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院附中2025届高三第一轮集训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外围有宏大的水利工程遗存,城内宫殿区附近发现大量碳化稻谷,据锶同位素检测稻谷的来源地各异。这说明良渚古城( )
A.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B.农业生产高度发达
C.公共权力相对强大 D.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2.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告缗”,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武帝派遣御史和廷尉正、监等分批前往郡国清理处置告缗所没收的资产,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地大县达数百顷,小县也有百余顷。从汉武帝实行“告缗”的结果可推知,西汉初期()
A.有效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B.扶植商业的政策走向瓦解
C.解决了国家军费不足问题 D.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3.从秦至隋朝,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而到了唐代,表示钱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者吉利语的钱币。这一变化说明( )
A.货币经济占据商业主导地位 B.货币的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
C.货币由多样化逐渐趋向单一 D.金属货币被纸制货币所取代
4.明代的远程贸易以大运河为主,清代长江水系在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湖广川的粮食、川陕的木材、江汉平原的棉花、湘蜀的丝茶等产品都通过长江水系运往其他经济区。这表明清代()
A.水路交通重心发生转变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速
C.市场的网络化特征增强 D.商帮垄断了区域性贸易
5.下图为清代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它反映出()
A.清朝的对外政策相对比较稳定 B.银钱比价的波动缘于商业发展
C.19世纪中期清朝社会动荡剧烈 D.19世纪初期清朝贸易出现入超
【考试时间:3月10日 10:50~12:05】
6.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反映了()
近代中国主要铁路建设情况一览表
建设时期 承建主体 总里程(千米) 轨距(毫米)
晚清 列强 5526 1524、1485、1435、762
清政府 4357 1435、1000
民国 日本 478 1067
民国政府 3632 1435、1000
注:当时国际上多以1435毫米作为标准轨距。
A.中国经济正逐渐与世界接轨 B.近代社会性质影响交通进步
C.列强在华侵略势力不断扩大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7.在传统婚姻关系缔结过程中,父母主婚而无证婚。在《申报》数据库中检索“证婚”一词,共出现了5708条记录,其中1911年以后的有5694条记录,且证婚人一般由达官显宦、亲朋好友、教会中的牧师等担任。这一变化表明()
A.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 B.传统婚姻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C.政局变动影响社会风俗变迁 D.西方婚姻观念受到广泛认同
8.史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中写道:“在华北和华中那些匆匆忙忙地放弃了的土地上,迫切地需要组织起大规模的游击战,来反抗这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就在日本人的后方前进--打回去”。材料中的“打回去”()
A.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粉碎了日军的速胜计划
C.开创了游击战的新模式 D.避免了国土的大量沦丧
9.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农民由“被启蒙”变为启蒙者,他们再也不是愚蠢落后和麻木狭隘的代表,而是获得了独立身份,有价值尊严、理想抱负的主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下的意识觉醒 B.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D.根据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10.1952年9月《人民日报》对农民互助性合作医疗给予充分肯定。1952年12月,全国90%以上的地区建立了县级卫生机构,县级卫生院达2123所,相当一部分乡村组建了个体诊所。这()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确立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的到来 D.依赖于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1.表2000-2005年中国不同经济成分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国有企业 42.6 35.4 31.5 28.8 26.6 24.3
民营企业 57.4 62.9 66.3 68.9 71.3 75.7
个体 6.0 6.1 5.9 5.1 4.7 4.5
上述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形成 D.私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
【考试时间:3月10日 10:50~12:05】
12.自12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个别国家出现了以盾牌的名义而缴纳的“盾牌钱”,它是指封臣只要缴纳相当的金属货币,就可以免除骑士役。盾牌钱征收的主体是国王,国王向直接封臣征收盾牌钱,后者又向自己的封臣分摊。据此可知,盾牌钱的出现表明()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B.国王不得直接征召骑士作战
C.国王征税权不受封臣们制约 D.殖民扩张导致白银流入欧洲
13.1784年,英国一磅细纱的售价为10先令11便士,原料费用为2先令;1812年,一磅细纱的售价为2先令6便士,原料费用为1先令6便士;1832年时,其售价为11.25便士,原料费用为7.5便士。这一变化会导致()
A.棉纺织业提高机械化水平 B.英国率先建立新型垄断组织
C.商人加大对中国鸦片走私 D.政府逐步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14.据统计,1870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为8500万英镑,1909年增至42570万英镑,1913年达76000万英镑(1英镑约等于4.8美元);1914年美国对拉美的投资为12亿美元,德国为9亿多美元。这一现象()
A.反映了列强实力对比的变化 B.造成了拉美单一经济体系的形成
C.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阻碍了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5.史学界普遍认为冷战爆发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美苏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有学者从战后英苏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认为是英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制定了“联美反苏”政策,美国加入后,因实力雄厚取得反苏阵营的领导权。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种观点之间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 B.英国诱因观点不具有普遍性难以成立
C.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D.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16.2022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 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考试时间:3月10日 10:50~12:05】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苏州)虽濒海裔夷之邦,执耒垂髫之子,孰不抱籍缀辞以干荣禄,裒然而赴诏者,不知其几万数。盖自古昔未有盛于今也。
-北宋朱长文《苏州学记》
