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育才集团10月)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3分,共30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2.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 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 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km/h B. 4.8km/h C. 5km/h D. 6km/h
4. 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为半决赛时冲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裁判员判断图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C. 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72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慢
D.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保持不变
5.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6. 如图所示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 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音调不同
B. 乙、丙响度不同
C. 丙、丁音色不同
D 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8.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9.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 是晶体,熔点是0℃ B. 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C. 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D. 在2min至6min过程中是没有吸热
10.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11-15题每空1分,16题6分,17-18题每2分,共60分)
11. 图甲中铅笔长度是___________;图乙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s,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丙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__。
12.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______(选填“山”或“轻舟”)。
13.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______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______归为一类。
14. 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
15. (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左侧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甲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
(2)小娟利用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到___________玻璃板上的水变干的更快,于是她得到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你认为小娟通过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___________,夏天,小水珠附着玻璃的___________(填“内表面/外表面”)。
16. 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17.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_m/s。
18. 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找出一处错误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此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保持不变”);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示数,如下图表格,从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维续加热到第,在丙图中画出水实验过的图像。___________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会”“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育才集团10月)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3分,共30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B.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答案】C
【解析】
【详解】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大约0.05t,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大约0.15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 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距,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B错误;
C.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3. 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km/h B. 4.8km/h C. 5km/h D. 6km/h
【答案】B
【解析】
【详解】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为半决赛时冲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裁判员判断图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C. 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72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慢
D.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可知,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题中缺少时间相等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图中运动员跑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用时少的跑得快,所以比较其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故B正确;
C.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
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
比较可知藏羚羊奔跑速度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快,故C错误;
D.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不可能保持不变,一般情况下,百米比赛起跑阶段速度较慢,冲刺阶段速度较快,故D错误。
故选B。
5.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甲车、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 小车甲运动的s 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 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
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6.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音调不同
B. 乙、丙响度不同
C. 丙、丁音色不同
D. 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丙振动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正确;
D.甲、乙音调相同,乙、丙响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 是晶体,熔点是0℃ B. 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C. 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D. 在2min至6min过程中是没有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B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从第2min到第6min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熔化的时间为
t=6min-2min=4min
故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C.从第2min到第6min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在4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有液体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②③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11-15题每空1分,16题6分,17-18题每2分,共60分)
11. 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图乙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s,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丙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2.50 ②. 0.1s ③. 338.5 ④. 热胀冷缩 ⑤. 不能 ⑥. 36.5
【解析】
【详解】[1]甲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则铅笔的长度为
[2]乙图中秒表,秒针盘一大格为1s,则分度值为0.1s。
[3]秒表中,分针盘的读数为5min,且分针盘超过整刻线中的半刻线,所以秒针盘读数为38.5s,则秒表的读数为
[4][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因为体温计玻璃泡和玻璃杆中间有凹槽,所以导致体温计离开人体液柱不会自动回到玻璃泡内。
[6]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读数为36.5℃。
12.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______(选填“山”或“轻舟”)。
【答案】 ①. 运动 ②. 轻舟
【解析】
【详解】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要看对象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说明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的。
[1]竹排在江中游动,以青山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或固定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观察到相对于江中的竹排,青山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2]人站在轻舟上,人和轻舟在同步运动,人相对于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13.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______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______归为一类。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③. 笛子
【解析】
【详解】[1]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2] 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3]“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14. 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
【答案】 ①. 晶体 ②. 熔化吸热
【解析】
【详解】[1] 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15. (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左侧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甲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
(2)小娟利用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到___________玻璃板上的水变干的更快,于是她得到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你认为小娟通过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___________,夏天,小水珠附着玻璃的___________(填“内表面/外表面”)。
【答案】 ①. 升华 ②. 熔化 ③. 凝华 ④. 放热 ⑤. B ⑥. 不能 ⑦. 因为未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⑧. 液化 ⑨. 压缩体积 ⑩. 外表面
【解析】
【详解】(1)[1]图甲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导致碘的温度低于熔点,所以碘会发生升华现象。
[2]乙图中用酒精灯直接给碘加热,此时碘的温度高于熔点,所以既会发生升华现象,也会发生熔化现象。
[3][4]“碘锤”中的碘蒸气上升过程中因为遇冷会发生凝华现象,该过程会放热。
(2)[5][6][7]该实验过程中,B玻璃板上的酒精蒸发进行的快,小娟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验中未控制唯一变量,即水的表面积大小不同。
(3)[8][9]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另外一种是压缩体积的方式发生液化。
[10]夏天时,公交车内的温度低,玻璃外侧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侧。
16. 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1)72min;(2)120km
【解析】
【详解】解:(1)由图1交通标志牌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是100km/h,从该标志牌到贵阳的路程是120km,由可知,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
(2)由图2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若以该速度行驶1.5h,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1)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72min;
(2)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120km。
17.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______s;从A点到C点路程sAC=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_m/s。
【答案】 ①. ②. 减小 ③. 3 ④. 80.0 ⑤. 0.16
【解析】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就是利用,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时间,最后利用公式计算。
(2)[2]倾斜角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时间,故可以减小斜面的倾斜的角度从而延长时间,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3]从9:25:15秒从A点出发,到达B点时,时间为9:25:18,一共所用的时间为3s。
[4]如图所示,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故从A点到C点的路程为80.0cm。
[5]小车在AC段的时间为5s,故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18. 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找出一处错误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此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保持不变”);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如下图表格,从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维续加热到第,在丙图中画出水实验过的图像。___________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会”“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B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②. 晶体 ③. 固液共存 ④. 保持不变 ⑤. 99 ⑥. 低于 ⑦. 见解析 ⑧. 不会 ⑨. 不满足持续吸热条件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可知,B温度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容易发生炸裂。
(2)[2]乙图中,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冰是晶体。
(3)[3][4]乙图中,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可知,t1~t2阶段为熔化过程,该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5]表格数据中,当水温度保持在99℃时不变,说明水正在沸腾,则水的沸点为99℃。
[6]已知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沸点低于100℃,说明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7]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线,作图如下:
(5)[8][9]烧杯和试管里的水在同一气压下即沸点相同,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里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满足持续吸热,所以不沸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集团八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