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中学2025年春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卷)
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1单元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49年4月,周恩来说:“对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它了解中国是不可欺的。......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外交立场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2.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据此能够说明()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新政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D.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领导地位
3.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国名、国旗、国徽和代国歌,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并将其作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由此可知,政协会议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政治重建B.建设社会主义C.确立工农联盟D.巩固新生政权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5.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A.召开一届人大,实施土地改革B.统一全国财经,参加日内瓦会议
C.实施“一五”计划,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完成三大改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下列选项中,能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进展
C.实现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7.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最先强调了工农业关系问题,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这说明,当时毛泽东()
A.重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已意识到“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危害
C.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D.主张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8.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9.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环境的改善B.苏联的大力援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实施
10.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B.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C.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D.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11.“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困难局面,党和国家()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2.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
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战线取得许多辉煌成就,其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的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与日本正式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
C.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
16.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表所示。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体现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B.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需要D.展现了多领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7.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唤起了民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振。受电影感染,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观众在社交平台、烈士陵园,自发抒写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抗美援朝历史回顾热”的出现()
A.突出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B.反映国人对中美关系的反思
C.鼓舞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提供了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18.1979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1979年,四川宁江机床厂厂长刘伦宝在“政治错误”的非议声中,毅然决定在《人民日报》刊出“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这反映出()
A.改革开放推动企业经营理念转变B.四川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市场经济体制引领国有企业发展D.媒体行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20.“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喜事”标志着()A.“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B.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C.对外开放的格局完全形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迎来新的篇章
21.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努力增进与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发展新型的国家关系D.以民间交往促进官方外交
22.中国“入世”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入世”有助于()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②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行③改革开放的深化④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C.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4.中共二十大强调,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下表所示是21世纪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反映了我国()
领域 成就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航天 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体育 2021年东京奥运会获得88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
A.产业结构的优化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C.综合国力的提升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材料三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进入新阶段。但是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摘编自孙震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使作者“兴奋得不能合眼”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的现代化探索如何体现“中国式”,并分析“不满意、心情不舒畅”的原因。(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摘编自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遵义会议”,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首要任务是,在国民经济不能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关键时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温饱、稳定国家局势、提升人民物质水平上,让我国的经济健康而稳健地发展。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蒋利佳《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遵义会议”所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校开展《中国梦-国家富强》图片展(如下图所示),展示了我国四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分别是中国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055型万吨大驱107遵义舰、“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晓天中学2025年春高一历史第一次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5CAADC6-10DACDD11-15DBADD16-20DDBAB21-25BCCAC
26.(22分)(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或开国大典)。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6分)
(2)对内:剿匪镇反,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进行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对外: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8分)
(3)体现“中国式”: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同步进行(三大改造中的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4分)
不满意、心情不舒畅:照搬苏联模式,与国情不符合,不利于经济的长期良性发展。(4分)
27.(1)中共八大认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4分)
(2)成就:工业产量增长;建立新兴工业部门;改善工业布局;我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作用: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党和国家积累了有益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8分)
(3)决策: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
28.参考示例:《中国梦-国家富强》图片展示了我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梦-国家富强》图片集中展示了我国在航天、卫星、国防、海洋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成就,用中国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055型万吨大驱107遵义舰、“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成就展示“中国梦-国家富强”。体现设计寓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国人梦想。中国依靠自主研发发展尖端科技,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尖端科技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海洋、生物、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强国之路上通过尖端科技领域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中国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055型万吨大驱107遵义舰、“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技成就,也抒发了国人强国路上的豪情壮志。图片作为图像史料对于研究新时代中国尖端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