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的时间约为8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m/s
D.让人感觉到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2℃
2.(3分)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3.(3分)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开山炸石的炮声震耳欲聋
4.(3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C.CD段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前3h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5.(3分)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6.(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3分)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8.(3分)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B.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C.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项不全但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多选)9.(3分)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奏者按二胡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弓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多选)10.(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属于机械运动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C.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D.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多选)11.(3分)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D.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三、填空题(每空1.5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2.(3分)如图所示,甲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以A读数方法将会使测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3.(3分)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回程途经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标志牌,如图甲和乙所示。其中图甲中“100”表示的含义是    ;根据交通标志牌可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南京最快需要    h。
14.(3分)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在备受瞩目的点火仪式中,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承载着全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一道,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如图所示)。主火炬塔上的圣火    (填“是”或“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15.(3分)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响度相同的是    ,音调相同的是    。
16.(3分)《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7.(3分)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60次,则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此声音属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8.(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表示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19.(3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
四、作图、探究与实验题(20题2分,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共20分)
20.(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21.(6分)(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2)如图2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填表达式);除了图中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    ;若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用时2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22.(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均填“A”或“B”)
(2)实验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在图乙中,   (填“a”或“b”)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上述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填字母)
23.(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斜射向O点,却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这是因为纸板与镜面没有    放置。
(3)问题解决后,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法线ON为轴,将纸板NOF绕法线ON向后折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时在纸板NO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五、分析与交流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4.(4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如图所示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进水制冷剂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毛细管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迅速①,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②。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①   、②   。
(2)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
A.沸点低
B.熔点低
C.沸点高
D.熔点高
(3)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水中。
25.(4分)假期,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这时他看向窗外,发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上述现象中的“不要动”和“慢慢降落”。
六、综合与应用题(26题7分,27题8分,共15分)
26.(7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5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25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留了几个车站,并在当日15:55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1k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
(1)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多少分钟?
(2)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7.(8分)中秋假期,某同学乘坐着一艘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在距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艇直线向前行驶40m后,汽艇驾驶员刚好听到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汽艇驾驶员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2)汽艇驾驶员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汽艇行驶的速度。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的时间约为8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m/s
D.让人感觉到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2℃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在1min=60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大于10m/s,一般在7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3分)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解答】解:A中没有带单位;B中的分度值是1cm;C是正确的;D中的分度值是0.1mm。
故选:C。
3.(3分)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开山炸石的炮声震耳欲聋
【解答】解: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飞机声波产生的能量传递到窗户玻璃处,使窗户玻璃发生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远处的雷声轰鸣,声波传递可能即将下雨的这个信息,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故B符合题意;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超声波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故C不符合题意;
D.炮声巨大的能量经过空气传递到人耳,巨大的能量震聋了耳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C.CD段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前3h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解答】解:A、BC段的平均速度是vBC===45km/h,故A错误;
B、AB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OA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但其s﹣t图象也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CD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30km/h,故D正确。
故选:D。
5.(3分)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解答】解: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D正确。
故选:C。
6.(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3分)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不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原来的示数,所以现在测得体温是38℃,这个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是低于38℃,但不会高于38℃。故选:C。
8.(3分)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B.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C.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解答】解: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项不全但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多选)9.(3分)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奏者按二胡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弓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A.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正确;
B.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摩擦二胡的弦,改变二胡的弦的振幅,是为了改变响度,故B错误;
C.人们可以根据所演奏歌曲的音色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声音的音色相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C。
(多选)10.(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属于机械运动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C.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D.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属于生命匀速,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故C正确;
D.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故D正确。
故选:AB。
(多选)11.(3分)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D.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解答】解: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漫反射中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由于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眼睛会看到水面反射的光线较强,所以地上发亮的是水,故C正确;
D、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可能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每空1.5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2.(3分)如图所示,甲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以A读数方法将会使测量值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78 ℃。
