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八上2.2汽化和液化
(共21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秋天,高速公路上出现大雾。太阳出来后,雾渐渐散去。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发生汽化 B.只发生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刚出锅的热汤上方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把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把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把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把温度、质量均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夏天,晾在太阳下的衣服很快就干了,对此以下解释不正确是
A.衣服上的水汽化了
B.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C.使用晾衣架是为了增大表面积而加快蒸发
D.若改放在阴凉的地方则晾干所需时间更长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汽化形成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选择两个相同的量杯,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哪个量杯中的水先消失
B.选择两个相同的量杯,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相同时间内哪个量杯中水减少得多
C.选择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哪个量筒中的水先消失
D.选择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相同时间内哪个量筒中水减少得多
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凝华 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 D.熔化、液化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图中图线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给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打火机里裝有可燃液体丁烷,当它靠近火源或在高温下极易发生爆炸,如果机壳意外破裂,液体会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环境温度也会降低,这一现象说明了丁烷
A.发生了液化,并吸收热量 B.发生了汽化,并吸收热量
C.发生了液化,并放出热量 D.发生了汽化,并放出热量
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表明发生了扩散现象
B.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
C.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二、填空题(共4题)
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液体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 。
科技改变生活,一外国设计师设计一款“魔法”水杯,能从空气中提取水供人们饮用,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自然界中的雾、露珠等现象都是空气中的 遇冷发生了 而形成的。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小明和小华认为:研究“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他们将加热以后的沸水放在房间里让其自然冷却,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 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2) 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 ,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 。
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它们都要 热。
(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 ;② ;③ 。
(4) 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 ;② 。
汽化和液化
(1) 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热。
(2) 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 和压缩 。液化过程要 热。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首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她回忆当年带领课题小组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时,做了大量实验但并没有取得有效结果。她猜想可能是高温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乙醚溶液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 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 (选填“熔点”或“沸点”)较低。
(2) 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火箭中的燃料氢气和助燃剂氧气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变为液体,方便运输。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D
2. 【答案】C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白气”是可以看到的,是小水滴,所以刚出锅的热汤上方冒出“白气”,是因为刚出锅时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故选C。
3. 【答案】C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把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放在同处,空气流速相同,蒸发快慢不同,说明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有影响,故C正确。
故选:C。
4. 【答案】B
5. 【答案】B
【解析】夏天,晾在太阳下的衣服很快就干了,是因为水分有液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汽化,故A正确;
汽化吸热,故B错误;
使用晾衣架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而使蒸发加快,衣服干的就快,故C正确;
若把衣服放在阴凉的地方,因为液体的温度低,蒸发慢,所以晾干所需时间更长,故D正确。
6. 【答案】D
【解析】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冰棍周围管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岀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岀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7. 【答案】B
【解析】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8. 【答案】D
【解析】若选择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不同质量的水,因为量杯不是圆柱形容器,所以两个量杯中液体的表面积不相同,为了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应选择两个相同的量筒,观察相同时间内哪个量筒中水减少得多。
故选:D。
9.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沙漠土层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在杯子里。
10.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 、 表示沸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
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所以,A错误,C正确。
11. 【答案】B
【解析】如果打火机的机壳意外破裂,液体会变为气体,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选B。
12. 【答案】D
【解析】A、由于花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故A正确;
B、水温升高,鸭子会吸收水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的,故B正确;
C、温度较高,花香分子运动速度较快,扩散较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扬汤止沸”的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于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釜底抽薪”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如果不“抽薪”,水会一直沸腾,但水的温度不会上升,说明沸腾需要吸热,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
13. 【答案】A
【解析】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二、填空题(共4题)
14. 【答案】加压;液化;汽化;吸收
15. 【答案】沸腾时;不变
16. 【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魔法”水杯,能从空气中提取水供人们饮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17. 【答案】水蒸气;液化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8. 【答案】
(1) A
(2) ①
19. 【答案】
(1) 液;气
(2) 蒸发;沸腾;吸
(3)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4)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0. 【答案】
(1) 液态;气态;蒸发;沸腾;吸
(2) 气态;液态;温度;体积;放
21. 【答案】
(1) 沸点
(2) 汽化;压缩体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苏科八上2.2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