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3透镜成像规律(有解析)——2022-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

专题3透镜成像规律——2022-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3 玄武区二模)如图所示,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0cm~25cm
B.透镜注水后,仅右移光屏,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可模拟远视眼的成因
C.实验过程中,光屏上的像将缓慢向下移动
D.向透镜外抽水后,在水透镜左侧放合适凸透镜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可模拟远视眼的矫正
2.(2023 秦淮区二模)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C.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6cm处,将光屏来回移动,光屏上能接收到像
3.(2022 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B.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0cm<f<15cm
C.透镜不动,蜡烛从刻度为30cm处移动到5cm处的过程中,像一直变小
D.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是不完整的,且变暗
4.(2022 玄武区二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如图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清晰的像
C.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再次成像
D.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2022 秦淮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B.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C.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从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D.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适当右移,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
6.(2022 南京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若将蜡烛移至0刻度线处,同时将光屏移至75cm刻度线处,现将蜡烛由0cm刻度线向右移动至10cm刻度线处,若要成像清晰,光屏应由75cm处向右移动
B.图2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C.图2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在图2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7.(2022 鼓楼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  )
A. B. C. D.
8.(2022 鼓楼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在图示场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影师面前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两位照相的人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若要改拍全身像,应减小相机和两位照相的人之间的距离
D.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9.(2022 南京模拟)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二.作图题(共6小题)
10.(2022 江宁区校级模拟)请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11.(2022 南京一模)请把图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12.(2023 鼓楼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完成图中的光路。
13.(2023 南京模拟)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4.(2023 秦淮区二模)如图所示,请完成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15.(2022 鼓楼区校级模拟)在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
16.(2023 玄武区一模)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A、B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15cm。如图甲,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小明选择的是    (填字母)凸透镜。
(2)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需将透镜向    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3)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镜片靠近凸透镜的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戴的镜片是    透镜。
(4)如图乙,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C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C点的距离为L;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D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从C、D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17.(2023 雨花台区三模)学完“视力矫正”的知识后,小明用透明橡皮膜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来改变水透镜焦距。小明利用此水透镜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前,将水透镜、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水透镜的   上。
(2)某次实验中,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在第(2)的基础上,要想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远视眼的晶状体要比正常眼更扁平一些。要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在保持蜡烛和水透镜位置不动的情况下,他要用注射器   (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18.(2023 鼓楼区校级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1盒。
(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如图丙所示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
(3)在(2)的基础上,把一个远视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了,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小明想出了两种办法:
方法一:只将蜡烛向    移动适当距离(选填“左”或“右”);
方法二:所有器材位置都不变,只换一个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19.(2023 秦淮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3)当该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能否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
①若能,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像的性质;
②若不能,请在下面横线上说明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什么透镜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   。
20.(2023 建邺区二模)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了清晰的像。
①保持图中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移至光具座    cm处,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②将一眼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右移动蜡烛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眼镜片为    透镜。
(2)小明想继续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保持图中的元件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为玻璃板,眼睛应该在    (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为验证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以成正立的像
B.人观察到虚像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D.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1.(2023 鼓楼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组装并调整器材后,如图甲,错误是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凸透镜的    上。
(2)正确调整器材后,如图乙,此时光屏上有清晰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
(3)接着,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只需将光屏    凸透镜。
(4)图丙中,若在α处依次摆放A.有小孔的不透明塑料板、B.平面镜(不考虑厚度)、C.凸透镜(f=10cm),摆放    时,β处没有像(β处无光屏)。
22.(2023 南京二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   的原理与此相同。
(2)图中,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只移动光屏,光屏应向    移动。
(3)图中,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L,则L与凸透镜的焦距f之间的大小关系为:f    L。保持图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距离s,光屏上会再次成清晰的像,则s=   (用L0、L表示)。
23.(2023 南京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或者在烛焰和凸透镜间加一个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    (填“0”“1”“2”或“3”)。
24.(2023 建邺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呈清晰的像。
(1)此透镜的焦距为    cm。保持图甲中蜡烛位置不动,将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应用了这一原理。
(2)若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人眼在    (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放大的像。
(3)图丙中a、b分别为某同学发生视力缺陷前、后眼球的示意图,该同学应该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