【解答】解: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以A读数方法将会使测量值偏大,由图甲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78℃。
故答案为:偏大;78。
13.(3分)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回程途经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标志牌,如图甲和乙所示。其中图甲中“100”表示的含义是  轿车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00km/h ;根据交通标志牌可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南京最快需要  0.8 h。
【解答】解:图甲交通标志牌“10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小轿车的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巴车的最大速度为v=80km/h,大巴车从这个交通标志到南京的距离s=64km,
由v=得,大巴车从这个交通标志到南京最快需要:t===0.8h。
故答案为:轿车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00km/h;0.8。
14.(3分)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在备受瞩目的点火仪式中,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承载着全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一道,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如图所示)。主火炬塔上的圣火  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解答】解:主火炬塔上的圣火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故答案为:是;3×108。
15.(3分)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响度相同的是  A、B、C ,音调相同的是  A、B、D 。
【解答】解:由图知,A、B、C的振幅相同,所以A、B、C的响度相同;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A、B、D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A、B、D;
故答案为:A、B、C;A、B、D。
16.(3分)《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1)产生;(2)传播。(说明:两空中的内容,顺序可颠倒。)
17.(3分)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60次,则人类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此声音属 次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60次,
f==6Hz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6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故6Hz属于次声波。
故答案为:不能;次声波。
18.(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这种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表示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解答】解:这种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BC段就是这种合金的熔化过程,合金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态。
19.(3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50° ;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0° 。
【解答】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40°;
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40°=50°;
光线垂直地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0°,所以入射角为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为0°。
故答案为:50°;0°。
四、作图、探究与实验题(20题2分,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共20分)
20.(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解答】解:
21.(6分)(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2)如图2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填表达式);除了图中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秒表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  时间 ;若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用时2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0.2 m/s。
【解答】解:(1)冰是晶体,水凝固为冰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样水才能放热凝固,故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2)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所以由原理知除了图中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2)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0.4m,
测得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vAB===0.2m/s;
故答案为:(1)保持不变;放热;(2)v=;秒表;时间;0.2。
22.(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B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A 的位置。(均填“A”或“B”)
(2)实验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在图乙中, b (填“a”或“b”)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上述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B 。(填字母)
【解答】解:(1)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为了保证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该先调节B的位置,之后为了保证温度计不接触烧杯底,再调节A的位置;
(2)根据表知,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水的沸点是98℃;
因一个准备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水的内部有大量的水汽化成为气体,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故b是沸腾时的情景;
(3)A.图象中水的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在不断地升高,不符合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形。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图像中,水的温度升高至100℃不再升高,符合实验情景。故B符合题意;
C.此图像中,温度降低,然后不变,不符合水沸腾前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图像中,温度降低,不符合水沸腾前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B;A;(2)98;低于;b;(3)B。
23.(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量角器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斜射向O点,却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这是因为纸板与镜面没有  垂直 放置。
(3)问题解决后,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5)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法线ON为轴,将纸板NOF绕法线ON向后折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发生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时在纸板NOF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解答】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2)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3)分析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法线ON为轴线,将纸板EOF的右半面绕法线ON向后折,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并不发生变化,这时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了。
故答案为:(1)量角器;(2)垂直;(3)相等;(4)可逆;(5)不发生;不能。
五、分析与交流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4.(4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如图所示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进水制冷剂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毛细管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迅速①,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②。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① 汽化 、② 液化 。
(2)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A 。
A.沸点低
B.熔点低
C.沸点高
D.熔点高
(3)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空气 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水中。
【解答】解:
(1)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
(2)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故选A。
(3)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并传给水从而来制造热水。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2)A;(3)空气。
25.(4分)假期,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这时他看向窗外,发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上述现象中的“不要动”和“慢慢降落”。
【解答】答: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空姐是以飞机的座椅为参照物,要求乘客与座椅保持相对静止。小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和乘客是运动的,所以小明感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
六、综合与应用题(26题7分,27题8分,共15分)
26.(7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5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25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留了几个车站,并在当日15:55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1k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
(1)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多少分钟?
(2)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答】解:(1)火车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甲乙=15:55﹣7:25=8h30min=8.5h=510min。
(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甲乙==100km/h。
(3)火车过桥的速度v车=108km/h=108×m/s=3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
s总=v车t=30m/s×50s=1500m,
则火车的长度:
s火车=s总﹣s桥=1500m﹣1100m=400m。
答:(1)火车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为510min。
(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3)火车的长度是400m。
27.(8分)中秋假期,某同学乘坐着一艘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在距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艇直线向前行驶40m后,汽艇驾驶员刚好听到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汽艇驾驶员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2)汽艇驾驶员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汽艇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1)已知鸣笛处距离山崖s=700m,汽艇沿直线向前行驶的距离s1=40m,
根据题意可知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
s2=s﹣s1=700m﹣40m=660m;
(2)根据题意可知笛声传播的距离:
s2=2s﹣s1=2×700m﹣40m=1360m;
根据公式v=得声音传播的时间:
t===4s;
(3)由于汽艇行驶40m的时间为司机鸣笛到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的时间,
则汽艇行驶速度为:
v1===10m/s。
答:(1)汽艇驾驶员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660m;
(2)汽艇驾驶员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
(3)汽艇行驶的速度为10m/s。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