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1.C【详解】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取消了"一体均沾"条款,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援引《虎门条约》规定,扩大侵略权益的做法,反映出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传统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排除A项;1870年代,西方列强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并未减轻,排除B项;材料与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占比下降,棉纺织品占比上升,这与列强侵华权益的扩大有关,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便利了棉纺织品的销售,C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与列强侵华权益的扩大有关,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中法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鸦片贸易的罪恶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承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同时,考试题目也不限于四书五经,考试的录取标准也较宽,录取名额也多,这种考试制度的变化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有利于培养和选拔更多的实用人才,从而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A项终止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这种考试制度可以选拔到真正优秀的人才,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对三纲五常观念的否定,故C项错误。故选D。
4.B【详解】维新派积极推动维新变法,他们重视科学的主要原因是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B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维新派创办介绍自然科学的报刊,举办介绍自然科学的演讲,无法体现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D【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5年是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夕,这一时期的小说杂志关注女性读者,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新风,D项正确;中国传统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实业救国的内容,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而且材料所示女性读者的形象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陈独秀强调思想的觉醒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只有思想先解放,才能实现民主政治,即强调的是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态度,无法得出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与民众结合这一信息,而是强调的是启发民智、人民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排除C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成熟,并且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民众觉悟对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7.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期间对新兴的工商产业加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活动的开展,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加税的问题,未涉及对经济的控制问题,排除A项;清政府为新政增加新税源,但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征税结果,且清末新政以失败而告终,排除D项。故选C项。
8.D【详解】根据材料“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地理、数学、手工、体操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为顺应时代发展,对封建教育体制进行了变革,规定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对小学、中学的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不能说教育内容废止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排除B项;教育转型受到西方影响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变革的本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变革的本质应该是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9.A【详解】根据题干中“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思想是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供民国建立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排除C;材料未体现三民主义,排除D。
10.C【详解】表格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项正确;中国资本主义基础薄弱属于其产生时就具有的特点,而材料强调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排除A项;举步维艰不符合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危机缓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1.A【详解】五四运动参与阶级阶层广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运动,故爱国、民族主义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并没有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趋于一致”,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是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中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中共推行双减双交政策,以团结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土地政策的调整旨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项正确;A项与延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符,排除A项;中共革命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土地政策的调整旨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不是为解放战争储备物资,排除D项。故选C项。
13.C【详解】根据材料“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建立了区公所”“沈阳解放......建立街道政权组织”“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可知东北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组织,C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基层管理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沈阳地区在解放后,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东北地区解放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C项。
14.D【详解】根据“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可得出,抗战胜利后,国人希望和平建国,因此毛泽东到重庆谈判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D项正确;A项太绝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与增强实力无关,排除B项;C项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5.B【详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今后工作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会议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故正确答案选B项。会议召开时,还有广大地区没有得到解放不能说法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排除A项。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社会主义政权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还没有正式建立,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展开,排除D项。
16.(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政治改革等等。(8分)
(2)原因:①列强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②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运动;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④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⑤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等等。(8分)
17.(1)具有区位优势;传统蔗糖业发达;建立了完整的运销网络;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商口岸开放,被卷入世界市场;政策保护和政府投资;受时局变化的影响。(任写五点)(10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盘剥;民族工业缺乏资金积累,缺乏技术;产品质量欠佳;缺乏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如缺乏广阔的腹地支持、民众缺乏消费能力)等。(10分)
18.(1)鸦片战争时期。文献资料:书信、报纸、回忆录、档案、专著、论文、考古报告等。(6分)
(2)(13分)示例1:
赵一曼不负时代的答卷
赵一曼,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英勇就义。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她交出了不负时代的答卷。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
正如陈毅所说:赵一曼“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这也告诉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与时代同频共振,成就青春华章。
示例2:
时势造英雄,英雄耀时势
时势造英雄。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正努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此期间,美国对朝鲜内战的武装干涉,让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和功臣,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杨根思所在的部队连续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来时,已负伤的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英雄耀时势。杨根思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当时的全国人民为保家卫国,向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而奋斗,也让当时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劳动模范与功臣集体,这也正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体现。