25.(2023 鼓楼区校级模拟)小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她将该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如图甲所示,此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此时再将这个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稍微增大,若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   L(选填“>”、“<”或“=”);调整以后得到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当烛焰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3)当烛焰再次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窗外阳光明媚,小明看到窗边饮水机的水桶旁有一条亮线,如图丙所示。由此,他认为装有水的水桶相当于凸透镜。他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面的白纸上画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丁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戊中的   。
26.(2023 江宁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2)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把蜡烛移至37cm处,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移至    cm处。
(4)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了一点,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动一点(选填“上”或“下”)。
(5)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27.(2022 南京三模)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将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恰好在右侧6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    cm处,则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若保持凸透镜在50cm处,把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    。
(3)若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烛焰都向左移动2cm,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则可以在透镜左侧靠近透镜处放置一个合适的矫正    眼睛的镜片。
28.(2022 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固定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位置移到3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生活中的   应用了此成像规律。
(3)固定图中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不变,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可在透镜前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或将透镜换成焦距   (选填“大”或“小”)一些的透镜。
29.(2022 鼓楼区校级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固定凸透镜位置,发光小灯泡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35cm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   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某次实验情况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1: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4)若图乙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人应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
(5)如图乙所示位置,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6)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30.(2022 建邺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呈现清晰的像。
(1)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2)若保持图中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一眼镜片放在图中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1.(2022 江宁区一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
(2)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通过“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来估测水透镜焦距的操作是    (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图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4)图中,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镜片。
32.(2022 南京模拟)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前,他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上。
(3)接着小明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他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
(4)图丙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选填“减小”或“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5)小明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33.(2022 江宁区二模)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凸透镜始终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此时烛焰距光屏距离为4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烛焰位于27cm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上题中,仅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中间更厚的另一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需要将光屏向    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块焦距适当的    眼镜片,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34.(2022 南京二模)某小组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小明在图甲所示位置得到了清晰的像。
①若保持图中蜡烛和光屏不动,向右移动透镜至光具座    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②若将一眼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左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
(2)如图乙所示,小华将焦距为5cm的透镜固定到光具座上,蜡烛移至P处(标尺50cm),位于M点(未画出)的光屏呈现清晰放大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右移至Q处(标尺60cm),同时将光屏移至N点(未画出)的光屏呈现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凸透镜位于蜡烛的右侧
②光屏位于凸透镜的右侧
③M点位置位于N点左侧
35.(2022 建邺区二模)小明和小红用同一套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图甲是小明操作后的情况,此时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则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2)小明用一副眼镜置于图甲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一些时,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这是一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如图乙是小红操作后的情况.她的眼睛按照图    (填“A”、“B”或“C”)的位置和观察方向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50.0cm,50.0cm>2f,像距v=20.0cm,f<20.0cm<2f,解得10.0cm<f<20.0cm,故A错误;
B、透镜注水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对光线的会聚能量增强,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这是近视眼的成因,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
D、向透镜外抽水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会聚能量减弱,在水透镜左侧放合适凸透镜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可模拟远视眼的矫正,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u>v,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u=50.0cm﹣20.0cm=30.0cm,v=67.0cm﹣50.0cm=17.0cm,即30.0cm>2f,2f>17.0cm>f,则8.5cm<f<15cm,故B错误;
C、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在光屏的左侧,所以再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
D、由B中分析可知8.5cm<f<15cm,而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6cm处,则此时物距=50.0cm﹣46.0cm=4.0cm<f,此时凸透镜成的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此无论如何来回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且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故A错误;
此时,u=50cm﹣35cm=15cm,且f<u<2f,v=80cm﹣50cm=30cm,且v>2f,
故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故B错误;
C、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透镜不动,蜡烛从刻度为30cm处移动到5cm处的过程中,成实像时,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光屏上的线变少,则光屏上的像变暗,但仍是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又成实像,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18cm,v=23cm,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得:
f<18cm<2f,①
23cm>2f,②
结合①②解得:
9cm<f<11.5cm,
将透镜移至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8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B错误;
C.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也要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可以在光屏上再次成像,故C错误;
D.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蜡烛,增大物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u=40cm,像距v=30cm,物距大于像距,故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图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错误;
B.由此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知:
40cm>2f
f<30cm<2f
15cm<f<20cm
