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 48 分)
1.学者福山认为“(周朝)中国贵族与欧洲领主相比,其权力比较薄弱,其等级森严比较缓和”“周
朝的中国领袖,虽然趋向于等级分明,但仍受亲戚人脉的限制”。该学者意在强调周代( )
A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 B .贵族世袭特权相对较为薄弱
C .传统血缘宗法关系居于主导 D .政治建构呈现官僚政治特点
2 .明初设置的巡抚, 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 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 ,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
重在体现( )
A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B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 .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D .国家监察体系的强化
3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各大学实行“入学特别保障政策” ,以提高少数民族 的入学人数。2003 年,得克萨斯州制定了“ 百分比计划” ,宣布让州立大学入学考核超越学生
的种族,使所有学生通过平等学术竞争争取大学入学机会。这反映出美国( )
A .移民遭遇了种族歧视 B .民权法案在实践中废弃
C .州成为基层自治单位 D .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
4 .1998 年中国进行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从推行“撤地建市” 的市管县体制改革,发展 到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许多地方已经实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少数地方正在探索行政上
的省直管县。这一改革( )
A .扩大了基层的自治权 B .提高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C .优化了政府管理结构 D .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5 .宋人云:“ 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宋太祖)开宝六年,
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乃诏入策进士,终场经学,并试殿庭 ······御试进士不许
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大哉宏模,可谓知所先务矣。”这说明宋代科举( )
高二历史 第 1 页(共 7 页)
A .应考资格较宽松 B .录取率明显上升
C .公正性有所提高 D .考试科目多元化
6 .下表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下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
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 .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 B .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 .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 .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7 .1906 年 12 月,孙中山在演讲上谈到,西方各国最初并没有考试制度,因此,官场出现严 重的“盲从滥举”“任用私人”现象。同时,孙中山注意到美国只是将考选制度用于下级官吏,“并
且考试之权仍然在行政部之下” ,“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 。为此,孙中山主张( )
①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③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选拔任用
②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
④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8 .《唐律疏议》把官吏犯赃列入了经济性犯罪的“六赃” ,《宋刑统》有关官吏行为准则的具体 条文“惩治失职渎职、官吏经商、举官考课不实、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沿袭唐制并增添 完善;《明律》惩于唐宋官僚党争之弊专门编制了惩戒奸党和严惩官吏贪赃的条款。据此可知
( )
A .三朝均把治吏纳入了国家法制的轨道
B .《明律》治理贪腐比唐宋法律更有效
C .三朝以儒家道德伦常节制官吏贪腐
D .古代官僚统治秩序中以法治为主导
9 .1925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 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
知,美国
A .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高二历史 第 2 页(共 7 页)
B .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 .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 .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0 .明代继承前代“ 以例辅律” 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 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 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
行则例” 。此举
A .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11.如图为 1808 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
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 .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12 .《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之外, 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 )
A .政局状况 B .民间习俗 C .思想观念 D .经济水平
13 .冷战结束后,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多边首脑外交,这些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
高二历史 第 3 页(共 7 页)
会主义国家;既有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既有儒学、新教国家,又有东正教、伊斯
兰教和佛教国家。这( )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B .促进了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建立
C .开启了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的阶段 D .践行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14 .如图是关于唐宋时期铜钱年铸造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推知,宋代( )
A .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B .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C .普通百姓生活十分富足安逸 D .铜钱的铸造技术趋向成熟
15 .1965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 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1967 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
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 由此可知( )
A .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 .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
C .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
16.早在 1950 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 1980 年才有了新中国 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
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D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 .(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
高二历史 第 4 页(共 7 页)
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 ”、唐宋“恩荫 ”、清代“荫 典 ”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 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 ”。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 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 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 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
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 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 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
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 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
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3 分)
18 .(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混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 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 世 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
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 世纪 80~90 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 19
高二历史 第 5 页(共 7 页)
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 2001 年,美国全国开设了 150 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廷顿认为,盎格鲁 ——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
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 “ 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
——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族人民在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平等。改革开放后,又制定了诸多民族政策推进各民族的生产发 展和社会进步。1979 年,实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建设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 推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 1984 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 实现了法律制度和政治纲领的 融合统一,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2000 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广大西部少数民族 迎来了发展机遇。2005 年,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 主题,指明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向和重点。2020 年年底,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的基础上,推进各民族的“ 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使各民族精神相依、
人心齐聚,以强大的凝聚力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摘编自林清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 ·主要特征 ·经验启
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7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民族政策相比,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之处,
并分析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发展的原因。(8 分)
19 .(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眸整个宋代, 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士大夫阶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乡约是 “在野 ”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孤立、碎片化,熙宁 九年(1076),吕大钧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 度。《吕氏乡约》和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 ”隐隐对立。保甲法的根本理论出自《管子》的兵
农合一主义。其直接目的是为“ 防盗 ”及节约军费开支,根本目的是想通过保甲制度使国家权
高二历史 第 6 页(共 7 页)
力深入到基层的乡村社会,从而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直接控制。但这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极不吻合, 不顾道德和教化,一味追求经济价值,遭到很多文人士大夫反对。《吕氏乡约》与其最大的不 同是实行以礼教为依据的道德约束。吕氏兄弟认为邻里乡党犹如“身有手足,家有兄弟 ”,主 张“ 以礼化俗 ”“ 患难相恤 ”,尽力将礼贯穿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好地解决了王安石保
甲法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关中风俗为之一变 ”。
——摘编自翟秀娟《宋代乡约制度研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氏乡约》产生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5 分)
20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体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为视角,任选其中两段国际货币体系时期,结合史实对其建立
和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行简要叙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高二历史 第 7 页(共 7 页)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A D D C A C A B A B A D A B C
17.(14分)(1)特点:①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5分)
(2)差异:①晚清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儒家经典,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6分)
(3)基本原则:①公平公正。②德才兼备。③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3分)
【详解】(1)特点:①根据“任子”“恩荫”“荫典“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可得出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根据“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得出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根据“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
(2)差异:①西方:根据“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根据“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得出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根据“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得出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根据材料“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得出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根据“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得出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得出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
(3)基本原则:①综合材料可得出公平公正;②结合所学可得从德才兼备;③结合所学可得出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答出2点)
18.(15分)(1)特点: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
统一性;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反分
裂、反种族歧视;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问
题: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3分)
(2)不同之处:实行以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解决民族共同发展问题;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中国大一统思想观念和单一制政治的历史传统;在近代各民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争取民族解放共御外侮的斗争中,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和民族认同得到进一步升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坚持人民本位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需要。(4分,任答两点即可)
19.(11分)(1)背景:宋代边防压力大与财政危机(内忧外患);基层治理逐渐削弱;儒学复兴、科举制发展推动士大夫主体意识增强(士大夫的爱国情怀);保甲法的不足;理学发展并深入社会基层。(6分)
(2)作用:淳化社会风俗;增强社会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为后世乡村治理提供借鉴。(5分)
20.示例:
论题: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阐述:早在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总结论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古典金本位时期,英镑主导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信息可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实际上与大国实力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