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2.(2分)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3.(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4.(2分)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
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5.(2分)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6.(2分)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2分)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凝固 放热 C.液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8.(2分)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9.(2分)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300km/h的速度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8min而不倒,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房屋 B.树木 C.窗外的列车 D.窗台
10.(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11.(2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
12.(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算题6分,共46分)
13.(2分)“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4.(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cm。
15.(2分)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20m/s=   km/h。
16.(2分)如图所示是小亮自制的温度计,他把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升降,它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改进方法是    。
17.(2分)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烧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如图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
18.(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19.(3分)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   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    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0.(2分)如图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某同学使用前没有甩体温计,用这只体温计给体温为36.5℃的人测体温,读数将是    ℃。
21.(5分)小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个、长木板(含挡板)一块、小木块一个。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2)实验的原理是    。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3这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了,则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    (选填“大”或“小”)。
22.(6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与振动的    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   有关;
(3)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
(4)以上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
23.(5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   。
24.(7分)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如图乙所示冰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做完熔化实验后,小明想起严冬时路面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使冰熔化,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画出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6)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5.(6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召开,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我国健儿积极备战以迎接这场体育盛会。某次训练过程中,又在水平冰面以10m/s的平均速度滑行240m才停止。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多少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答案】C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有所了解,同时明确各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即约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分)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答案】C
【分析】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0刻度开始读。
【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
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C正确。
故选:C。
3.(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敲鼓时将纸屑撒在鼓面上,发现敲鼓的力越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ABD错误。
故选:C。
4.(2分)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
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答案】C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A、春回大地,但是位置没有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是颜色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金色秋天,果实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C。
5.(2分)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分析】(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A、认真测量不能避免误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误差与错误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不能避免误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2分)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解答】解: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选项A、C。
故选:B。
7.(2分)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凝固 放热 C.液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答案】B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解: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是凝固的过程,故ACD错误。
故选:B。
8.(2分)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答案】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
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
C、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4mm,故C正确;
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数据没有估读;
故选:C。
9.(2分)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300km/h的速度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8min而不倒,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房屋 B.树木 C.窗外的列车 D.窗台
【答案】D
【分析】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房屋、树木,位置都发生了改变,而硬币相对于列车的窗台没有发生改变。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答案】D
【分析】根据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即音量大。
故选:D。
11.(2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
【答案】D
【分析】(1)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AD、由图知,则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
BC、由图知,熔化过程吸热,故BC错误。
故选:D。
12.(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答案】B
【分析】(1)在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图象中数据可得出甲、乙、丙的速度;将三者进行比较即可;
(2)已知丙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利用s=vt可求出丙车前进的路程。
【解答】解:ABC、在s﹣t图象中,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5m/s乙===2.5m/s;
在v﹣t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5m/s;
综上所述可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甲、乙,乙车的速度最小、C正确;
D、经过5s丙t=4m/s×7s=20m,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算题6分,共46分)
13.(2分)“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属于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社区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响度。
14.(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9.78cm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9.25 cm。
【答案】9.78cm;9.25。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9.7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6.25cm。
故答案为:9.78cm;9.25。
15.(2分)速度是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20m/s= 72 km/h。
【答案】运动快慢;72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因1m/s=3.8km/h,则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20m/s=20×3.6km/h=72km/h。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72。
16.(2分)如图所示是小亮自制的温度计,他把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升降,它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改进方法是  改用更细的玻璃管 。
【答案】热胀冷缩;改用更细的玻璃管。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改用更细的玻璃管。
17.(2分)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烧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如图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解答】解:(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在测量时,也不能过较长时间再读数,所以正确的是乙。
故答案为:(1)B;(2)乙。
18.(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2:1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2:1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解答】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
(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2:2;
故答案为:2:3;2:1。
19.(3分)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 静止 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  运动 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分析】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位置没有改变;相对于站台地面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20.(2分)如图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某同学使用前没有甩体温计,用这只体温计给体温为36.5℃的人测体温,读数将是  37.4 ℃。
【答案】0.1;37.4。
【分析】体温计一大格为1℃,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根据确定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答】解:体温计一大格为1℃,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故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在离开人体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如果没有甩,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
故答案为:0.3;37.4。
21.(5分)小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个、长木板(含挡板)一块、小木块一个。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刻度尺 。
(2)实验的原理是  v= 。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3这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0.5 m/s,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了,则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1)刻度尺;(2)v=; (3)较小;(4)0.5;大。
【分析】(1)根据v=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实验的原理是:v=;
(3)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小些;
(4)根据已知条件得出s3和t3,根据v3=得出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了,说明记录的时间减小,根据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大。
【解答】解:(1)根据v=可知,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实验的原理是:v=;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
(4)s1=0.7m,s2=0.4m,则s3=0.4m﹣0.4m=8.5m,由图知:t3=3s,
所以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
v3===0.3m/s;
如果小车还没到终点线就停止计时了,说明记录的时间会变短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2)v=;(4)0.5;大。
22.(6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音调 与振动的  频率 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 振幅 有关;
(3)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音色 不同;
(4)以上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的大小和发生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解:(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即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得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它,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把上述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时,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
(4)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
故答案为:(1)音调;频率;振幅;(4)控制变量法。
23.(5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振动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放大作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 空气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振动;放大作用;(2)空气;不能;(3)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乒乓球的作用就放大了音叉的微小振动。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3)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
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
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乒乓球起到放大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声介质,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可以推知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作用;不能。
24.(7分)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如图乙所示冰在第5分钟时,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做完熔化实验后,小明想起严冬时路面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使冰熔化,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画出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2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降低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6)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自下而上;(2)晶体;(3)固液共存;(4)吸收;(5)﹣2;降低;(6)变多。
【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3)(4)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5)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
(6)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再固定铁圈的高度;
(2)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第3min到第8min,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3)在第3min时,冰处于熔化状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在凝固过程中,冰的温度不变。正常情况下,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等,即熔点;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晶体;(4)吸收;降低。
25.(6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召开,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我国健儿积极备战以迎接这场体育盛会。某次训练过程中,又在水平冰面以10m/s的平均速度滑行240m才停止。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多少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1m/s。
【分析】(1)根据t=得出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
(2)根据s′=s+s0得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根据t′=t+t0得出总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t===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s′=s+s0=240m+200m=440m,
总时间t′=t+t0=24s+16s=40s,
平均速度v′===11m/s。
答;(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1m/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