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意的答案)
1.(2分)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4cm
B.荆州市秋季的平均气温约为37℃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km/s
2.(2分)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这说明子弹( )
A.速度很小
B.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速度为零
D.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4.(2分)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5.(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6.(2分)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7.(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年放鞭炮时,人们常常捂住耳朵,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铃声意味着上课或下课,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室内说话比在室外说话听起来声音大,主要是因为房间里空气不流通
D.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8.(2分)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9.(2分)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该实验中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的
10.(2分)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这是( )
A.冷冻室里的冰升华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冷冻室里冷空气遇热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1.(2分)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12.(2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3.(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月食的产生
D.在平静的湖面下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14.(2分)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沿任何方向射到尾灯上,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面是四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
A.平面镜
B.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
C.一些小凹面镜
D.一些小凸面镜
15.(2分)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6.(1分)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漂流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17.(2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图中100表示: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 h才能到达机场。
18.(2分)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19.(2分)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20.(4分)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晶体 (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其熔点是 ℃;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小冰晶增多、变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从而形成降雨。
21.(2分)嘴对手快速吹气时,手变凉,这是因为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手上汗液的 ,而这一过程中要从手上吸热,所以手温降低变凉;如果嘴对手慢慢哈气时,手感到湿和热,这是因为口中呼出的热水蒸气在手上 而产生的。
22.(2分)入射光垂直平面镜入射,则反射角为 ;教室里的黑板“反光”,“晃”着了一些同学的眼睛,是因为黑板的某处太光滑,光在那里发生了 的缘故。
23.(2分)小雨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则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 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4.(2分)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5.(2分)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6.(2分)如图,要使一束与水平方向成30°的光去竖直照亮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10分+10分+9分=29分)
27.(10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在测量过程中, (选“路程”或“时间”)更不便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大”或“小”)一些。
(2)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cm s1= s2=64.0 s3=90.0
时间/s t1=2 t2=4 t3=6
(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方法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换用质量更小的小车;
B.减小斜面的倾角;
C.斜面上铺毛巾;
D.增大斜面的长度。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6)若将斜面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前半段、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7)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
28.(10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水温达到88℃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第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腾时吸热,温度 。
(5)实验时应防止①被沸水烫伤或②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情形 (填“①”或“②”)会更严重,其道理是 。
(6)若某实验小组做该实验(烧杯上方加了纸盖,酒精灯使用正常)时从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则原因可能是 。
29.(9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 ;实验中应使用 (选填“薄”或“厚”)一点的玻璃板。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与A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后的像;使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明亮、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明亮、清晰。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7)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10分+8分=18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依据的物理原理、公式及解答过程等。)
30.(10分)高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表是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站的G652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表。
(1)计算说明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从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结果保留整数)
(2)G652次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在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
G652 到站时间 09:58 11:59 13:27
发车时间 07:52 10:01 12:01
里程(km) 523 935 1216
31.(8分)一辆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到达隧道入口前鸣了一次笛,3s后听到山脚反射回来的鸣笛声,v声=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各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s3又是多少?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意的答案)
1.(2分)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4cm
B.荆州市秋季的平均气温约为37℃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km/s
【解答】解:A、四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cm=10mm,所以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5mm左右。不符合实际;
B、荆州市秋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2分)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未垂直刻度面,故A错误;
B.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B错误;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这说明子弹( )
A.速度很小
B.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速度为零
D.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解答】解: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能用手抓住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说明飞行员和子弹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说无论以其中的子弹或飞行员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可知,只有子弹和飞机速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同时,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才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D。
4.(2分)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解答】解:
