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8℃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90dB﹣100dB
2.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B.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3.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4.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5.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是利用了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工作时,在这里制冷剂从气态变成液态;接着,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液态制冷剂又变成气态.下面关于制冷剂在冰箱内循环流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汽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B.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C.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D.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6.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25℃
B.你现在考试的教室内声音的强弱相当于0分贝(dB)
C.当外部环境(或条件)改变时,水在 90℃时也会沸腾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0 m/s
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8.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
9.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1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1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 不同;运动员潜在水中听到声音,说明 能够传声音;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 控制噪声。
14.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减慢/加快)蒸发吸热。
15.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这种声音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 。
(3)如图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 的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4)如图丁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 ,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越大。(选填“响度/音调”)
16.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发出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7.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18.根据下列实验情形和图象,完成填空:
(1)如图甲是某时刻体温计测量后的情形,此时的读数是 ℃。
(2)如图乙所示,要在短时间内使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热水)。
(3)如图丙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3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19.“贴地听声”说明 可以传声,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若将它们放置通风口,则示数相差变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将变 。(以上三空均选填“大”或“小”)
21.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时的读数为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时的温度读数为98℃,则温度计的示数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2.某同学学习温度计后对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行了探究。
(1)在橡皮塞上打孔,将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的孔中,在烧瓶中灌满酒精,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向水槽中加入适量开水,把烧瓶浸在其中
①找出原文中描述错误的两处: , 。
②如何使玻璃管中液面升降更明显? 。
③用该模型做温度计,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用 (厚壁/薄壁)的小烧瓶。
(2)该同学找来一个双金属片,上端铁片下端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双金属片加热,说明 片膨胀大于 片的膨胀。移走酒精灯向双金属片喷射水雾,小液珠汽化使双金属片温度 ,双金属片向 片方向弯曲。
23.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
24.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完成这个实验,他准备的器材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乙所示,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依次调节。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a、b,则图中 是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实验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比100℃小,可知当时的大气 (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
(4)同组的小骥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观察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达到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5)戊图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b”、“c”或“d”)。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c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26.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
(1)从图象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冰是 (选填“晶体”、“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2)盐水从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min.凝固点为 ℃,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 状态。
(3)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7.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锅或塑料等。目前(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从而提供种更稳定、精确的认证方法。
动物 听觉范围
海豚 150Hz~150000Hz
狗 15Hz~50000Hz
大象 1Hz~20000Hz
(1)表格中给出了三种动物的听觉范围,其中不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是 ,不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是 ;
(2)SenseID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渔船用声呐探测鱼群情况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3)SenseID系统置于手机内部,能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的是 ;
A.大象
B.蜘蛛
C.蝙蝠
D.人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间为8×10﹣6s,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传播速度为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为 mm。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8℃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90dB﹣100dB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故A正确;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40℃左右;
C、人的正常体温为37℃;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15dB﹣35dB;
故选:A。
2.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B.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答案】B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噪声产生处防止噪声的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种类没有关系。
【解答】解:
A、医学所用“B超”检查身体,而不是声波传递能量;
B、二胡演奏家在演奏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会不同,故B正确;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故选:B。
3.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答案】B
【分析】(1)物质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与樟脑丸都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都发生了升华现象;
(2)物质由气态遇冷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石头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导致的;
(3)物质由气态放热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电冰箱里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根据以上知识答题。
【解答】解:A、“云雾”实际上就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阴凉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故C错误。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这是升华现象。
故选:B。
4.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答案】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进行解答。
【解答】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因此;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而上方却很热。
故选:A。
5.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是利用了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工作时,在这里制冷剂从气态变成液态;接着,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液态制冷剂又变成气态.下面关于制冷剂在冰箱内循环流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汽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B.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C.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D.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答案】D
