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D A B C B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C D D A D C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选官标准:察举以德行(或孝廉)为标准;(2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家世)为标准;(2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或者答才学、才能、学识都可以)为标准。(2分)
(2)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3)问题:科举制存在弊端;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品德。(2分)
(4)启示:用人制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选拔人才要注意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18.【答案】(1)孔子:仁,民本思想,为政以德。(2分)
(2)巩固统治的需要;为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的建议。(4分)
(3)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分)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2分)
(4)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专制君主为天下之大害。(2分)
思想家:顾炎武(或王夫之)。(2分)
19.【答案】(1)现象:使用并推广铁农具。(2分)
(2)信息:总人口数不断增加;南方比例逐渐超过北方。(2分)
(3)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分)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2分)
(4)主要因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恰当的经济政策;(2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2分)
20.【答案】趋势: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
说明:(10分)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丞相的权力受到牵制和约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不仅将相权一分为三,而且通过政事堂共同议政加强了对中枢部门的分工和监管;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从郡县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行省制度,中央不仅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而且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地方行政区划等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调整,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总之,中国古代中枢决策体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是和中国的国情以及统治需要息息相关的,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基本上适应了国家政治治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孔子曰:“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商代( )
A. 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 最高权力尚未集中
2.读百家争鸣表(部分)。由此可以推知百家学者( )
A. 治国思想具有优劣之分 B. 重视吸收其他派别优秀思想
C. 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 D. 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了借鉴
3.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 秦朝统一文字 B. 秦朝统一货币
C. 秦朝疆域辽阔 D. 秦朝统一度量衡
4.西汉文帝曾立下遗嘱《薄葬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风盛行一时;而汉武帝以后的贵族墓葬中往往包括错金银器、车马器、布帛衣衫等随葬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
A. 理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B.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 伦理道德观念深人人心 D.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打击
5.下图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  )
A.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B. 厉行封建,明宗明礼
C. 改易汉俗,笃行中制 D. 迁都洛邑,改穿汉服
6.唐代诗人李敬方曾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作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 )
A.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 具有双重影响
C.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D. 促进南北交流
7.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 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 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 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 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8.宋人尹源曾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下列符合尹源看法的是( )
A. 分封诸侯使唐朝由盛转衰 B. 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 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衰亡 D. 藩镇实际上都服从中央的管理
9.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 比较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 缺乏创新和逻辑
C.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10.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 )
A. 对普通民众有利 B. 推动社会转型
C. 得到统治者支持 D. 能够富国强兵
11.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
A. 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B. 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D. 民族平等意识增强
12.图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反映了( )
A.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 普通民众社会地位提升
C. 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 D. 经济发展影响民风民俗
13.北宋时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被时人概括为“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出当时( )
A. 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结束 B. 美洲新作物输入推动经济发展
C. 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尊崇 D. 社会的门第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14.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当时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年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推动了明朝政治革新进程 D.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5.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地区 措施
东南地区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 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 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 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6.明朝中后期,江南部分地区已从种稻为主转变为种棉、桑、麻为主。棉产区的农户除出售棉花外,还从事棉纺织业,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植桑业发达地区的农户除出售桑叶之外,往往还经营蚕丝生产和丝织业。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C. 农村多种经营兴盛 D. 工商皆本观念盛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窭( 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唐书》
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反映的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2分)
根据材料四,说明材料中反映的问题。(2分)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选官制度对今天的干部选拔的启示。(2分)
18.儒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乡党》
材料二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
——(《晦菴集》卷第五十五)
材料四 (上古的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主受到人民爱戴,而今之帝王,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宋代理学家的主张,并列举一位该学派的代表人物。(4分)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列举与他同一时期的观点相类似的思想家。(4分)
19.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 160多件铁器,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公元 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根据材料一,推断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现象。(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以来中国人口变迁信息。(2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推行产生的影响。(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指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任一角度或整体),并举例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