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乐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2023-2024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判断一定是“凤辣子”来了.贾母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纹锁只有在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是因为它可以辨别音调
D.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查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伴随着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的歌声,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了,从声学角度分析,合唱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歌声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声速大
4.“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广播里传来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习近平主席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特征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古筝本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后来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因此有“筝横为乐,立地成兵”的说法.如图所示是小红弹古筝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B.琴上的细弦比粗弦发声的响度大
C.拨动琴弦越快,琴发声的响度越大
D.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红耳朵里的
6.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
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5 Hz) B.医院的B超
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 D.地震产生的声波(10 Hz)
7.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
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
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
8.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产生环节减弱的是
A.高架桥设隔音板墙 B.戴上防噪音的耳塞
C.市区禁鸣汽车喇叭 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9.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提高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0.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完成“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是( )
A.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B.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D.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小球被不断弹开
11.如图所示,在M处先后安装并敲击甲、乙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相比( )
A.乙的响度一定大 B.甲每秒振动次数多
C.甲振动的幅度小 D.响度相同,音调相同
12.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3.如图 A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 B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 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则在 梳子上划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14.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的高,而给动画片配音的往往是成年人,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就能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这是因为慢录快放相当于提高了振动的 ,使音调 。
15.我们平时的交谈声是由于声带在不断 产生的,并且通过 传播到人耳;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是由于每个人声音的 不同。
16.河南特色剧种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顿挫、行腔酣畅、吐字清晰著称。如图所示,演员在舞台上倾情演唱时,男演员声音低沉大气,女演员声音高昂婉转,台下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如雷鸣般的掌声。演出时男演员比女演员声带振动的频率 (选填“高”或“低”),“如雷鸣般”形容的是掌声的 大。
17.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18.学校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歌曲。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的 增大。
三、实验题
19.如图所示,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将棉线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性能 (“更好”或“更差”)。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筒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5)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经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和 (从a、b、c或d中选两根)。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可得出结论:长度、材料、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 ,音调越高。
20.用硬卡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的力不同的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 (选填“硬卡片”、“梳齿”)声音的 ,(选填 “音调”、“响度”、“音色”或“声速” 下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A
7.A
8.C
9.B
10.A
11.B
12.B
13. 第一次 乙
14. 频率 变高
15. 振动 空气 音色
16. 低 响度
17. 振动 响度
18. 振动 振幅
19. 固体 更好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 a c 粗细 细
20. 硬卡片 音调 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