项;材料中的争论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B。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可知,黄海海战中,致远、经舰、定远、镇远等舰官兵英勇抗敌,不畏牺牲,B项正确;黄海海战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海战,与英军无关,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C
解析:A.《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排除。B.《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排除。C.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符合题意。D.《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排除。故选:C。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故选A;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是与帝国主义直接的交涉,与对华投资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不是本国资本,D错误。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据“《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中外纪闻》《时务报》”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我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了维新启蒙思想的宣传,A项正确。B项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排除;D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故选A。
21.答案:B
解析:据“戊成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选:B。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根据“1900年”“盟军”“龙被征服了”可直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同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干展示的这些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正确。题干列举了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未涉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抗争,也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未涉及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排除A、B、C项。故选D。
24.答案:C
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题干中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位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兴中会是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A项;华兴会是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的革命团体,排除B项;光复会是蔡元培、徐锡麟等成立的团体,排除D项。故选C项。
26.答案:(1)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原因:担心外人交际频繁影响国内安谧,妨碍各界人等服从上命,维持皇威。
(2)对外态度:认识到中西方接触不可避免,可通过谨慎外交获得好处,认为西方列强通常能信守条约。
(3)“这一新的方式”是指《辛丑条约》中清政府承诺国际义务的上谕通过附件形式成为和约一部分。
(4)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信守条约的态度使部分清朝统治者改变看法;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解析:(1)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原因:根据材料一“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可知,乾隆之所以闭关锁国,是因为担心外人交际频繁影响国内安谧,妨碍各界人等服从上命,维持皇威。
(2)对外态度:根据材料二:“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可知他们认识到中西方接触不可避免,可通过谨慎外交获得好处,认为西方列强通常能信守条约。
(3)新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这一新的方式”是指《辛丑条约》中清政府承诺国际义务的上谕通过附件形式成为和约一部分。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由于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三“《辛丑条约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可知,西方列强信守条约的态度使部分清朝统治者改变看法;根据材料二“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恭亲王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开展洋务运动,可知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27.答案:(1)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
(2)派别:洋务派。军事工业名称:江南制造总局(或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3)相同点:都希望中国富强。不同点: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立宪法开国会)。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或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神助拳,义和团”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口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将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派别:根据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伦理纲常和制度都优越于西方,只有技术不如西方,从而主张“中体西用”,该言论代表了清政府洋务派的主张。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初期,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3)相同点:根据材料“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探索强国之道,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以达富强,说明两者都希望中国富强。
不同点:根据材料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即立宪法开国会,而李鸿章作为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4)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任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帝”强调反对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封”建强调反对清朝封建统治,最终达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8.答案:(1)特点:课程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外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影响: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了西方知识的传播;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3)京师大学堂发展简史。
(4)认识:近代教育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教育的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等信息可知,近代新式学堂课程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在福州船政学堂中设置英语,说明近代新式学堂注重外语学习;根据材料“船舶驾驶术电报实习”等信息可知,近代新式学堂内容设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影响:根据材料“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可得出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根据材料“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可得出推动了西方知识的传播;根据材料“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净期间号召救亡图存”可得出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根据材料“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3)补充:根据材料“正式创办,名为京师大学堂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任职或任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设5个学院、26个系,坚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涉及的是京师大学堂发展的历史,因此表格主题补充为京师大学堂发展简史。
(4)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了西方知识的传播,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并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说明新式学堂是我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文化是近代新式学堂的主要内容,但这些学堂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两校联考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