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通关卷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B. C. D.
【答案】B
【详解】晶体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在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液态变成固态的整个过程中,整体上温度下降。
故选B。
2.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天乐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C.“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答案】B
【详解】A.戴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内侧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人口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气”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甲为探究蜡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113.5℃。两个实验中,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蜡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B.两个实验中的物态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C.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D.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B
【详解】A.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没有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
B.蜡受热要熔化,碘受热要升华,熔化和升华都吸热,故B正确;
CD.使用水浴法对蜡加热目的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防止碘熔化,故CD错误;
故选B。
4.下列现象描述中,与雾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太阳出来,大雾逐渐消失D.冬天,屋顶上出现白霜
【答案】B
【详解】A.露珠是液化现象,春天,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化现象,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露珠是液化现象,太阳出来,大雾逐渐消失,是雾的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是液化现象,屋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舌头被粘在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舌头被粘在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变成了冰,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应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
A.由图知,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
C.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不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是熔化.符合题意.
C、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水滴是液化.不合题意.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水变成的水蒸气,是汽化.不合题意.
故选B.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解决此题.
7.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A
【详解】沥青属于非晶体,在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
故选A.
【分析】根据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会持续升高.在考试及平时的练习中能见到的非晶体只有松香、沥青、玻璃、蜡四种,所以将这四种物质记住,则其它没遇到过的一般都可判断为晶体.
8.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的是( )
A.冬天屋檐下出现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冻的矿泉水,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很多水珠
C.北方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冷冻后也会变干
D.用电热水壶烧开时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
【答案】A
【详解】A.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该选项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冷冻矿泉水,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温度较低的矿泉水瓶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中的冰逐渐升华变为水蒸气离开衣服,从而使衣服变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的声音约为70 dB 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为
C.你所在考场课桌的高约为80 cm D.你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
【答案】C
【详解】A. 70dB影响同学们的考试,因此所在考场的声音不能超过70dB,约为30 40dB,故A错误;B. 夏天所在考场的温度约为34℃左右,冬天约为20℃左右,不可能达到40℃,故B错误;C. 考场课桌内的高约为80cm,故C正确;D. 成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1.2m/s,故D错误.故选C.
10.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 B.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
C.步行速度约1m/s D.正常的体温约为39℃
【答案】C
【详解】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接近25cm,故A不符合题意;
B.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步行速度约1m/s,故C符合题意;
D.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6.5℃,39℃属于发热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用温度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8.5℃,那么测得的乙、丙体温是( )
A.36.5℃和38.5℃ B.38℃和39℃
C.36.5℃和39℃ D.38℃和38.5℃
【答案】D
【详解】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5℃,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和38.5℃
1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鞋长约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C.初中女生赛跑所用时间约为 D.曲周县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
【答案】B
【详解】A.普通中学生鞋长约25cm,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初中生的身高在1.6m左右,所以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初中女生赛跑所用时间约为20s,故C不符合题意;
D.曲周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大于3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深秋某个早晨,南湖岸边有部分水结成了冰,由此现象可以判断昨晚最低气温( )
A.0℃或 0℃以下 B.0℃ C.低于 0℃ D.高于 0℃
【答案】C
【详解】水凝固的条件是到达凝固点0℃,继续放热,所以昨晚最低气温低于0℃,部分水结成冰。
故选C。
14.在的环境中,把一块的冰投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比水更冷 B.水将会凝固,水放出热量
C.冰有少部分熔化,水变多 D.冰和水的量将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在的环境中,把一块的冰投的水中,不存在温度差,冰和水不会放出热量也不会吸热热量,不会出现凝固或熔化现象,即冰和水的量将保持不变。
故选D。
1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答案】D
【详解】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利于加快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加快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避免蔬菜表面空气流动,减缓了表面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8分。
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夏天吃冰棒仔细观察也会看见“白气”,请写出与这两种现象有关的物态变化名称,前者是: ;后者是: 。
【答案】 液化 液化
【详解】[1]水壶中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白气。
[2]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1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将袋子放入80oC以上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后,会看到塑料袋膨胀,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变瘪,这是因为酒精蒸气发生了 现象,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汽化 液化 放热
【详解】(1)[1]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后,会看到塑料袋膨胀,这是由于液态的酒精汽化为酒精蒸气,使塑料袋膨胀。
(2)[2][3]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塑料袋遇冷,温度降低,里面的酒精蒸气又液化为液态,因此看到塑料袋变瘪,液化过程中放热。
18.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
【答案】 晶体 液态
【详解】(1)[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4-8分钟,虽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2]在第4-8分钟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第9分钟,物质的温度达到50℃时,说明已经熔化完毕,物质从固态变成了液态,故当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液态。
19.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这些水珠都是 形成的。
【答案】液化
【详解】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形成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内表面。
20.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两个同样的滴管在同一烧杯中取水,并同时在甲、乙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滴上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所示,小明将甲、乙两玻璃板,平放到空气流速及温度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并进行观察。请回答小明设计的实验在控制变量上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详解】由题意可知,小明设计的实验在控制变量上存在的问题是: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相同,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没有达到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条件。
21.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C。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 振动 37.3 信息 响度 声源处
【详解】[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咳嗽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由图知道,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每一大格分10小格,每小格0.1℃,液柱在38℃后1格,读数为37.3℃。
[3]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4][5]“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
【答案】 液化 凝华
【详解】[1]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液化而成的。
[2]当室外气温非常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相当低的玻璃窗时,凝华成的固态冰花。
2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由于干冰 吸热而骤然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从而在罐外壁结了一层白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 升华 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详解】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会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
识图、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水温/℃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答案】
【详解】依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25.你估计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 ℃,并在图中标出该温度对应的液柱的位置.