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为10cm,可知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后,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即物距为30cm,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因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会使得光线会聚点向右移动,故将蜡烛适当左移,像跟着向左移,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A、由题意可知,此时蜡烛在10cm刻度线处,光屏在75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75cm﹣50cm=25cm,
此时与图2(能成清晰的像)相比,物距增大了,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像距应减小(小于图2中的像距15cm),所以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故A错误;
B、如图2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D、在图2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
盛水的玻璃杯是圆柱形的,左右相当于凸透镜,而上下是相同的;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是左右倒立的(即左右相反),而上下不相反,所以BC能看到(可以是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虚像时,是正立、放大的,所以D能看到,但A看不到,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
AB、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两位照相的人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摄影师面前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若要改拍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实像变小一些,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增大物距,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补光”可以使照片更亮,若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增加亮度,即“补光”,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所以,要使像更加明亮,应该在两位照相的人前面增加光照,使人体反射的光增多,照出的像才更明亮,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由题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45cm﹣30cm=15cm,物距大于像距,说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即30cm>2f,则f<15cm;f<15cm<2f,则7.5cm<f<15cm;故7.5cm<f<15cm,并且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二.作图题(共6小题)
10.【解答】解: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11.【解答】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12.【解答】解:延长线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3.【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4.【解答】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15.【解答】解: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据此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
16.【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u>v,且成像,说明u=30cm>2f,2f>v=15cm>f,故15cm>f>7.5cm,则小明选择的是A凸透镜;
(2)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需将透镜向下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3)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镜片靠近凸透镜的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推迟光线会聚成像,故老师戴的镜片是凹透镜;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C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D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D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C、D之间的距离s=L0﹣2L。
故答案为:(1)A;(2)下;(3)凹;(4)<;(5)<;L0﹣2L。
17.【解答】解:(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后使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它们的中心在水透镜的主光轴上;
(2)由图知光屏上成了应该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小明需要把蜡烛向左移动,增大物距,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因为远视眼的晶状体要比正常眼更扁平一些,故需要用注射器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使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成像较远,像距较大,需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答案为:(1)主光轴;(2)投影仪;(3)左;(4)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右。
18.【解答】解:(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3)在(2)的基础上,把一个远视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了,即此时远视眼镜使得像提前会聚了,所以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①可以将蜡烛向右移动,像可以成在光屏上;②也可以在所有器材位置都不变情况下,只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这样所成的像远离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③也可以将光屏向左移动,这样像可以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乙;(2)缩小;照相机;(3)右;大。
19.【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0cm 2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该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u=v=2f时,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10.0;(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能;倒立等大的实像。
20.【解答】解:
(1)①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35cm﹣20cm=15cm时,像距等于65cm﹣35cm=30cm,而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若原来的物距变为现在的像距,原来的像距变为现在的物距,即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50cm刻度处,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②向右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将变大,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距变小了,因此该眼镜片是凸透镜;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作为物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变为物的蜡烛所在这一侧;
当作为像的蜡烛与作为物的蜡烛所成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作为像的蜡烛并在它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并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3)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而凸透镜成像中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都可以成正立的像,故A正确;
B、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人眼观察到虚像时,也是有光线进入人眼,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但凸透镜成像中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并不是一定与物等大的
,故C错误;
D、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实像,光的折射可以形成实像,也可以形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①50;②凸;(2)蜡烛;当作为像的蜡烛与作为物的蜡烛所成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作为像的蜡烛并在它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并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3)A。
21.【解答】解:(1)由题中图甲知道,蜡烛的焰心偏低,则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即烛焰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由图乙可知,u=13.0cm,v=30.0cm,u<v,光屏上有清晰的像,故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会使像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只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4)已知β处无光屏,在α处分别放上有小孔的不透明塑料板、平面镜、凸透镜时,则物距均为20cm;
小孔成像是实像,需要光屏才能呈现(成像的大小和位置需要光屏才能确定),因β处无光屏,所以β处没有像;
平面镜成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则虚像一定在β位置,眼睛在平面镜前可以观察到;
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此时物距u=2f,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像距v=2f,故β处有实像,眼睛在β处也能观察到实像。
故选:A。
故答案为:(1)主光轴;(2)放大;(3)远离;(4)A。
22.【解答】解:(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图中,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推迟光线会聚成像,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只移动光屏,光屏应向右移动;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另一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的距离应为L,如下图所示:

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s=L0﹣2L。
故答案为:(1)放大;投影仪;(2)右;(3)小于;L0﹣2L。
23.【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2)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应该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不移动光屏,则像会成在光屏前面,故应在烛焰和凸透镜间放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成在光屏上,故与近视眼的成像相似;
