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七年级 历史(期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B D C C A B D C B D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C D D A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题 12分,第 27题 12分,第 28题 12分,第 29题 14分,
共 50分)
26.(12分)
(1)主要原因: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2分)
170米高: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万年。(2分)
(2)区别: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2分)
共同特征:①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采集、渔猎的群居生活;③使用火。(2分)
(3)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等。(2分)
(4)认识:①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②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等。(2
分)
27.(12分)
(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1分)
“精神生活”:①会制作玉器;②会制作简单的乐器骨哨;③古朴的艺术品象牙雕刻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
流域:长江流域。(1分)
(2)很难辨认的文字:甲骨文。(1分)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分)
(3)水利工程:都江堰。(2分)
影响: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
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分)
(4)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2分)
28.(12分)
(1)核心思想:仁。(2分) 教育主张: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温故而知新;④重视
德育和文化教育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墨家的主张:兼爱、非攻。(2分)
(3)评分说明:本题按层次评分,只要表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评分。
层次及得分 材料运用及表述
能紧扣主题,准确运用史实(提供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史实)加
一等:5—6分
以阐述,逻辑清晰,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QQABZQQUggigABJAAQgCAQFSCEIQkgACAQgGQAAAMAAASRNABAA=}#}
能围绕主题,运用史实(提供一条史实)进行阐述,条理较清
二等:3—4分
晰,表述较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三等:1—2分 能围绕主题进行说明,没有提供史实,表述较通顺,字数不足
四等:0—1分 表述与主题关联不大,无史实,表述不通顺,字数严重不足
示例
题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时代产物。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形成并壮大;加之私学教育兴起,士阶层崛起;各诸
侯国统治者为了争霸和扩张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诸子百家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
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儒家的孔子提出“仁”,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
政”学说,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实行“礼治”。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并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墨家的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韩非子主张法
治与中央集权,顺应了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
总之,诸子百家虽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主张不尽相同甚至相互抵触,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改变现状,
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6分)
其他可用观点举例:①百家争鸣对中华文明的影响;②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在当今社会大放
异彩;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原因。
29.(14分)
(1)原因:①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②各国变法的同一性为统一奠
定了基础;③统一的历史趋势增强;④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⑤
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3分。任答三点即可)
(2)意义:①使人民生活安定;②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③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2分)
(3)时间:公元前 221年。(1分) 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
路宽窄,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分。任答两点即可)
(4)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说明理由史论结合 4分,共 6分。
示例
观点:同意。
理由:秦朝建立以后统一度量衡,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发展。秦朝建立以后,统一文字,规
定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
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样式,
统一货币。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利于统一。
注: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QQABZQQUggigABJAAQgCAQFSCEIQkgACAQgGQAAAMAAASRNABAA=}#}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范围:第1—10课(七年级上册)
(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在辛勤地付出后,你一定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收获。这个时刻到来了,请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道习题吧! 这份练习题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既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的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良渚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2. 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情况的是( )
3. 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
A. 万世师表 B. 千古一帝 C. 人文初祖 D. 炎黄子孙
4. 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 “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原始农业兴起 B. 成熟文字诞生
C. 青铜文明兴盛 D. 国家已经产生
6.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 平王东迁
7.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绘制了如图示意图。示意图反映了(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县制
8. 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
A. 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B. 井田制废除
C. 周王室衰微 D. 私学兴起
9. 如图是小史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
① ② ③ ④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时期 C. 西周时期 D. 战国时期
10. 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 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 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11. 如图为战国形势图。这一时期各国纷纷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匈奴 B. 炫耀国力 C. 自我防御 D. 保护生产
12. 下表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政治 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废除井田制; 鼓励耕织, 生产粮、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涿鹿之战 D. 国人暴动
13.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时间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14. 某班同学在讨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成功的
B. 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强,是成功的
C.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是成功的
D. 商鞅最后被杀,所以说变法是失败的
15. 小明同学在单元复习中制作了如图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据此概括他复习的主题是( )
A. 社会转型 B. 民族交融 C. 国家统一 D. 割据纷争
16. 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下列观点与老子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7.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A. 庄子———“以德治国” B. 孟子———“民贵君轻”
C. 韩非子———“无为而治” D. 荀子———“以法治国”
18.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 )
A. 皇帝独尊 B. 皇位世袭 C. 皇权至上 D. 君主专制
19. 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20. 如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 (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1.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去了,其实也是冤枉的。”据此可知,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 全部肯定 B. 全部否定
C. 保持中立,不评价 D. 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公正
22.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一童谣暗指( )
A.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 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C. 阿房将灭亡秦朝 D. 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23.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
C. 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D.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4. “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材料描述战争的是( )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楚汉之争 D. 破釜沉舟
25.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 “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我善于用他们,这是我可以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善用他,因此被我打败。”据此可知,刘邦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 )
A. 擅长谋略 B. 善于用人 C. 约法三章 D. 深得民心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题12分, 第27题12分, 第28题12分, 第29题14分, 共50分)
26. (12分) 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促进了我们对古人类的了解。我国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修建了“东方人类祭祖台”。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
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他们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材料三
山顶洞人沿用了与北京人同样的方法制作石器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境内的这些古人类遗址的认识。 (2分)
27.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和兽骨十多万片,上面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经考古专家研究,当时的人们在祭祀、打猎、出征时,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结果刻在龟甲、兽骨上。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这些文字演变过来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如图)。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举例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哪一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4分)
(2)材料二中“很难辨认的文字”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4分)
(4) 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分)
28.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子曰: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急剧的变化,从奴隶制度逐渐向封建制度转变。在学术上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各个学派之间、 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些思想构筑成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摘编自《浅析先秦诸子思想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列举两例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中墨家的主张。 (2分)
(3)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百家争鸣”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6分。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40字)
29. (14分) 某校七年级(1) 班同学以“秦的统一”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 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出现真正大一统的帝国。秦始皇很以大一统自豪。他的臣下歌颂他说: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不是吹牛,这是写实。秦的统一是真实的统一,是空前的。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3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大一统帝国建立的时间。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分)
(4) 小历同学认为,秦朝的措施有效地巩固了秦朝的统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 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