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有解析)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3分)
1.以下是同学们对一些物体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值,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5dm
B.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约1.2m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10s
D.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约9.6s
2.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实验总会产生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
C.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
D.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
3.一位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51cm、3.52cm、3.63cm、3.51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3.515cm B.3.52cm C.3.510cm D.3.51cm
4.“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成功对接后,“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二号”纹丝不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天宫二号” D.“神舟十一号”
5.如图,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小明、几个同学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6.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 s-t 图像,图乙是 b 车运动的 v-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4 s 内,a 和 b 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 6 s 内,a 车的平均速度是 15 m/s
C.0 2 s 内,a 和 b 车运动状态都不变
D.4 6 s 内,以 a 车为参照物,b 车向南运动
7.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2m/s
C.物体在整个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小
8.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在同一时刻从起点沿同一方向出发,运动了 后到达终点,它们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C.乙车比甲车早 到达终点
D.经过 ,甲、乙两车相距
9.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玉同学拍摄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照片,标尺刻度均匀),如果每隔1秒拍摄(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4.5米,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为(  )

A.22.5m/s B.13.5m/s
C.27m/s D.9m/s
10.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1.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 ;
(2)课桌高度大约70 。
1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三次,读数分别为26.02cm、26.02cm、26.03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
13.如图所示,假设高速列车从德阳到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德阳到成都的距离是60km,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0km/h,则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min。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照片,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乙车在0~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5.某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路和天台路从向阳广场出发前往炎帝广场参加活动,出发时间是早上 8:00,骑行速度为 18km/h(假设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8:15 时这位同学所处的位置是 ,这位同学到达目的地的时刻是 。

16.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计算出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若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 100km/h的规定,则该车 (选填“会”或“ 不会”)被判为超速。
17.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利用这种方法记录的竖直向上抛出的苹果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苹果在 、 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 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经过5s,最快的车的速度是 。
19.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装有摄像机,在悬停过程中,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像,它在15s到25s的时间内运动路程为 m。

20.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5∶3,通过路程之比3∶5,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如果乙物体的速度为15m/s,那么,甲物体的速度为 km/h。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共28分,每空1分)
21.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刻度尺是测量 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
间tAC= 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 ;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5)下列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图 ;
A. B. C. D.
(6)小球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第二种方法是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距离来比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种比较方法与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方法相接近;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以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3)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丙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这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秒钟曝光5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纸锥从A到F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从E到F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 cm,速度是 m/s;
(4)若纸锥从E到F过程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段所用时间是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2分,第25题分,第26、27题每题8分)
25.小明同学某天上学过程中,由于道路拥挤,其中一段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求:
(1)小明同学步行的速度;
(2)小明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明同学骑车1min通过的路程。

26.暑假期间小明乘车沿滨海路去北海亚特兰蒂斯水上乐园游玩,所乘汽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速度表所指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北海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该车从标致牌到北海实际行驶了18min,是否超速?

27.南宁–玉林动车的开通,便捷了两城市间的交往。下表是D8383次动车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求:
南宁东 兴业 玉林
到站时间 始发站 11:39 12:03
发车时间 10:13 11:41 终点站
里程/ 0 196 229
(1)动车从南宁东到玉林所用的时间;
(2)动车从兴业到玉林的平均速度;
(3)若D8383动车全长200m,当以速度180通过某桥梁时,从车头开始进入桥梁到车尾完全通过桥梁所需时间为10s,求桥梁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中学生“一柞”的长度约15cm,一支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即1.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双人课桌的长度约120cm,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与此差不多,约120cm即1.2m,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 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约200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C
【详解】ABD.误差不可避免,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小,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数据3.63cm与其他三次数据差别太大,故3.63cm为错误数据,故应去掉,则物体的长度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B.“天宫二号”相对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不能以太阳和地球为参照物,故A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对象是“天宫二号”,不能选择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宫二号”相对于“神舟十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天员选择“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小明坐在窗边,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若小明以地面为参照物,同学们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变,因此会得出同学们是静止的;若小明以运动的列车作为参照物,同学们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列车是运动的;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同学们判断列车的运动情况时不能选列车作为参照物,同学们选地面做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列车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内,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内,a运动的路程为
时间为
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内,a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乙可知,内,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和b车运动状态都不变,故C正确;
D.内,由图甲可知,a车运动的路程为
则内,a车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b车的速度为,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5~10s,物体静止,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m。故A错误;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
C.物体0~5s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物体静止,10~20s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整个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在0~5s的速度
物体在10~20s的速度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可以判断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甲车比乙车早6s到达终点,故C不符合题意;
D.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经过3s,甲车运动的距离为1.2m,乙车运动的距离为0.6m,此时甲、乙两车相距 0.6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由图中照片可知,汽车的长度在图片中长3等分,汽车的实际长度为4.5m,则每一等分代表的实际长度
图中汽车在1s内走过的路程是9等分,则实际1s走过的路程
s=10L0=9×1.5m=13.5m
则这辆轿车的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设总路程为2s,根据可得,甲车在前半段路程的时间为
甲车在后半段路程的时间为
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乙车行驶同样的路程,设所用的总时间为2t,根据可得,乙车在前半段时间的路程为
乙车在后半段时间的路程为
则有