(3)当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即像距为15cm,小于1倍焦距,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清晰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为0。
故答案为:(1)放大;投影仪;(2)左;近视;(3)0。
24.【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此时u=v=20cm,根据u=v=2f可知,2f=20cm,即f=10cm;
保持图甲中蜡烛位置不动,将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60cm﹣30cm=30cm>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若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距u=36cm﹣30cm=6cm<f,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人眼在2处能观察到蜡烛放大的像;
(3)由丙图可知,该同学视力缺陷后,眼球前后径变大,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该同学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推迟光线会聚成像。
故答案为:(1)10;缩小;照相机;(2)2;(3)凹。
25.【解答】解:(1)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再将这个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稍微增大,若光斑变大,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像距变大,像会变大,所以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光斑,故可能f<L;
(2)由图知,物距u1=50.0cm﹣35.0cm=15.0cm,像距v1=80.0cm﹣50.0cm=30.0cm,满足:2f>u>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制成了投影仪;
(3)①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像会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
②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缓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圆柱形玻璃杯中注入水相当于凸透镜,玻璃杯后白纸上的水平箭头为物体;
A、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有可能;
B、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有可能;
C、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放大的,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有可能;
D、图中的像是倒立、变粗的像,由于玻璃杯上下的形状是相同的,故像在上下方向的大小是不变的,故D不可能;
故选:D。
故答案为:(1)<;(2)放大;投影仪;(3)靠近;小;近视眼镜;(4)D。
26.【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40.0cm,像距为13.0cm,若将透镜移到37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13.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像距应该为40.0cm,故应该将光屏移至90.0cm刻度处;
(4)蜡烛燃烧变短,蜡烛向下移动,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5)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说明像距变大,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弱,故放置的是凹透镜;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1)主光轴;(2)缩小;(3)90.0;(4)下;(5)近视。
27.【解答】解:(1)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时,u=30cm,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将凸透镜移在35cm处时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时,不能成像。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所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不变。
(3)将光屏和烛焰都向左移动2cm,根据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变化大于像距变化,成像在光屏的右侧所以要放能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1)缩小;35;(2)不变;(3)远视眼。
28.【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0cm,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则焦距f=10cm;
(2)固定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位置移到35cm刻度线处,u=50cm﹣35cm=15cm,2f>u>f,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是幻灯机的原理;
(3)固定图中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不变,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像距应在60cm~70cm之间,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可在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片,或将透镜换成焦距大一些的透镜。
故答案为:(1)等大; (2)右; 幻灯机; (3)近视; 大。
29.【解答】解:(1)由题意和图甲可知,当灯泡距离透镜为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即凸透镜右侧为平行光),说明灯泡正好在焦点上,则由焦距的定义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50.0cm﹣35.0cm=15.0cm,此时f<u<2f,则2f<v,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因此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4)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若站在光屏一侧观察,会发现有一个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5)由图乙知,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要凹透镜矫正;丁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需要凸透镜矫正;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故选丁图。
故答案为:(1)10.0;(2)右;放大;(3)左;右;(4)不能;光屏;(5)照相机;(6)丁。
30.【解答】解:
(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2)移动蜡烛之前物距是15cm,像距是30cm,移动蜡烛之后,物距变为30cm,由光路可逆的原理可知,此时像距为15cm,即光屏应移到光具座的65cm刻度线处,且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因为放置该镜片后,要向后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使光线发散,所以该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1)放大;(2)65;变小;(3)近视眼。
31.【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来估测水透镜焦距的操作是蜡烛和光屏都右移,故选B;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
(4)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凸透镜的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变强,故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1)缩小;(2)B;(3)上;(4)近视。
32.【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20.0cm﹣10.0cm=10.0cm;
(2)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3)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当物体在10.0cm处时,物距为50.0cm﹣10.0m=4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由图像丙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如图丙所示当u>2f时(即u>20cm),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得越来越慢,则该过程中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5)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光屏要远离凸透镜,现在将近视镜取下,光线会聚提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靠近透镜,故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实;(4)增大;大于;(5)左。
33.【解答】解:
(1)由图可知,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像的位置偏高,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时u=v=2f,u+v=4f=40cm,所以f=10cm;
(3)当烛焰位于27cm处,u=50cm﹣27cm=23cm>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4)由题意知,换成中间更厚的凸透镜,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相对于增大了物距,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就要减小像距,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才能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块焦距适当的近视眼镜片,使光发散一些,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故答案为:(1)上;(2)10;(3)缩小;照相机; (4)左;近视。
34.【解答】解:(1)①此时的物距为35.0cm﹣20.0cm=15.0cm,像距为65.0cm﹣35.0cm=30.0cm;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向右移动透镜至光具座50.0cm处时,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距变大了,因此该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2)蜡烛从50.0cm到60.0cm,成像特点从倒大实(v>2f,即M>2f),变成了倒小实(f<v<2f,即f<N<2f)意味着物体向右移动是在远离透镜,故透镜在蜡烛左边,光屏在透镜左边,蜡烛在最右边,物像异侧,所以M在N的左侧。
故答案为:(1)①50.0cm;②近视;(2)③。
35.【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时,物距大于像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应用是照相机,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需要移动透镜至25cm刻线处;
(2)小明用一副眼镜置于图甲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一些时,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眼镜对光有延迟会聚的作用,这是一副凹透镜,即近视眼镜;
(3)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u=6cm,小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则人眼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缩小;25; (2)近视;(3)B。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3透镜成像规律(有解析)——2022-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