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因此选项A、B、C中的说法都不对。
故选:D。
5.(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分)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解答】解: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A。
7.(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年放鞭炮时,人们常常捂住耳朵,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铃声意味着上课或下课,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室内说话比在室外说话听起来声音大,主要是因为房间里空气不流通
D.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解答】解:A、过年放炮,有时人需要捂住耳朵,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种能量会对人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故A正确;
B、铃声意味着上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在室内说话听起来比在室外声音大,主要是因为声音遇到墙壁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而不是因为房间里空气不流通,故C错误;
D、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8.(2分)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答】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知道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2分)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该实验中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的
【解答】解:A、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
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
C、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
D、该实验中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的,故D正确。
故选:C。
10.(2分)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这是( )
A.冷冻室里的冰升华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冷冻室里冷空气遇热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冰箱,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雾状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D。
11.(2分)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
故选:B。
12.(2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第8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已全部熔化,故B错误;
C、沥青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该曲线不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C错误;
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3.(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月食的产生
D.在平静的湖面下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在平静的湖面下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2分)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沿任何方向射到尾灯上,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面是四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
A.平面镜
B.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
C.一些小凹面镜
D.一些小凸面镜
【解答】解:如图,当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时,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OM⊥ON,所以∠OBC+∠OCB=90°,因此∠ABM+∠DCN=90
所以∠ABC+∠BCD=180°﹣∠ABM﹣∠OBC+180°﹣∠OCB﹣∠DCN=360°﹣180°=180°
所以AB∥CD。
因此若平行光照射到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时,将反向射回。则司机便可以知道前面有自行车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故选:B。
15.(2分)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6.(1分)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漂流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橡皮艇 。
【解答】解:坐在橡皮艇上漂流的游客相对于橡皮艇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游客是静止的,故所选的参照物是橡皮艇。
故答案为:橡皮艇。
17.(2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图中100表示: 此路段限制汽车最高速度为100km/h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 0.3 h才能到达机场。
【解答】解:
100此路段限制汽车最高速度为100km/h;
30km表示标志牌到机场路程为30km;
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到达机场,至少需要时间:
t===0.3h。
故答案为:此路段限制汽车最高速度为100km/h;0.3。
18.(2分)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调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解答】解:(1)当拧紧或放松琴弦后,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乐器它们发出的音色也不同,所以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9.(2分)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传递信息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响度”)。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
20.(4分)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晶体 凝固 (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其熔点是 80 ℃;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小冰晶增多、变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熔化 成水,从而形成降雨。
【解答】解: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读图可知,图中呈水平的这段所对应的温度值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即80℃;
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凝固;80;凝华;熔化。
21.(2分)嘴对手快速吹气时,手变凉,这是因为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手上汗液的 蒸发 ,而这一过程中要从手上吸热,所以手温降低变凉;如果嘴对手慢慢哈气时,手感到湿和热,这是因为口中呼出的热水蒸气在手上 液化 而产生的。
【解答】解:嘴对手快速吹气时,手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空气的流动,使汗液汽化成水蒸气的速度加快,而这一过程中要从手上吸热,所以手温降低变凉,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在手表面发生液化,向手放热,使手的表面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蒸发;液化。
22.(2分)入射光垂直平面镜入射,则反射角为 0° ;教室里的黑板“反光”,“晃”着了一些同学的眼睛,是因为黑板的某处太光滑,光在那里发生了 镜面反射 的缘故。
【解答】解:(1)入射光垂直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所以反射角为0°;
(2)教室里的黑板“反光”,“晃”着了一些同学的眼睛,是因为黑板的某处太光滑,光在那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过于集中的缘故。
故答案为:0°;镜面反射。
23.(2分)小雨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则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 2.2 m。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小雨身高1.6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则她在平面镜的像大小不变。
从图中可以看到,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8m,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被检查者是看向平面镜的像,则被检查者与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
故答案为:不变;2.2。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4.(2分)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从而可以确定反射角为90°﹣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也为45°,由此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5.(2分)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解答】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然后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如图所示:
26.(2分)如图,要使一束与水平方向成30°的光去竖直照亮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120°=60°,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10分+10分+9分=29分)
27.(10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在测量过程中, 时间 (选“路程”或“时间”)更不便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小 (选“大”或“小”)一些。
(2)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cm s1= 26.0 s2=64.0 s3=90.0