解得,,根据可得,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关系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m/s cm
【详解】(1)[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2)[2]初中生身高约为
1.60m=160cm
课桌高度略小于这个高度的二分之一,故约为70cm。
12. 减小误差 26.02cm
【详解】[1]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2]由题意可知,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13. 运动 24
【详解】[1]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与路边的树木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2]由得,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14. 运动 30
【详解】[1]由图可知,甲车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2]乙车在0~40s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则乙的平均速度
15. 中心广场 早上8:30
【详解】[1]这位同学从早上8:00出发,早上8:15时骑行的时间为
t1=15min= 0.25h
由s=vt得走过的路程
s1=vt1=18km/h×0.25h=4.5km
所以这位同学所在的位置是中心广场。
[2]距离炎帝广场还有
s2=s-s1=9km-4.5km=4.5km
由得还需要的时间
所以这位同学将在早上8点30分(08:30)到达炎帝广场。
16. 126 会
【详解】[1][2]汽车在测速路段行驶时间
该车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由于126km/h>100km/h,故该车会被判为超速。
17. 变速
小于
【详解】[1]由于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由图可知,苹果上升过程中,两次曝光之间苹果运动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苹果上升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减小,所以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于苹果上升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减小,由图可知,苹果在c、d位置比a、b位置低,所以苹果在a、b 位置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在c、d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18. 静止 6m/s
【详解】[1]由图得,甲、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2]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6m/s,丙车的速度为4m/s,所以经过5s,最快的车的速度是6m/s。
19. 运动 100
【详解】[1]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悬停过程中,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行驶的汽车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摄像机是运动的。
[2]分析图乙可知,在15~25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它在15s到25s的时间内运动路程
s=vt=10m/s×(25s-15s)=100m
20. 9∶25 90
【详解】[1]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5∶3,通过路程之比3∶5;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2]如果乙物体的速度为15m/s,那么,甲物体的速度为
21. 甲 3.40cm 275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5.98cm 26.03cm 偏大
【详解】(1)[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2]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3]由图丙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表盘指针在3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35s=275s。
(2)[4]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四次读数中,25.98cm的准确值是25.9cm,26.02cm、26.03cm、26.03cm三次的准确值都是26.0cm,故25.98cm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6]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3)[7]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22. 长度 1.0 40.0 1 40.0 变速 偏大
【详解】(1)[1][2]在实验室中,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3][4][5]长度测量是必须要带一位估读值,故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40.0cm;每隔0.5s曝光一次,共曝光2次,时间为1s;由图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3)[6]由于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4)[7]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由公式
可知,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
23. 小 90.0 0.3 偏大 B 小于
【详解】(1)[1]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知道小车运动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得到小车的速度,故实验的原理是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下滑速度慢一些,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3]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因此AC段距离为
[4]小车经过AC段所用时间为
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为
(4)[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6]AB段距离为
小车经过AB段所用时间为
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为
BC段距离为
小车经过BC段所用时间为
小车在BC段平均速度为
因为,所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B。
(6)[7]已知小球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时间的中点在路程中点的上方,则到达时间中点时未到达路程中点,则。
24. A 二 大 速度越来越大 20.0 1 0.15s
【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让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A所示的位置中两个纸锥的起点相同,所以将纸锥按如图乙A所示的位置释放。
[2]由于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的大小,所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距离来比较下落的快慢,更接近速度的定义方法,故选第二种比较方法。
(2)[3]锥角较大的纸锥受到空气阻力更大,下落速度更慢,下落的时间更长,方便测量时间,所以可以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实验。
(3)[4]由于每次曝光间隔时间相等,所以由A到F每两个纸锥间隔时间相同,由图可知,每两个纸锥间隔距离越来越大,所以纸锥从A到F的速度越来越大。
[5]由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点对应位刻度为60.0cm,F点对应刻度为80.0cm,所以从E到F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
s=80.0cm-60.0cm=20.0cm
[6]每秒钟曝光5次,所以速度
(4)[7]由丙图可知,纸锥的长度为5.0cm,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段所用时间
25.(1)4m/s;(2)2m/s;(3)300m
【详解】解:(1)由图可知,步行的路程s1=900m,运动时间t1=15min,则小明的步行速度
(2)由图可知,小明运动全程的路程s总=2400m,总时间t总=20min,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3)由图可知,小明骑行的路程
s2=2400m﹣900m=1500m
骑行的时间
t2=20min﹣15min=5min
则骑车的速度
即小明同学骑车1min通过的路程是300m。
答:(1)小明同学步行的速度是4m/s;
(2)小明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3)小明同学骑车1min通过的路程是300m。
26.(1)50km/h;(2)0.48h;(3)超速了
【详解】解:(1)由甲图可知,该车速度表分度值为5km/h,所指的速度是5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平均速度行驶,由得,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北海至少需要
(3)由乙图限速牌可知,汽车在该路段允许的最大速度为70km/h,该车从标致牌到北海实际行驶了
车的平均速度
已经超速。
答:(1)该车速度表所指的速度是5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北海至少需要0.48小时?
(3)该车从标致牌到北海实际行驶了18min,超速了。
27.(1)110min;(2)90km/h;(3)300m
【详解】解:(1)由表格知道动车从南宁东到玉林所用的时间为
(2)由表格知道,动车从兴业到玉林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所以动车的平均速度为
(3)已知动车速
由知道,动车完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
所以桥梁的长度为
答:(1)动车从南宁东到玉林所用的时间是1.83h;
(2)动车从兴业到玉林的平均速度是90km/h;
(3)桥梁长300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有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