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半月考二
历 史
(时间:50分钟,满分:8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答涂在答题卡上。
1. 如图是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1935)。其中,1868-1885年期间,
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是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 )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 B. 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成为必然
C. 传统自然经济逐步濒临崩溃 D. 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2. 如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
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 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D.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3.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需与列强互相派驻外交 使臣。于是,1860年起,列强国家纷纷派遣使臣常驻北京,处理外交事务,但清廷却迟迟 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认为若清廷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就是自取其辱!这表明清政
府 ( )
A. 坚持平等的外交原则 B. 仍然以天朝上国而自居
C. 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 D. 固守传统闭关锁国政策
4. 如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
图。造成1919年以后四国对华贸易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 B. 北洋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 列强宰割中国局面的重新形成 D. 西方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5.1905年,江南船坞为改变经营状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独立出来,改为民营。1905—1911 年间,共造船舰136艘,相当于此前近40年总产量的9倍。1911年所造“江华”轮,质
量超过同期英商祥生船厂的轮船。该船厂经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国家重视军舰的建造 B. 清政府财力的支持
C. 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D.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6. 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其重要业务。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为抢夺此笔生意, 以极低的运价承揽清粮。后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据此可知,当时( )
A. 民族企业面临恶劣的竞争环境 B. 消运成为中外争夺的焦点
C. 洋务派极力反对西方资本输出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 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 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
国舆地图》等。这( )
A. 适应了学西学办实业的需求 B. 促进了科学成为主流思潮
C. 得益于新技术与市场相结合 D. 冲击了传统封建统治思想
8. 据统计,最早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京官中,宗室贵胄及二品以上者十余人次,二品以 下有奏事权者五十余人次。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六部皆有官员大规模联名
上书,签名者达六百多人次。这说明( )
A. 变法革新观念深入人心 B. 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 朝廷压制公车上书运动 D.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
9.1906年清廷商部规定:凡投资现代工业2000万元以上者可以被封为一等子爵,投资在80 万以上、30万以上、10万以上者,分别授予三品、四品、五品衔。材料表明当时( )
A. 人们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B. 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 清政府缺乏投资办厂的资金
10. 如图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总额的变化。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数量(千万海关两)
A. 税额变化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C.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 民国政府逐步收回关税主权
11. 清代前中期,江苏、安徽和浙江一直是我国考据学的中心,各种珍本善本在这里得到妥善 保存。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地方的考据学迅速衰落,公私藏书十不存一。导致这一变
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大批通商口岸的开辟 B. 政治局势的剧变
C. 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D. 文教体制的进步
12.19世纪4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的农民多从传统的棉稻种植转向蔬菜种植,每年六七熟, 获利较多,洋葱、马铃薯、“欧洲种”花菜等种植者日多,蔬菜在当地种植结构中占据重要
地位。这种转变( )
A. 得益于稻粮产量的迅速提升 B. 实现了传统产业向近代转型
C. 满足了民族工业的市场需求 D. 反映了上海近代城市化特点
13. 明清时期,斗草作为一种游戏,成为人们时常进行的娱乐活动。既有直接比试花草拉力 与韧性的形式,也有比试谁掌握的花草知识多,谁掌握的历史掌故多等形式(如图)。这表
明,明清时期的斗草活动( )
明陈洪绶《斗草图》(局部) 清金廷标《群婴斗草图》(局部)
A. 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 B. 提升了妇女和儿童社会地位
C. 改变了绘画创作的主流风格 D. 兼顾了文人雅趣与社会风俗
14.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 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
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 列强侵略的影响
C. 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 D. 民族工业的兴起
15.如表为明代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表(1贯=1000文),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 )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市场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A. 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平等往来 B. 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 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 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
16. 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指董理地方公务的绅士)为主体的地 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如图为绅董掌控地方事务重点变化情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
有可能是( )
A.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C. 清末新政的影响 D.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7.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文馆招考范围扩大为:不分满汉,年在十五至二十五岁、文 理业已通顺者;满汉之举贡生监,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西国语言文字者。于是“投考者 颇不乏人”,甚至高达394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最后录取108名。这反映
了 ( )
A. 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 B. 近代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C. 洋务运动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D. 新式学堂建立推动了满汉间的交融
18.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 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
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 B. 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 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 D. 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19. 如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
该情况应存在于( )
(%)
A.1841-1868 年 B.1868-1895 年 C.1895-1922 年 D.1922-1949 年
20.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 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 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
反 映 ( )
A. 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 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 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21.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 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
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 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 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 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22. 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 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
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
A. 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 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 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23.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 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
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 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 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 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 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24.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
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
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 “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 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 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当时( )
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26.“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 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
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 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 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 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 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7.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 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 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
强调( )
A. 维新变法 B. 师夷长技 C. 实业救国 D. 中体西用
28.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 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
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
A. 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 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 “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 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29.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
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30.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 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31.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 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奋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
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梁启超意识到唤起国民的重要 D. 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
3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撼拾泰西皮毛, ……遂乃
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3.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 “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
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 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 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 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 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34.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 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 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
A.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35. 如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 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中华民国建立 D. 新文化运动
二 . 材料题(共1小题)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
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 “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 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 日学生改编,1907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 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 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 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某实验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二)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