【答案】 25℃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自下而上、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 ;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 图;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4)小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 (填“多少”、“表面积”或“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华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 99 低于 乙 b 多少 无关
【详解】(1)[1]由图甲知道,此时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这样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度也是99℃。
[3]由于水的沸腾过程中,沸点是99℃,说明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即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乙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3)[5]由于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水的沸点增大,即图像b符合题意。
(4)[6][7]小华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多少相同;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说明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无关。
2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答案】 230℃ 固液共存 液 吸 不变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是固液共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
(2)BC段是洗的熔化过程,锡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段锡处于液体状态。
(3)由图可知,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230℃;(2)固液共存;液;(3)吸;不变。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简答题与计算题,28题4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6分,共20分。
28.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气”;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气”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冰棍上粘着的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棍周围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玻璃杯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详解】冰棍上粘着的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棍周围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玻璃杯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解答.
29.靠近刚刚烧开水的水壶仔细观察,会看到从壶盖小孔中冒出一缕“气”.为什么?
【答案】烧开水时,壶附近的温度比较高,所以从壶盖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会看到一缕“气”.
【详解】试题分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壶盖小孔中冒出一缕“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考点:物态变化
30.用纸做的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就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着火,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详解】因为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在纸锅里装一些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发现水会沸腾,而水沸腾时保持100℃不变,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纸锅不会被烧坏。
3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与雪糕招待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霜,小丽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小明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变软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
(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
(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
【答案】凝华 液化 熔化
【详解】试题分析:冰箱内壁的“雪霜”是气态变固态,属凝华现象;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现象;“雪糕变软”是固态变液态,属熔化现象.
考点:物态变化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通关卷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B. C. D.
2.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天乐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C.“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3.图甲为探究蜡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113.5℃。两个实验中,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蜡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B.两个实验中的物态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C.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D.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4.下列现象描述中,与雾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太阳出来,大雾逐渐消失 D.冬天,屋顶上出现白霜
5.如图,舌头被粘在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6.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
C.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7.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8.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的是( )
A.冬天屋檐下出现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冻的矿泉水,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很多水珠
C.北方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冷冻后也会变干
D.用电热水壶烧开时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
9.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的声音约为70 dB 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为
C.你所在考场课桌的高约为80 cm D.你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
10.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 B.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
C.步行速度约1m/s D.正常的体温约为39℃
11.用温度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8.5℃,那么测得的乙、丙体温是( )
A.36.5℃和38.5℃ B.38℃和39℃
C.36.5℃和39℃ D.38℃和38.5℃
1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鞋长约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C.初中女生赛跑所用时间约为 D.曲周县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
13.深秋某个早晨,南湖岸边有部分水结成了冰,由此现象可以判断昨晚最低气温( )
A.0℃或 0℃以下 B.0℃ C.低于 0℃ D.高于 0℃
14.在的环境中,把一块的冰投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比水更冷 B.水将会凝固,水放出热量
C.冰有少部分熔化,水变多 D.冰和水的量将保持不变
1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8分。
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夏天吃冰棒仔细观察也会看见“白气”,请写出与这两种现象有关的物态变化名称,前者是: ;后者是: 。
1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将袋子放入80oC以上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后,会看到塑料袋膨胀,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变瘪,这是因为酒精蒸气发生了 现象,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8.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
19.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这些水珠都是 形成的。
20.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两个同样的滴管在同一烧杯中取水,并同时在甲、乙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滴上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所示,小明将甲、乙两玻璃板,平放到空气流速及温度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并进行观察。请回答小明设计的实验在控制变量上存在的问题是 。
21.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C。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
22.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
2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由于干冰 吸热而骤然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从而在罐外壁结了一层白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识图、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水温/℃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25.你估计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 ℃,并在图中标出该温度对应的液柱的位置.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自下而上、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 ;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 图;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4)小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 (填“多少”、“表面积”或“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华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填“有关”或“无关”)。
2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简答题与计算题,28题4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6分,共20分。
28.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气”;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气”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29.靠近刚刚烧开水的水壶仔细观察,会看到从壶盖小孔中冒出一缕“气”.为什么?
30.用纸做的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就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着火,为什么?
3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与雪糕招待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霜,小丽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小明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变软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
(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
(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