时势造英雄,英雄耀时势。如今的中国,相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涌现出许多的“杨根思”们。英雄们有着相应时代背景下的独特事迹,但他们体现出了共同的不怕牺牲、不怕艰难、一切为了人民的英雄精神。未来的“杨根思”们,也会缅怀过去的英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努力让英雄精神焕发新生!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这反映出( )
传统的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
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减轻
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
D.洋务运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2.下表为1867年和1885年列强在华全部进口货物总值的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法战争的失败
C.列强侵华权益的扩大 D.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3.太平天国在考试制度上,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承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考试的录取标准较宽,录取名额也多。此考试制度( )
A.终止了封建等级制度 B.无法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
C.否定了三纲五常观念 D.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
4.维新派不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还创办《算学报》《格知新报》等介绍自然科学的报刊,在报刊上开辟“格致”,“算学”等专栏。谭嗣同等人在南学会举办的演讲会上讲述地球公转和自转,地震、日食等天文地理知识。维新派如此重视科学的主要原因是( )
A.争取洋务派官员的支持 B.营造变法的思想氛围
C.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
5.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许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
B.描绘了女性参与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
C.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
D.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新风
6.1916年,陈独秀在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 )
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
D.中国已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7.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财政支出急剧增加。清政府为了筹措新政资金,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并经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600多万两,到了1908年就增至2000多万两。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
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B.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商业活动开展 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地理、数学、手工、体操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
A.教育内容废止传统文化 B.近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
C.教育转型受到西方影响 D.教育变革顺应时代发展
9.孙中山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10.从如表中可以看出( )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表
时间 主要特征
初期 1912—1927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8—1937 相对稳定,螺旋上升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经济严重困难;战时经济体制
解放战争阶段 1945—1949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
A.中国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B.中国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C.战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11.有人认为五四运动之前,爱国、民族主义情绪没有形成;五四运动之后爱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认识的依据主要是( )
A.五四运动是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五四运动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C.五四运动后社会上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12.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旨在( )
A.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程 B.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
C.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为解放战争储备物资
13.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
时间 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年10月 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年11月 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年3月 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1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许多人签名的致敬信。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据此可推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 )
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
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1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基本胜利
C.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迅速展开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年 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 1895—1900年 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郁江是广西南部的主干河流,全长460千米。郁江流域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制糖业水平较高。晚清民国时期,省内外糖商从越南进口榨糖工具,改进生产,在他们的经营运作下,形成了以“乡村圩市→城镇→重要市镇→中心城市”为基本构架的蔗糖运销网络体系。在满足广西市场需求的同时还销往广东、香港和上海、湖广市场、滇黔市场。20世纪30年代,受洋糖倾销影响,郁江流域糖业生产陷入困境,南京国民政府大幅提高洋糖进口关税,新桂系在贵县投资120余万元国币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广西糖厂,贵县一度成为广西白糖生产中心。
材料二 资料卡
序号 资料 资料来源
① 近代广西郁江流域重要城镇如百色、龙州、贵县城区人口偏少,均在2万左右,1937- -1945 年郁江上游中心城市南宁城区人口在6万-10万 陈正祥《广西地理》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
② 据民国年间调查,郁江流域重镇龙州重点产糖区的霞秀乡平均142户蔗农拥有1台蚬木绞蔗机,彬桥乡平均每125.9户拥有1台 《龙州县志》
③ “故广西之蔗糖问题,不仅为如何增进生产,兼应为如何免除蔗农所受高利贷资本之剥削” 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
④ 郁江流域内百色制糖作坊多为手工操作,部分用牛拉石碾榨蔗取汁,部分用手工压榨,出蔗汁率只有60%左右,“制法墨守成规,关于色、味、耐久等等,均逊洋糖,故不为糕饼糖采店所乐用” 《百色市志》《广西年鉴》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唐咸明《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业繁荣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郁江流域蔗糖业的发展为例,简要论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0分)
18.英雄·时代·记忆
材料一 在吴淞战役中,江南提督陈化成英勇战死,其英雄事迹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这在《申报》不同时间的文章中也多有记载,呈现出来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文章标题 内容节选
《陈化成传》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黎明,西船驶入,以轮船为先锋。公挥众军并力轰击,西兵欲退者再,总督牛鉴带兵至教场,西兵从樯头望见,架炮击之,牛不敢前。徐州总兵王志元闻声先遁,诸军尾之,西兵遂悉锐攻炮台。公亲自督战,右胁受伤,颠复起,犹挥旗不去手,旋中重伤,阵亡。
《上海故事(五)》 八日黎明,化成首先摩合开炮击沉英舰二艘,及英军由东炮台登岸,守备韦印福等守西炮台,力战而死。化成见军无后援,抚膺顿足,潸然叹曰:“英夷频年猖獗,今日得少挫其威,内江全局,关系匪轻,不料垂成之功,败于一旦,制使(谓牛鉴)杀我矣。”众兵皆逃,化成犹独自开炮力战,后因背腹受敌,遂中弹,喷血而死。
《上海英租界的由来》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乍浦被陷,五月初八日英兵到吴淞口,其时总督牛鉴督兵宝山,守吴淞之东炮台,提督陈化成守西炮台。陈化成素有经验,沉着应付,英兵屡犯未逗,遂转移目标,用飞炮攻东炮台,牛鉴惊惶束手,偕河南参将等弃冠抛甲退入宝山城,英兵于是从东炮台登岸,再集全力猛攻西炮台,陈化成英勇抵御,不幸中弹而亡。
材料二
英雄模范人物 简介
赵一曼(1905-1936) 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侵华日军的斗争中被捕,后英勇就义。陈毅评价她:“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杨根思(1922-1950) 江苏泰兴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坚守1071.1高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他们连续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来时,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和鲜血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善洲(1927-2010) 云南保山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等。退休后,杨善洲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为大亮山披上绿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2011年,杨善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称号。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推断吴淞战役发生于哪次战争时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英雄陈化成的事迹,我们还能参考哪些种类的文献资料?(6分)
(2)英雄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逻辑,还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和象征。阅读材料一、二,围绕英雄模范人物与时代这一主题,结合一位英雄模范人物,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