时间/s t1=2 t2=4 t3=6
(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方法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方法1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0.15 m/s。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 。
A.换用质量更小的小车;
B.减小斜面的倾角;
C.斜面上铺毛巾;
D.增大斜面的长度。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6)若将斜面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前半段、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v1<v3<v2 。
(7)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
【解答】解:(1)根据v=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路程可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出来,时间不便于测量;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小车在甲点对应长度为90.0cm,在乙点对应长度为64.0cm,所以s1=90.0cm﹣64.0cm=26.0cm;
(3)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该方法正确;方法2是速度值加起来除以2,那叫速度的平均,该方法错误;
甲至丙的路程s3=90.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v3===0.15m/s;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整个过程该小车是在做加速运动;
(4)A、小车下滑速度与小车的质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减小斜面的倾角,下滑的速度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斜面上铺毛巾,克服摩擦力做功,速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增大斜面的长度,增加长度,速度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而路程不变,由v=可得,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6)小车从甲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大,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总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即v1<v3<v2;
(7)经过路程中点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45.0cm,
因为小车在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后半程所用时间小于前半程所用时间,则小车在时刻运动的距离小于45.0cm,小车做加速运动随着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大,所以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
故答案为:(1)时间;小;(2)26.0;(3)方法1;0.15;加速;(4)D;(5)大;(6)v1<v3<v2;(7)大于。
28.(10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水温达到88℃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第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96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石棉网的温度较高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腾时吸热,温度 不变 。
(5)实验时应防止①被沸水烫伤或②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情形 ② (填“①”或“②”)会更严重,其道理是 水蒸气液化放热 。
(6)若某实验小组做该实验(烧杯上方加了纸盖,酒精灯使用正常)时从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则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较大 。
【解答】解:(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组装器材时需要自下而上的顺序,应当首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96℃,由表中,根据沸点的定义,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故水的沸点为98℃;
撤去酒精灯后,由于棉网的温度较高,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
(4)根据表中数据,由描点法作图,如下所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也可能是水的质量较大;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等。
故答案为:(1)水银;(2)自下而上;(3)96;98;石棉网的温度较温;(4)如上所示;不变;(5)②;水蒸气液化放热;(6)水的质量较大。
29.(9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应使用 薄 (选填“薄”或“厚”)一点的玻璃板。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与A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A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后的像;使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5)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明亮、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明亮、清晰。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垂直水平桌面放置 。
(7)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A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解答】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使实验顺利进行;
(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对两根蜡烛的要求是大小完全相同;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因而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明亮、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只能看到B透过玻璃板的光,看不清A反射的光,不能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明亮、清晰。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垂直水平桌面放置;
(7)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平面镜所在的平面不变,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对称面的位置不变,因而像的位置保持不变,蜡烛成像仍在B处,故选:A。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A;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不变;(4)虚像;(5)不能;(6)玻璃板没有垂直水平桌面放置;(7)A。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10分+8分=18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依据的物理原理、公式及解答过程等。)
30.(10分)高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表是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站的G652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表。
(1)计算说明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从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结果保留整数)
(2)G652次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在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
G652 到站时间 09:58 11:59 13:27
发车时间 07:52 10:01 12:01
里程(km) 523 935 1216
【解答】解:
(1)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时间t1=9:58﹣07:52=2h6min=2.1h,路程s1=523km,
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v1==≈249km/h,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时间t2=13:27﹣12:01=1h26min=h,路程s2=1216km﹣935km=281km,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速度v2==\frac{43}{30}h≈196km/h,
v1>v2,
则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快;
(2)列车的速度:v′=108km/h=30m/s,
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路程:s′=1000m+200m=1200m,
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t′===40s;
答:(1)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快;
(2)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40s。
31.(8分)一辆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到达隧道入口前鸣了一次笛,3s后听到山脚反射回来的鸣笛声,v声=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各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s3又是多少?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km/h=20m/s,
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车t=20m/s×3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t=340m/s×3s=1020m;
(2)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隧道的距离为s3,
则有:2s3=s2﹣s1,
s3===480m。
答:(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60m,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02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隧道的距离是480m。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