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共35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1.下列数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层楼高约为8m
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正常人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s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2.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环境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4.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B.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D.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5.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6.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8.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B.入射角为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
9.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视遥控器是靠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
B.红外线、紫外线都能穿过所有物体
C.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不一样,遇到障碍物不能发生反射现象
D.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10.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可听到的声音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11.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①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②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③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④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①甲车运动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②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③甲、乙两车都以2m/s匀速运动
④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3.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②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小于
③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
④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4.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前1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m/s
②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③物体在10~20s做加速运动
④物体在5~10s做匀速直线运动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精密些(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cm.
17.利用声和光的反射我们可以用来测距,例如测海底的深度我们可以利用 ,要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 (以上两空选填“超声波”、“激光”).
18.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9.摄影师常用反光板进行补光(如图所示),以达到理想的摄影效果.反光板的表面凹凸不平,使光在反光板的表面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这样反射的光线显得柔和,达到更为自然的效果.光在凸凹不平的反光板表面发生反射时, (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夜间舞台上用红色灯光打在穿白色上衣和蓝色裙子的女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这们演员身上的颜色是:上衣呈现 色,裙子呈现 色。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第23题4分,第24题7分,第25题10分,第26题8分。共29分)
23.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 a 所示:
(1) 抽气一段时间后, 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 响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 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 b 的装置放在月球上, 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24.如图为测量平均速度的装置,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小车到达A、C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不同示数,如图所示。则:
(1)该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3)若小车在通过AB段用时1.7s,则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注意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 (选填“大”或者“小”)一些,因为这样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会 (选填“变长”、“变小”或“不变”),越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小;
(5)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6)AC段平均速度是 m/s(保留2位小数)。
2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其好处是便于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了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
(2)为了比较蜡烛A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B.蜡烛B应该是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 .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图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中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另一小组实验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6.某同学探究光的折射实验,让光从空气射入水。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小明同学想继续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甲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要实现探究目的,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选填字母序号) 两图示实验;
②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直接读出斑点移动的距离。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五、计算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7.某同学看到一张列车时刻表,从A城市到E城市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
站名 A城市 B城市 C城市 D城市 E城市
到站时间 08∶38 10∶31 13∶00 16∶00
发车时间 06∶52 08∶40 10∶34 13∶03
路程/km 0 87 189 398 608
(1)如果你从B城市乘坐该列车到E城市,请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单位用km/h);
(2)中途该列车以6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200m的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min,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28.中国备受瞩目的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九时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29.6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的桥隧结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若某人驾驶小轿车在隧道中行驶时的平均速度为67km/h,在桥梁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
(1)汽车通过隧道时所用的时间.(小轿车的车长忽略不计)
(2)汽车通过整个大桥时的平均速度.
试卷第2页,共9页
1.B
【详解】A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米,故A错误;
B正常人不行的速度约为4km/h1.1m/s,故B正确;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min,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B.
2.C
【详解】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无人机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运动的,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正确.
C、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A符合题意;
B. 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B不合题意.
C.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不合题意;
D.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所以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雷声是下雨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 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从声音的异常中得到是否正常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故B错误;
C.小孔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像越大,光屏和小孔距离越远像越大,木板就是光屏,木板靠近墙就是靠近小孔,像会变小,故C错误;
D.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像成在光屏上,即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他们分居发现两侧,故A正确;
B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此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仍然存在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寻找普遍规律,故C错误;
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仍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不是紫外线,故A错误;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光,不能穿过所有的物体,故B错误;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一样,遇到障碍物也能发生反射现象,故C错误;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这利用了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D.
10.D
【详解】A. “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 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如低于20赫兹或高于20000赫兹,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此时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或超声波.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由于人耳与物体之间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听到声音,故C错误;
D.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①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是太阳经树叶间空隙形成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②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③潭清疑水浅,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④彩虹形成的原理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综上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由图知,甲车的图像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①②③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运动,速度始终不变,没有从0开始的加速过程,故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由图甲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故①②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
④由图甲知,甲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是10m,乙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是
故④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①由题意知,该装置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故①正确;
②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
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光束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50°,故②错误;
③④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到S′位置,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①②为s-t图像,①为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表示物体静止;③④为v-t图像,③为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运动,④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速度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综上,①④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详解】①前1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故①错误,符合题意;
②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②正确,不符合题意;
③从图中可知,物体在10~20s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错误,符合题意;
④物体在5~10s内的路程保持不变,物体静止,故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6. A 2.20
【详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20cm.
17. 超声波 激光
【详解】利用声和光的反射我们可以用来测距.测海底的深度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
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要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能用超声波,可以利用激光;
18. 空气 声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
[2]听力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点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基本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19. 漫反射 遵守
【详解】光射到光滑表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会发生漫反射,因此光在反光板的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点睛】
20. 红 黑
【详解】[1][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的色光被它吸收。红光照射白色上衣,白上衣能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眼,看到上衣是红色的;红光照射到蓝色裙子上,红色被蓝色裙子吸收,裙子没有反射任何色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看到裙子是黑色的。
21.
【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2.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3. 不变 变小 不能 不会
【详解】(1)[1] 抽气一段时间后, 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 小明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频率没变,即音调不变。
[2] 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从瓶内传出声音的能量越来越少,所以响度变小。
(2)[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3)[4]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不会弹起。
24. 秒表 加速 小 变长 偏大 0.27
【详解】(1)[1]本实验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再根据公式计算速度。
(2)[2]时间的测量需要秒表或停表。
(3)[3]小车AC段所用时间为3s,通过AB段用时1.7s,则通过BC段用时1.3s,AB、BC两段路程相等,均为40.0cm=0.400m,故
vBC>vAB,故小车做加速运动。
(4)[4][5]坡度太大则时间很短,不便于测量时间,故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这样时间长一些,便于计时。
(5)[6]过了A点才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知,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6)[7]AC段路程为
sAC=80.0cm=0.800m
时间为
tAC=3s
平均速度为
25. 确定像的位置 较薄 不点燃 使A的像更清晰 不能 虚 不变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不变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详解】(1)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确定了后面蜡烛的位置即确定了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了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2)实验中,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B和A的像;然后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点燃蜡烛A后,其发出的光线较强,玻璃板反射的光线较强,成像较清晰.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将蜡烛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6)试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物的大小.
26.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BD 油
【详解】(1)[1][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根据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概念知,将会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现象。
(2)[3][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①[5]本实验需要控制入射角度和液面高度相同,故选择BD两图实验。
②[6]由丙图可知,光在油中的偏折程度更大,故油对光的偏折本领更大。
27.(1);(2)200m
【详解】解:(1)从B城市乘坐该列车到E城市,路程为
时间为
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2)该列车以60km/h的速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min,路程为
隧道的长度为1200m,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答:(1)从B城市乘坐该列车到E城市,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2)中途该列车以6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200m的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min,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
28.(1)0.1h(2)74km/h
【详解】(1) 汽车通过隧道时所用的时间:=0.1h;
(2) 汽车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0.3h, 则汽车通过整个大桥时的平均速度:
v74km/h.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