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下列数据与生活中事实相符合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时间是2min47s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dm
C.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
D.人长跑的速度约为10m/s
2.(3分)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相符的是( )
A.伽利略创立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
C.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力学
D.阿基米德发明了电话
3.(3分)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四次测量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50cm,6.51cm,6.52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6.51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6.52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6.50中最后一位数字零是有意义的
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在15℃空气中,超声比次声传播速度快
5.(3分)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6.(3分)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拱桥在水中的倒影
7.(3分)关于雨后天晴的夜晚,行人怎样才能避免踩到地上的积水的解释,正确的说法是( )
A.迎着月光走,地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B.背着月光走,地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C.迎着月光走,水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
D.背着月光走,水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8.(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相遇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9.(3分)有同学突发奇想用玻璃瓶制作乐器,他将几个瓶子排列后向瓶中注水,如图所示( )
A.敲瓶子音调越来越高 B.敲瓶子音调越来越低
C.吹瓶子音调不变 D.以上都不对
10.(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
11.(3分)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 )
A.条形的 B.圆形的
C.方形的 D.根本不能成像
12.(3分)舞台上的演员穿白上衣,黄裙子,被红色灯光照射后( )
A.黄裙子变红色 B.白上衣变黄色
C.黄裙子变黑色 D.白上衣变蓝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4分)如图所示,此时石英钟所指示的时间为 ;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
14.(4分)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 (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5.(4分)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16.(8分)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向镜面前进1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像的大小 (变大、不变、变小)。
17.(4分)电影院里的幕布上发生的是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幕布的颜色是白色的是因为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8.(3分)完成如图所示反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19.(3分)如图中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P点,完成光路图。
20.(3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6分)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1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组成一个垂直于镜面可折转的光屏。
(1)如图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再向前缓慢旋转,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 。
(2)当硬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且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的。
22.(14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工具,它是 ;
(4)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5)若将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如图),则在玻璃板中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3.(5分)一列长3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1200m的大桥用时总计50s。
(1)试计算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火车以此速度通过一条隧道花费了2min,则该隧道有多长?
24.(6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下列数据与生活中事实相符合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时间是2min47s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dm
C.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
D.人长跑的速度约为10m/s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及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在47s左右;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0.8m左右;
C、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在26cm左右;
D、人长跑的速度约为5m/s。
故选:C。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气温、体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3分)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相符的是( )
A.伽利略创立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
C.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力学
D.阿基米德发明了电话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
【解答】解: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有力的论证和宣扬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定律;
C、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和提出了相对论;
D、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物理学史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容易忽略的,需要注意。
3.(3分)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四次测量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50cm,6.51cm,6.52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6.51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6.52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6.50中最后一位数字零是有意义的
【分析】(1)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准确值部分应该是相同的,不同的应该是估读数字;为了减小误差,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位数字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解答】解:A、为了减小误差,则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故A正确;
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为估读数字,故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6mm;
C、6.52cm这个记录结果准确值与其它测量结果相同,记录是正确的;
D、6.50中最后一位数字零是估读值,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处理长度测量结果时应注意:①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②取多次测量平均值时,最终结果采用四舍五入,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在15℃空气中,超声比次声传播速度快
【分析】(1)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
B、吹奏笛子时,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故是为了改变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速度、特征。属于基础知识,难度小。
5.(3分)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
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故选:A。
【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6.(3分)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拱桥在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BC、影子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和小孔成像,故ABC不合题意;
D、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则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
7.(3分)关于雨后天晴的夜晚,行人怎样才能避免踩到地上的积水的解释,正确的说法是( )
A.迎着月光走,地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B.背着月光走,地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C.迎着月光走,水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
D.背着月光走,水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分析】(1)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人看到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来决定的。
【解答】解:
(1)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光射向各个方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暗。
(2)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故B错误。
故选:D。
【点评】(1)此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看到物体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线的多少来决定的;
(3)通过水面和地面两种反射面对月光的不同反射,确定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即可得到此题的答案。
8.(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相遇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
(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6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甲<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路程相同,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3分)有同学突发奇想用玻璃瓶制作乐器,他将几个瓶子排列后向瓶中注水,如图所示( )
A.敲瓶子音调越来越高 B.敲瓶子音调越来越低
