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 物理八年级(上)同步练习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4 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家住北方的人们,在冬天的早晨有时会看到如图所示情景:窗户上结着冰花,推开窗户着到屋檐下挂着冰挂,树上挂满雾凇,田边草上结着霜,这些现象中不是由凝华形成的是( )
A.窗户上的冰花 B.屋檐下的冰挂
C.树上的雾凇 D.草上的霜
2.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升华 吸热
C.汽化 放热 D.凝华 放热
4.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来衬托气氛,给人以美的感受,对这种烟雾看法正确的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
C.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5.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衣橱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B.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
C.从冰箱中拿出的冰糕冒“白气”
D.深秋的草地上出现一层白霜
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凝固现象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8.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制造烟雾缭绕的“仙境”,它是利用干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降温,然后舞台上方的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缭绕的“仙境”。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这样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分别是: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
10.在刚刚结束的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中主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几分钟后白色直线会“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 热量。
11.寒冷的冬天早晨,小明看到自家的窗玻璃上结着“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小明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2.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赣州一些地区也可以看到这一美丽的景观。如图为峰山景区出现的“雾凇”,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小冰晶,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3.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当空气温度很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直接形成霜,所以霜冻前人们感觉冷;下雪后,雪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从周围空气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雪后人们觉得寒冷。
14.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填“升华”、“熔化”或“凝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形成雨。我国大型客机C919,飞机上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5.为保证我国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官兵能够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快速冷冻,使其结冰,然后再放进超低压环境中,冰就 热量,直接从固态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
16.“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 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可以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现象(前两空填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的吸放热情况与 过程是一致的(选填“冰雪消融”或“白气的形成”)。
三.实验探究题
17.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并且 。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 热量。
答案
1 2 3 4 5 6 7
B A B D A D A
8. 升华 水蒸气
9. 升华 放热 凝华
10. 升华 吸收
11. 凝华 内侧 放出 凝固
12. 凝华 放热
13. 凝华 熔化 吸收
14. 升华 液化 熔化
15. 吸收 升华
16. 凝固 升华 冰雪消融
17. (1)升华 A (2)熔化 汽化 (3)凝华 放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4.4 升华和凝华 (答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