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嘉禾一中2024年上期高二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襄汾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遗址共发掘了700多座墓葬,其中大墓共9座,约占总数的1.3%,墓坑采用木棺,底部铺砂,随葬品有成套的彩绘器皿、用于祭祀的玉石礼器、乐器,还有武器、装饰品和猪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中墓共80座,占总数的11.4%左右,分布于大墓四周,随葬品数量稍逊于大墓。87%以上的是小型墓,随葬品很少或一无所有。该现象反映了( )
A .社会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B .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出现
C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 .原始王权带有巫术色彩
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宋代
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苏轼文集》
主户常若(苦)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 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徐松,《宋会要辑稿》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 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 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弘治时,明中央控制的户口数,较洪武年间有大幅度的下降。霍韬曾说:“按天下户口,洪武初年户一千六十五万有奇,口六千五十四万有奇,时甫脱战争,户口凋敝,其寡宜也。弘治四年,承平久矣,户口蕃而息也,乃户仅九百一十一万,口仅五千三百三十八万。国初户口宜少而多,承平时户口宜多而少,何也!”根据材料推测,以下不属于弘治年间中央控制户口数下降原因的是( )
A.土地兼并使流民增多 B.地方官吏贪污舞弊
C.地主豪绅欺隐规避 D.战争造成的人口骤减
4.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
A .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 .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C .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D .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5.1899年,湖北官钱局向日本官方印刷局订印钞票。湖广总督张之洞发布通告:“本部堂、院念市面之艰,特馈在日本铸造银元票……以补银元之不足。……与官钱票相辅而行,按照银元市价,折合银钱,准其完纳丁漕、关税、盐课、厘金、土税、膏捐等一切捐款各官项。”张之洞的行为( )
A.一定程度上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引起了国内市场混乱局面
C.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D.便利了日本对华资本输出
6. 在中国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封建制影响下确立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形式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 )
尊崇不同的思想 B.两地经济发展路径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人种不同
7.14-15世纪,佛罗伦萨的城市公共活动很多,如舞蹈表演、凯旋式游行、赛马、赛驴等。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化装演员、歌手和面具小丑,他们的表演滑稽、幽默,给人诸多乐趣。由此可知,当时佛罗伦萨( )
A.奢侈享乐的消费观盛行 B.城市的自治权不断扩大
C.教会退出日常生活领域 D.思想解放具备社会基础
8.英国亨利二世即位后,诏示全国:凡自由民(骑士、市民和自由农等)缴纳一定费用可把自己的案件从领主法庭转移到王室法庭,可以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投诉。亨利二世还诏示全国:王国只通行一种法律,即由御前会议制定和由王室法庭颁布实施的法律。这些诏示( )
A.加强了封建王权 B.适应了庄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扩充了王室法庭的管辖权
9.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提出考成法,该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据此可知,该法意在( )
A.整顿全国吏治 B.裁减政府开支 C.扩大内阁职权 D.完善选官制度
10.英国法常被称为“法官法”,而法国式的法典法则被称为“法学家法”。造成这一称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阶段不同 B.法官地位不同 C.所属法系差异 D.政治体系差异
11.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12.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13.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14.19世纪中后期,美国大兴铁路建设,热门线路超需求建设,冷门支线则被垄断经营。1887年,美国国会成立了州际商务委员会,该机构作为永久性监督机构,有权裁决跨州商业投诉,再由法院行使强制执行权。州际商务委员会建立
A.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 B.强化了美国的中央集权
C.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D.对三权分立造成了冲击
15.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 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16.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
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
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近代部分铁路基本情况
铁路 建成日期(年) 所用轨距(毫米) 里程(千米) 建造国
中东铁路 1902 1524 1560 俄国
胶济铁路 1904 1435 395 德国
安奉铁路 1905 762 302 日本
正太铁路 1907 1000 243 中国(清政府)
京奉铁路 1912 1435 840 中国(清政府)
沪宁铁路 1908 1435 307 英国
津浦铁路 1912 1485 1013 英国、德国
浙赣铁路 1933 1435 1008 中国(民国政府)
同蒲铁路 1939 1000 865 中国(民国政府)