【分析】电冰箱工作原理:循环物质在冷冻室汽化为气态,汽化过程吸热,降低温度。气态物质进入冷凝器液化为液态,液体过程放热。
【解答】解:A、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并吸收热量。
B、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并吸收热量。
C、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并放出热量。
D、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并放出热量。
故选:D。
6.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25℃
B.你现在考试的教室内声音的强弱相当于0分贝(dB)
C.当外部环境(或条件)改变时,水在 90℃时也会沸腾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0 m/s
【答案】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在40℃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0分贝是人的听觉下限,但声音强弱不可能为0分贝;
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当气压降低时。所以,水在 。故C符合实际;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导致周围温度降低。
故选:D。
8.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
【答案】D
【分析】人眼看见的“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的过程要放出热量。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
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现象;
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这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故ABC错误。
故选:D。
9.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答案】A
【分析】用超大音量,增加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减少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
【解答】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
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故A正确。
故选:A。
1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B。
11.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答案】A
【分析】打开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利用的是蒸发(汽化)吸热。分析各个选项的状态变化及其吸放热,选出具有相同特点的选项。
【解答】解:
小林同学打开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而蒸发从人体吸热,利用的是蒸发(汽化)吸热。
A、冰雪融化成溪水,属于熔化;
B、“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冰棒)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D、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是凝固现象;
可见只有熔化吸热,与题干现象有着相同的特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D
【分析】(1)用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一定要注意使加热均匀,而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
(2)从吸收热量相同比较。
(3)根据图象分析熔化特点。
(4)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
A、如果冰块受热不均,非加热部分温度还很低,采用水浴加热法,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为非晶体,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是晶体,故C错误;
D、据图可知,即该过程中,但温度不变;
故选:D。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 音色 不同;运动员潜在水中听到声音,说明 水 能够传声音;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
【答案】音色;水;传播过程中
【分析】(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
运动员潜在水中听到声音,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
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水;传播过程中。
14.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减慢 (减慢/加快)蒸发吸热。
【答案】减慢。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解答】解:因为护肤霜减慢了蒸发,蒸发吸热。
故答案为:减慢。
15.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超声波 发现昆虫;这种声音 不能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 科学推理法 。
(3)如图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 鸣笛 的标志,这是在 声源处 处减弱噪声。
(4)如图丁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 振动 ,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响度 越大。(选填“响度/音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
(3)图中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
(4)悬挂的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小球会被弹起,即音叉在振动,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故答案为:(1)超声波;不能;
(2)真空;科学推理法;
(3)鸣笛;声源处;
(4)振动;响度。
16.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振动 发出的,然后通过 空气 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 1035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根据速度公式可求路程。
【解答】解:(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根据v=得: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
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为:(1)振动;空气;(3)1035。
17.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钨 。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由表格的信息可知:金属钨的熔点比铁、铜、银、金的沸点高,因此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
【解答】解: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要与其他的金属形成合金,必须先与其他的金属放在一起进行熔化,其它的几种金属都已经达到沸点开始汽化变成气态。
故答案为:熔化;钨。
18.根据下列实验情形和图象,完成填空:
(1)如图甲是某时刻体温计测量后的情形,此时的读数是 36.6 ℃。
(2)如图乙所示,要在短时间内使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 (冰块/热水)。
(3)如图丙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 A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80 ℃,在第3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固体 状态。
【答案】(1)36.6;(2)冰块;(3)A;80;固体。
【分析】(1)根据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
(2)根据液化的条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当物体的温度越低时,水蒸气越容易液化;
(3)晶体需达到一定的温度下才熔化,熔化时仍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非晶体不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吸热就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6.8℃;
(2)为了产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让更多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所以需要降低金属板的温度可以产生更多的水滴;
(3)由图象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为晶体。则晶体的熔点是80℃,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1)36.6;(2)冰块;80。
19.“贴地听声”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固体;次声波;不能。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1)贴地听声,声音是通过大地传播的;
(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即振动的频率是7~6Hz<20Hz,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固体;次声波。
20.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 吸热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小 ,若将它们放置通风口,则示数相差变 大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将变 小 。(以上三空均选填“大”或“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以及干湿温度计原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湿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
【解答】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
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打开湿布后,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
若将他们放置通风口,蒸发加快,则示数相差变大;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
故答案为:吸热;小;大;小。
21.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时的读数为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时的温度读数为98℃,则温度计的示数是 26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凝固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2℃,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8℃,中间是96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实际温度是25℃时,设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t,列一个方程,求出这个温度。
【解答】解:设实际温度为25℃时此温度计上对应的刻度为t,由题意知,
=,
解得:t=26℃。
故答案为:26。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2.某同学学习温度计后对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行了探究。