C.吹瓶子音调不变 D.以上都不对
【分析】首先确定振动物体,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解答】解:AB、当敲击玻璃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从左到右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B正确。
CD、当用嘴依次吹瓶口,瓶中盛水越多,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物理的考点。
10.(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
【分析】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v乙>v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解答】解:(1)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说明乙匀速下降乙>v甲;
(2)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也可能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且v丙<v甲<v乙;
综上分析可知,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面分析才能正确作答。
11.(3分)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 )
A.条形的 B.圆形的
C.方形的 D.根本不能成像
【分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2.(3分)舞台上的演员穿白上衣,黄裙子,被红色灯光照射后( )
A.黄裙子变红色 B.白上衣变黄色
C.黄裙子变黑色 D.白上衣变蓝色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解答】解:红色灯光照在白上衣上,红光被白色上衣反射;当红色灯光照射到演员黄裙子上,裙子呈黑色,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颜色与色光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4分)如图所示,此时石英钟所指示的时间为 10h9min30s ;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2.90cm 。
【分析】(1)短针指示代表小时,粗长针指示代表分钟,细长针指示代表秒,读数是三者示数之和;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短针指示“10”和“11”之间,表示10小时,有5小格,示数为9分钟,表示30秒;
(2)图中刻度尺上8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90cm﹣1.00cm=2.90cm。
故答案为:10h7min30s;2.90cm。
【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钟和刻度尺的读数,属于基础题。
14.(4分)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 凸面镜 (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工作的,它可以扩大视野。
【解答】解: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光的直线传播;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凸面镜。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凸面镜的原理和应用。
15.(4分)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响度 相同,甲和丁的 音调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从波形上看,越密集则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从波形上看,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波形上看,波的形状越复杂,音色越动听。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从波形中观察出声音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波的形状,再联系声音的三个特征,即可解答此题。
16.(8分)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6 m,像的高度为 1.68 cm;当他向镜面前进1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4 m,像的大小 不变 (变大、不变、变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6m;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68cm;
当他以2.5m/s的速度面镜,2s后,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5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4m。
故答案为:6;6.68;4。
【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来分析实际问题。
17.(4分)电影院里的幕布上发生的是 漫反射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幕布的颜色是白色的是因为 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
【分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据此分析回答;
(2)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解答】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电影院的幕布是白色的。
故答案为:漫反射;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点评】本题考查了漫反射和物体的颜色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8.(3分)完成如图所示反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分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一内容作出反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反射角等于60°,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点评】根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先找出入射角的大小,再判断出反射角的大小,从而作出反射光线。
19.(3分)如图中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镜面反射后经过P点,完成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即为入射点(反射点),OP即为反射光线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本题还可以作出P点的像P′,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P,OS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
20.(3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首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6分)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1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组成一个垂直于镜面可折转的光屏。
(1)如图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再向前缓慢旋转,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2)当硬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且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可逆 的。
【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多次实验可以多测量几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3)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解答】解:(1)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当E,在F上又看到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3)当入射光线与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相反时,则反射光线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2.(14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 关系;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工具,它是 刻度尺 ;
(4)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A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5)若将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如图),则在玻璃板中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一边将蜡烛A点燃,可以看到玻璃板另一边出现蜡烛的像,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B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A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3)实验中需要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4)点燃蜡烛A,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
【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一边将蜡烛A点燃,可以看到玻璃板另一边出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B与A的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A和A的像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4)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
(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6)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若将一块不透明木板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所以在物体一侧还能看到玻璃板内点亮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的大小;(4)A;虚;(6)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3.(5分)一列长3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1200m的大桥用时总计50s。
(1)试计算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火车以此速度通过一条隧道花费了2min,则该隧道有多长?
【分析】(1)利用火车的长度与大桥的长度之和得到火车过桥通过的路程,过桥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火车的速度;
(2)火车的速度和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火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火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减去火车的长度得到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1)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300m+1200m=1500m,
火车的速度v==30m/s;
(2)火车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s'=vt'=30m/s×2×60s=3600m,
隧道的长度为s隧道=3600m﹣300m=3300m。
答:
(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隧道的长度为3300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火车过桥(隧道)时,火车通过的路程为车长与桥(隧道)长之和。
24.(6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s=680m;
(2)车走过的距离:
s车=2s﹣s声=3×355m﹣680m=3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2=355m﹣30m=325m;
(3)汽车的速度:
v===15m/s。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为325m。
(3)汽车的速度 15m/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本题的难点是计算声音通过的距离,知道是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