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芜湖市荟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荟萃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分)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如图所示),合    m。
2.(4分)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1时,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次日凌晨,日本本州岛东部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地震发生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能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了该波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2分)“山间铃响马帮来”,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铃声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撞击发生    而产生的。
4.(2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并放在太阳底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5.(2分)某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1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6.(4分)如图所示的是某公园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越大,说明该公园噪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越大;该设备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7.(4分)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得到的甲、乙波形图,从波形上可以看出属于噪声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中考期间,考场附近一般禁止鸣喇叭,这是从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方面控制噪声污染。
8.(2分)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仿佛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若以乌鸦为参照物,则老鹰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9.(4分)小明探究光的传播时做了一个实验:先向透明水槽中倒入水,再在水中倒入大量的盐,几天后,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曲线传播,原因可能是    ,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在水中倒了一点牛奶,目的是为了    。
10.(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   (选填“a”“b”“c”或“d”)。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月食 D.黑板反光
12.(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C.人步行的速度近似为36km/h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3.(3分)夏季山林间,蛙声、鸟叫、蝉鸣混合成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我们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是因为动物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14.(3分)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5.(3分)如图所示,先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片,再用力敲击鼓面,同时看到碎纸片“翩翩起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于碎纸片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
C.用力越大,听到鼓声的音调越高
D.鼓面振动是通过碎纸片“翩翩起舞”反映的
16.(3分)如图,一束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  )
A. B.
C. D.
17.(3分)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18.(3分)A、B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图甲是A小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小车运动的v﹣t图像(  )
A.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A、B两小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相同时间内A、B两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D.A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B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9.(6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且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20.(8分)小华经常欣赏邻居演奏二胡。他仔细观察二胡,发现只有2根不同粗细的弦,邻居表演前总要用弦轴来调节弦的松紧,又不断地用手指按动弦的不同部位。于是他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粗细、长度和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程度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他选用甲、乙两根钢丝来完成实验,可以探究音调和发声体的    (选填“长度”“松紧程度”或“粗细”)是否有关。
(2)若选用甲、丙两根钢丝,则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长度的关系”实验,原因是    。
(3)他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10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在白色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这样做是不妥的,原因是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呈现   。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你认为他俩没能做到的原因是    。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6分)某同学为了测量甲、乙两地铁路线的实际长度,用细铜线去拟合地图册上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铁路线的长度L
(1)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L=   cm。
(2)请计算出甲、乙两地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23.(8分)角反射器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M、N组成的,自行车尾灯就是角反射器的应用之一,其反光原理如图所示。
(1)请完成光经反射面M、N反射后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2)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证明:光经过角反射器N面反射后的光线始终与原入射光线平行。
24.(8分)近年来农村岔路口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发生与行人横过公路时判断错误有关。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
(1)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横过公路,该同学能否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荟萃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分)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如图所示),合  10﹣5 m。
【答案】10﹣5。
【分析】1mm=10﹣3m。
【解答】解:0.01mm=10﹣5m。
故答案为:10﹣7。
2.(4分)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1时,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次日凌晨,日本本州岛东部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地震发生时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能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了该波能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次声波、能量。
【分析】地震会产生次声波,能量很高的次声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地震时产生的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为次声波;次声波能使房屋倒塌、水坝开裂,等等。
故答案为:次声波、能量。
3.(2分)“山间铃响马帮来”,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铃声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撞击发生  振动 而产生的。
【答案】振动。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铃声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撞击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振动。
4.(2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并放在太阳底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猜想与假设 。
【答案】猜想与假设。
【分析】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答】解: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
5.(2分)某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1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s。
【答案】2。
【分析】在图像中找到物体在10min内运动的路程,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在10min内运动了1200m==2m/s。
故答案为:2。
6.(4分)如图所示的是某公园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越大,说明该公园噪声的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调”)越大;该设备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不能。
【分析】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解答】解: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越大,说明该公园噪声的响度越大,不能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不能。
7.(4分)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得到的甲、乙波形图,从波形上可以看出属于噪声的是图  乙 (选填“甲”或“乙”)。中考期间,考场附近一般禁止鸣喇叭,这是从  防止噪声产生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方面控制噪声污染。
【答案】乙;防止噪声产生。
【分析】(1)根据发声体的振动特点,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是噪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振动有规律,属于乐音,属于噪声;
(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喇叭。
故答案为:乙;防止噪声产生。
8.(2分)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仿佛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若以乌鸦为参照物,则老鹰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静止。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于乌鸦没有位置变化。
故答案为:静止。
9.(4分)小明探究光的传播时做了一个实验:先向透明水槽中倒入水,再在水中倒入大量的盐,几天后,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曲线传播,原因可能是  盐水的密度不均匀 ,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在水中倒了一点牛奶,目的是为了  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
【答案】盐水的密度不均匀;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分析】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烟雾或稍浑的溶液中传播,会有被烟雾或稍浑的溶液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从而能够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解答】解:光必须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盐水的密度如果不均匀;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在水中倒一点牛奶。