(1)在橡皮塞上打孔,将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的孔中,在烧瓶中灌满酒精,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向水槽中加入适量开水,把烧瓶浸在其中
①找出原文中描述错误的两处: 开水 , 下降 。
②如何使玻璃管中液面升降更明显? 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
③用该模型做温度计,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用 薄壁 (厚壁/薄壁)的小烧瓶。
(2)该同学找来一个双金属片,上端铁片下端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双金属片加热,说明 铜 片膨胀大于 铁 片的膨胀。移走酒精灯向双金属片喷射水雾,小液珠汽化使双金属片温度 降低 ,双金属片向 铜 片方向弯曲。
【答案】(1)①开水,下降,②选用更细的玻璃管(其他答案合理即可),③薄壁;
(2)铜,铁,降低,铜。
【分析】(1)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烧瓶内酒精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长)度变化就越大,更明显观察到玻璃管中液面的升降;
小烧瓶杯身较薄,烧瓶内的酒精感知水槽中水温度的能力较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不同金属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铜片的热胀冷缩比铁片大,当温度升高时,铜片膨胀的比铁片多,故会向膨胀程度小的一边弯曲;
汽化过程吸热,使双金属片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铜片缩小的比铁片多,故会向缩小程度大的一边弯曲。
【解答】解:(1)开水指煮沸腾的水,酒精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可改为温水,把烧瓶浸在其中,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使玻璃管中液面升降更明显,可以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用该模型做温度计,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用薄壁的小烧瓶。
(2)用酒精灯对双金属片加热时,铜片膨胀的比铁片多;
小液珠汽化吸热,使双金属片温度降低;
当温度降低时,铜片缩小的比铁片多。
故答案为:
(1)①开水,下降,③薄壁;
(2)铜,铁,降低,铜。
23.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振动的快慢 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弱 (选填“强”或“弱”)。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频率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振幅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答案】(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
【分析】(1)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用力拨动钢尺,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小,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
(3)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响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
故答案为:(1)快;高;振动的快慢;弱;(3)频率;距发声体的远近。
24.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完成这个实验,他准备的器材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秒表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乙所示,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由A到B (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依次调节。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a、b,则图中 a 是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实验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比100℃小,可知当时的大气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
(4)同组的小骥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观察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会 (选填“会”或“不会”)达到沸点,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5)戊图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c (填“b”、“c”或“d”)。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还可以用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2)在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都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的,故据此能判断先调整固定那一装置,后调整固定那一装置;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缩短水沸腾所用时间的方法: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或者加盖。
【解答】解:(1)由于冰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得到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
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
(2)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我们首先要调节烧杯到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再调节温度计在水中的位置,再调整固定B的位置;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则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变化;
(3)如图丙所示的曲线,冰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实验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比100℃小;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但不能吸收热量;
(5)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会减少,所以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故答案为:(1)秒表;慢;(2)由A到B,但温度保持不变;a;不是;不会。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 , B , C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A , D , F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c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解答】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
(1)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C;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A、D、F;
(2)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应选E、G、H、H的相同,横截面积为1.02cm2。
故答案为:(1)A;B;C;(2)A;D;F;2.02。
26.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
(1)从图象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2)盐水从 10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10 min.凝固点为 ﹣2 ℃,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3)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低 (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晶体由固定的凝固点,晶体在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分析图象然后答题。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图示盐水结成冰时,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盐水是晶体。
(2)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在第15min时。
(3)已知水的凝固点是6℃,由图象可知,与水相比。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晶体;保持不变;10;固液共存;(4)变多。
27.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锅或塑料等。目前(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从而提供种更稳定、精确的认证方法。
动物 听觉范围
海豚 150Hz~150000Hz
狗 15Hz~50000Hz
大象 1Hz~20000Hz
(1)表格中给出了三种动物的听觉范围,其中不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是 大象 ,不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是 海豚 ;
(2)SenseID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C ;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渔船用声呐探测鱼群情况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3)SenseID系统置于手机内部,能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较强的穿透能力 的特点;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的是 C ;
A.大象
B.蜘蛛
C.蝙蝠
D.人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间为8×10﹣6s,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传播速度为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为 3.6 mm。
【答案】(1)大象;海豚;(2)C;(3)较强的穿透能力;(4)C;(5)3.6。
【分析】(1)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由图表看出大象听到声音的最大频率是20000Hz,因此听不到超声波;海豚听到声音的最小频率是150Hz,因此听不到次声波;
(2)A、B、D都是通过超声波传递能量,C 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故选C;
(3)SenseID系统置于手机内部,能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利用超声波,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故选C;
(5)由公式v=得,s=vt,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间为8×10﹣6s,所以,超声波到指纹的时间为4×10﹣6s,超声波的速度900m/s,代入公式s=vt即可。
【解答】解:
(1)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由图表看出大象听到声音的最大频率是20000Hz;海豚听到声音的最小频率是150Hz;
(2)A、B、D都是通过超声波传递能量,故选C;
(3)SenseID系统置于手机内部,能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利用超声波;故选C;
(5)由公式v=得,s=vt,用时间为8×10﹣6s,所以﹣3s,超声波的速度900m/s﹣6s=0.0036m=8.6mm。
故答案为:(1)大象;海豚;(3)较强的穿透能力;(5)3.2。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