台湾铁路 1938 1067 478 日本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地理分布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铁路建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材料中某一条铁路或某一地区,围绕“近代铁路建设”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当变法进入高潮之后,原本存在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满、汉之间,帝、后之间,新、旧之间,联英日与联俄之间,满族大臣之间,汉族大臣之间,维新派内部康党与其他人士之间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种种摩擦对峙也都因甲午战后外部压力增大、国家财政危机的加深而日益加剧。康、梁等维新人士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总以奔竞躁进的姿态,试图鼓动年轻无政治经验、无真实权力的光绪帝,以发号施令、急赏急罚的方式,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不顾各种矛盾的客观实际,而取得变法的成功,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礼部六堂官的罢黜和冗署冗员的裁撤,由于过急过猛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动荡和心理不安,这些都预示着变法失败的悲剧即将来临。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改革的案例,蕴含了有关改革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擎,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附开滦煤矿产量趋势图(1881~1948)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结合史实,阐释开滦煤矿产量趋势。(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高二历史错题重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6:BDDAC BDAAC ADDA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0分)
(1)特征:铁路建设由列强主导,服务于列强侵略;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铁路总里程较短;铁路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具体描述空间分布特点也可给分,如“由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外发散的分布特征”)。(每点2分,任答3点)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政府更迭带来社会动荡;民族工业在近代艰难发展;铁路修筑技术限制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每点2分,共6分)
(2)示例:
选取:中东铁路
论题: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
阐述:由于中国的国力衰微,中国在近代失去了铁路建设上的主导权,近代铁路大多由列强修筑,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这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2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加强了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通过修筑中东铁路,俄国还攫取了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观点2分,论述部分4分,总结2分)
18.示例
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2分)
说明:①晚清戊戌变法以鼓动年轻而无政治经验、无真实权力的光绪帝,以发号施令,急赏急罚的方式,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不顾各种矛盾的客观实际,急行变法,过急过猛,引发顽固势力的强力反对,最终酿成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6分)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先试点,再广,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具有阶段性、渐进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内改革重心从农村到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民自发探索到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再到全国推广,国有企业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再到制度创新阶段;对外开放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分)
综上所述,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面临各种矛盾和强大的阻力,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2分)
其他参考启示:改革应兼顾各群体利益;改革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从实际出发;改革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逐步推进;改革必须处理好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艰巨性、复性;等等。
示例
观点:近代以来,开滦煤矿产量虽有曲折,但总体上不断增长。(2分)
阐释:得益于清政府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身份,民族资本的参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广大工人阶级勤奋努力,开滦煤矿前身开平矿务局在1881~1900年产量不断增长。1900年开平煤矿矿权易手初期,产量有所下降,但英国人入主开平后进行了制度上的“外科手术”,包括裁汰冗员、改革机构等,使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式经营管理企业,因而产量不断增长。1907年滦州公司创立即与开平公司形成竞争之势,双方损失严重,产量再度有所下降。1912年至1940年,由于1912年二矿联合后的规模经济效应、经营调整、集中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鼓励发展工业等因素,开滦煤矿产量虽有曲折,但总体上不断增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41年开滦煤矿被日本夺去,遭到中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抵抗,开滦煤矿产量不断下降;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掠夺,开滦煤矿产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1945年日本投降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厂矿设备受到破坏;而接管后的煤矿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开滦煤矿产量虽不断增长,但没有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根据图表,答出4个阶段即可,每个阶段3分,共12分。其它划分方法,言之有理也可)
开滦煤矿的发展史与产量趋势表明,必须正确处理近代外资与民族资本之间的矛盾问题,使民族资本获得长足发展和实质进步。(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