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学校 班级 考场号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31题(12分):
(1)(4分)
(2)(4分)
(3)(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题(12分):
(1)(4分)
(2)(4分)
(3)(4分)
33题(16分):
(1)(6分)
(2)(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A C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C B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B A C C C B D
二、非选择题综合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31.(12分)(1)图一反映了半坡人会制作陶器(彩陶)(使用陶器.手工业发展);图二反映了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种植农作物.农业发展);图三反映了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四反映了河姆渡人会建造干栏式建筑(其他如实现定居生活.建造房子)。
(1点1分,酌情给分,共4分)
(2)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农业工具的进步/会种植水稻.粟等农作物)(2分);发展:会制作玉器、骨笛、骨哨(手工业进步,会制作陶器等)。(2分)
(3)禅让制(2分);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用人要发扬民主,重用贤人等。
(言之有理即给分,2分)
32.(12分)(1)突破:铁犁牛耕的出现(耕用牛犁,使用铁器/铁器牛耕)(2分)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1点2分)
(2)原因:①周王室衰微;②诸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2点4分)
(3)影响:①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促进了民族交融;③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点4分)
33.(16分)(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2分)
利弊: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分)
(2)原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2分)
内容:(农业)鼓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分)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辽宁 B.山西 C.云南 D.山东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生活
3.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4.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5.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用于研究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  )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7. 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8.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9.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等遗迹。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的(  )
浙江良渚遗址·玉琮 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 山西陶寺遗址·玉琮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
11.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传说 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黄 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 禹
12.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一成一族之形(  )
A.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长江流域B.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不断交往交融逐渐形成
14.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平王迁都洛邑 B.发生“国人暴动” C.盘庚迁都 D.禹建都阳城
15.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16.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7.如果把“铁器牛耕的推广”“争霸兼并战争”与“变法强国”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早期国家产生 B.奴隶制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统一国家建立
18.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19.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对外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0.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B.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21.《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铁器牛耕,经济发展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制度变革,社会发展 D.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22.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23.下面是老师出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思维导图,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原始的农耕生活B.早期国家的建立C.动荡的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4.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25.商鞅在秦国推出一道法令:“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以上举措(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便利了经济交流
C.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保护了贵族特权
26.《吕氏春秋》记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 他走了。”材料可以佐证( )
A. 铁农具的出现 B. 私学的兴起 C. 牛耕的使用 D. 诸侯的争霸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 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材 料说明该时期( )
A. 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倒退 B. 社会秩序整体和平稳定
C. 社会转型变革激烈深刻 D. 王室权威实力不断提升
28.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 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导致了政局动荡 B.造就了文化繁荣 C. 推动了民族认同 D.削弱了周王威信
29.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尤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灵渠的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 C.黄河的治理 D.大运河的开通
30.“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此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不耻下问 B.谦虚好学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综合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31.(12分)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总会寻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通过遗址、遗存和博物馆去反映体会历史的气息。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面鱼纹彩陶盆 碳化稻谷粒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2)据材料二、列举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分)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礼运》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授的哪一制度?(2分)你认为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32.(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上卷)》
(1)材料一中的“革命性突破”是指什么?(2分)该“革命性突破”对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秋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因,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关于农业、军事方面的内容(4分)。并简述商鞅变法对秦的历史作用。(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