故答案为:盐水的密度不均匀;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10.(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 b (选填“a”“b”“c”或“d”)。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答案】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通过哪个点,即为答案。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法线,根据光发生反射时,由此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b;光发生反射时。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月食 D.黑板反光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立竿见影、小孔成像;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反射。
故选:D。
12.(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C.人步行的速度近似为36km/h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乒乓球直径约4cm;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C、人步行的速度为7.1m/s;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6m/s,故D错误。
故选B。
13.(3分)夏季山林间,蛙声、鸟叫、蝉鸣混合成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我们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是因为动物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答案】C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解答】解: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因此我们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故ABD错误。
故选:C。
14.(3分)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故选:A。
15.(3分)如图所示,先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片,再用力敲击鼓面,同时看到碎纸片“翩翩起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于碎纸片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
C.用力越大,听到鼓声的音调越高
D.鼓面振动是通过碎纸片“翩翩起舞”反映的
【答案】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鼓声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碎纸屑可以将鼓面的振动放大,采用的是转换法。
【解答】解: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用力越大,故C错误;
D、鼓面振动是通过碎纸片“翩翩起舞”反映的。
故选:D。
16.(3分)如图,一束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它在每一点的影子,都在这一点的正下方。
【解答】解: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和地面的交点;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作垂线,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

故选:C。
17.(3分)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答案】B
【分析】(1)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人看到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来决定的。
【解答】解:(1)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
(2)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
故选:B。
18.(3分)A、B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图甲是A小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小车运动的v﹣t图像(  )
A.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A、B两小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相同时间内A、B两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D.A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B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A
【分析】(1)物体的v﹣t图像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的s﹣t图像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
由甲图可知,5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的速度,由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并比较得出速度大小变化情况,然后可知相同时间内A、B两小车通过的路程关系;
(2)由图像知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CD、由图知,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B车的速度不变;
由图甲可知,A车的速度为:vA===2m/s,vB=7m/s;所以A车速度等于B车速度,相同时间内A,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甲,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的。
故选:A。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9.(6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2)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且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
【答案】(1)小;(2)小;(3)同一位置。
【分析】(1)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长;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重复测平均速度,每次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有意义。
【解答】解:(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可知,时间偏大;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故答案为:(1)小;(2)小。
20.(8分)小华经常欣赏邻居演奏二胡。他仔细观察二胡,发现只有2根不同粗细的弦,邻居表演前总要用弦轴来调节弦的松紧,又不断地用手指按动弦的不同部位。于是他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粗细、长度和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程度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他选用甲、乙两根钢丝来完成实验,可以探究音调和发声体的  粗细 (选填“长度”“松紧程度”或“粗细”)是否有关。
(2)若选用甲、丙两根钢丝,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长度的关系”实验,原因是  没有控制钢丝的粗细相同 。
(3)他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
【答案】(1)粗细;(2)不能;没有控制钢丝的粗细相同;(3)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分析】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他选用甲、乙两根钢丝来完成实验,粗细不同。
(2)若选用甲、丙两根钢丝,原因是没有控制钢丝的粗细相同。
(3)他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丁两根钢丝,松紧程度不同。
故答案为:(1)粗细;(2)不能;(3)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21.(10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在白色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竖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这样做是不妥的,原因是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呈现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你认为他俩没能做到的原因是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竖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实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平面镜水平,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则入射角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
(3)当纸板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竖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是可逆的。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6分)某同学为了测量甲、乙两地铁路线的实际长度,用细铜线去拟合地图册上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铁路线的长度L
(1)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L= 2.20 cm。
(2)请计算出甲、乙两地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答案】(1)2.20;(2)甲、乙两地铁路线的实际长度66km。
【分析】(1)用刻度尺测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得两地的实际距离。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
铜线左端与10.00cm对齐,右端与12.20cm对齐,
(2)实际长度:L=2.20cm×3×106=5.6×106cm=66km。
故答案为:(1)2.20;(2)甲。
23.(8分)角反射器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M、N组成的,自行车尾灯就是角反射器的应用之一,其反光原理如图所示。
(1)请完成光经反射面M、N反射后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2)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证明:光经过角反射器N面反射后的光线始终与原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见解答
【分析】(1)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光照在这儿将发生镜面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图,最终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几何知识证明。
【解答】解:(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2)证明:如上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CO1O2=∠AO6C,∠BO2C=∠O1O7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则MQ⊥NQ,
所以∠CO1O2+∠O3O2C=90°,(两法线垂直)
所以2∠CO8O2+2∠O6O2C=180°,
又因为∠AO1O5=2∠CO1O3,∠O1O2B=6∠O1O2C,
即∠AO3O2+∠O1O2B=180°,
则入射的光线AO1与O2B射出的光线相互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4.(8分)近年来农村岔路口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发生与行人横过公路时判断错误有关。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
(1)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横过公路,该同学能否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答案】(1)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的时间是5s;
(2)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分析】(1)根据t=计算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的时间;
(2)根据t=计算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与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的时间进行对比,判断能否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km/h=20m/s,
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的时间t1===4s;
(2)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t2===10s>5s,
因为t4>t1,所以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答:(1)汽车到达十字路口需要的时间是5s;
(2)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十字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芜湖市荟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