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声和光——2022-2023湖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2023 娄底)“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2.(2023 湘潭)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3.(2023 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4.(2023 长沙)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5.(2023 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6.(2023 邵阳)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
A.音色好 B.音调高 C.响度大 D.频率高
7.(2023 岳阳)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弦振动产生的 B.传播不需要介质
C.力越大,音调越高 D.一定不是噪声
8.(2023 永州)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9.(2023 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0.(2022 常德)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11.(2022 衡阳)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12.(2022 长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
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D.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13.(2022 湘潭)如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号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用更大的力气吹奏,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主要说明声音传递能量
14.(2022 株洲)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5.(2022 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6.(2022 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17.(2022 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18.(2022 岳阳)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
B.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
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
19.(2022 怀化)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20.(2022 张家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21.(2023 娄底)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一石击破水中天”,“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吸收红光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2.(2023 湘潭)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天边彩虹 B.海市蜃楼
C.铅笔“折断” D.小孔成像
23.(2023 郴州)下列光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光的色散
B.立竿见影
C.在平静的水面能看到蓝天白云
D.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
24.(2023 岳阳)下列现象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天上的彩虹 B.铅笔的弯折
C.人和猫能看见对方 D.手影游戏
25.(2023 邵阳)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如图京剧演员正在对着镜子画脸谱,他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26.(2023 衡阳)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手影
B.筷子错位
C.水中倒影
D.小孔成像
27.(2023 怀化)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28.(2022 娄底)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句中描绘声音在山谷中产生回声
B.“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29.(2022 邵阳)小凯学习完《光现象》之后,兴致勃勃地回家给妹妹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先让妹妹站定,在她面前摆一只“空碗”(如图甲所示),然后缓慢地往碗里倒水,成功地给妹妹“变”出了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30.(2022 岳阳)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
31.(2022 湘潭)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中彩虹
B.水中倒影
C.墙上手影
D.杯中铅笔
32.(2022 益阳)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面镜时,他的像变大
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
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
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
33.(2022 株洲)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甲所示,则视力表上如图乙所示的字母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4.(2023 娄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
三.作图题(共3小题)
35.(2023 郴州)“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温馨提示:必须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36.(2023 永州)如图所示,已画出了入射光线和法线,标出了入射角i,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使用作图工具规范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
37.(2023 衡阳)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的O点,请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8.(2023 益阳)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合理排序,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 F(填序号)。
A.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B.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C.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D.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在纸上记下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
F.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
(3)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玻璃板背面粘贴一张不透光的白纸,将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挡住,还能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吗?答: 看到。(选填“能”或“不能”)
39.(2023 长沙)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第一小组找到如图甲所示的两种器材,器材a是平面镜,器材b是在薄玻璃板的一面贴上几条镜面纸的自制教具。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可选择器材 (写出器材的字母符号即可);
(2)第二小组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发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总是能和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明在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12.50cm,像距为12.50cm。为了得到像距和物距关系的规律,你对他接下来的操作建议是 。
40.(2023 常德)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 。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解答】解:A、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故B正确;
C、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优美的音乐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让声音变大,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故C正确;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慢,但是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故A正确;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琴声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潜艇上的艇员不能听见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歌声嘹亮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7.【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钟声是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故选:A。
9.【解答】解:A、空气可以传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故A正确;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D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故A正确;
B、敲击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C、响度和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故D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古筝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宇航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太空授课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女宇航员声带振动的频率大,故C错误;
D、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号声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A不正确;
B、小号是铜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B正确;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小号声音的响度,故C不正确;
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诗人辨别出是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使声音的响度变大。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解答】解:
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
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闹钟铃声的音量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7.【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解答】解:A、青蛙的叫声是鸣囊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蛙鸣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不正确;
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C不正确;
D、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蛙鸣的干扰,故D不正确。
故选:A。
19.【解答】解: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解答】解:A、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空气柱的长短发生了变化,音调会改变,故A错误;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1.【解答】解:A、“一石击破水中天”,“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反射红光,故B错误;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因为游鱼细石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22.【解答】解:ABC、天边彩虹、海市蜃楼、铅笔“折断”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BC错误;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3.【解答】解:
A、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与光的反射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平静的水面能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线在沿密度不同的气层传播时,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解答】解:A、天上的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的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和猫能看见对方,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解答】解: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6.【解答】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筷子“弯折”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27.【解答】解: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池底的反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池底位置要高,所以人觉得水深变浅了,故A错误;
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浓阴”,是指的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汤沸”是沸腾现象,指水加热后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8.【解答】解: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意思是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这是声音反射形成的回声现象,故A正确;
B、“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的“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造成的,故C错误;
D、由水沸腾的特点可知,“汤沸”后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9.【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倒水前眼睛刚好能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所以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故选:B。
30.【解答】解:A、立竿见影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凿壁偷光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解答】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墙上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所以当人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他与像的距离变大,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会变高,故D错误。
故选:C。
33.【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图乙“E”的像开口向右,则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字母“E”开口向左,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4.【解答】解: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
三.作图题(共3小题)
35.【解答】解: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
36.【解答】解:由图知已经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
37.【解答】解:首先过O点做出法线,法线与镜面是垂直;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8.【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
A.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D.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C.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E.在纸上记下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
B.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F.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移动点燃的那支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DCEB多次实验;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在玻璃板背面粘贴一张不透光的白纸,将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挡住,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故答案为:(1)DCEB;(2)移动点燃的那支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DCEB多次实验;(3)能。
39.【解答】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应选择器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发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总是能和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他接下来应该改变物距,多做几组实验。
故答案为:(1)b;(2)相同;(3)改变物距,多做几组实验。
40.【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由于物体与像始终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仍与A相等,则像的大小将不变;
(4)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①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②、③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
根据图中,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确定物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不变;(4)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