材料二 宋代士大夫与君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关系相当密切,以至有“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共治”一说,最早出自太祖所谓“国家设科取士,本欲求贤以共治天下”一语。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高宗,反对向金人屈辱求和,其中有言:“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摘编自何忠礼《论宋代士大夫的“共治”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社会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共治”局面产生的历史因素。(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类、军事类、政法类、民族民俗类和科技类博物馆快速增长,逐渐形成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办馆格局。2005年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的质量认证工作,2010年在上海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次代表大会。
-摘编自陈红京《博物馆学概论》
材料二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一次特展样几件展品
序号 展品
① 1949年5月,马来西亚归侨庄明理、张珠明陪同陈嘉庚回国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合影
② 1953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给马来亚归价龚勋的“和平万岁抗美援朝纪念章”
③ 1978年12月17日至28日,第二次全国归价代表大会会场照片
④ 英国归侨黄大年(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的工作照及工作笔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为特展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此特展的意义。(8分)
【考试时间:3月10日 10:50~12:05】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国家。德国的大学从制度上关心科学研究,创造出诸如实验室、高校研究所以及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和方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建立起覆盖科学技术和商业事务、从初等学校到博士水平的复杂的教育系统。自19世纪中叶起,德国开始建立系统的科学技术组织,包括公共、私人与混合型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工业企业。德国非官方的工业与企业研发部门是世界上最早成型的企业研发体系。到1993年,德国公司申请的美国专利数占所有外国专利份额的34%。
-摘编自张明妍《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材料二 在当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被世界各大国提到战略高度。比如,德国因联邦政府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成为全球创新领先的国家;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联邦政府通过提供资助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促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主力、科技投入的主角;英国政府努力确保年46亿英镑的科学研究预算,使其一直保持科技和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韩国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建立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相互合作的管理机制,来吸引、培养与利用高科技领域人才。国外政府还为科技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摘编自秦健《美日欧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德国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英德韩等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10分)
【考试时间:3月10日 10:50~12:05】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 作者、著作 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年 梁启超 《新史学》 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年 何炳松 《外国史》 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年 4月 周谷城 《世界通史》 “欧洲通史井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1962年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1994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04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20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12分)
玉溪师院附中2025届高三第一轮集训历史试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cDBCCBCADAAAADDD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1)现象: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读书求仕成为社会风尚。(4分)
(2)因素:士大夫和君主有共同的利益;科举考试的发展;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理学的兴起,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印刷术进步,书籍进入更多民众的生活;官学与书院教育兴盛。(10分)
18.(14分)
(1)特点:博物馆数量增长快;博物馆类型多;办馆主体多元;规范化;国际化;办馆格局多元化。(6分)
(2)主题:“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2分)
意义:展示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加强对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华侨华人关心参与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热情和活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6分)
19.(12分)
(1)原因:国家政治统一和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政府支持;重视教育、科技制度创新;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技组织和企业科研体系的推动。(4分)
(2)特征:政府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制定系统战略规划;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大力支持合作创新;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注重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发展人才和技能储备;营造适宜创新的生态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制定政策法规,提供法律保障。(6分)
启示: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大功能;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加快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优化创新企业的生态环境。(2分)
20.(12分)
示例:
论题:中国的世界历史编写受到社会形势的深刻影响。(2分)
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梁启超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强调全球史观;新中国成立后,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周一良、吴于座《世界通史》的书写视角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改革开放后,世界史书写视角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采用全球视角编写世界史,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8分)
总之,中国的世界历史编写受到社会形势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理性、客观的趋势。(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集训(一)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