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常熟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
2023.11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
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
时代晚期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2.下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
(《画策)):“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

:‘不得(不打胜仗),无(匆)返
’”
。《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 A.国家综台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全国民众普遍拥护 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
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A.道路建设推动了国内外交流 B。官僚体系运作日益复杂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思想领域厉行文化专制
4.《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早之灾,民则
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士的简牍却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除了有算赋、田
租、刍稿等外,还有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
异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5.“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
理审核,汉代内朝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
质是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央集权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的强化
6.孙吴时期,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
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
A.商业活动空间的拓展 B.经济重心的渐趋南移
c.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D.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
7.下表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经济重心渐趋南移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有所弱化
8.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
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正式下诏改行募兵制,
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
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 D.均田制受到破坏
9.右图为唐代开元年间画家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局部),描绘了当时穿着男装的妇女。这可以印证唐代
A.男女地位的日益平等
B.自信乐观的时代风貌
c.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
D.马术竞技的广泛流行
10.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向辽送“岁币”:后北宋又
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向西夏送“岁赐”。导致北宋出
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
c.贯彻崇文抑武的统治方针D.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
11.宋代福州一带平地“可以种粟麦者”而今“种植荔枝最多”;苏州洞庭山“多种柑橘桑麻,
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材料反映出宋代东南地区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B.耕地面积缩减影响粮食安全
C.长途贩运贸易不能满足需求 D.经济作物种植占据主导地位
12.朱熹著童蒙教材《小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宋代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
续。这表明宋代儒学
A.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 B.逐渐走向了哲学思辨化
c.致力革新教育体制研究 D.迎合市民阶层兴起需要
13.下图古代元朝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行省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B.统治模式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c.边疆与内地管理呈现出一体化 D.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14.明朝正德至隆庆年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与
机要上获得比内阁更多的信任。于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a这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15.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
方行政制度,还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
这一制度
A.体现中央政府园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c.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 D.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
16.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
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 D.冲击了懦学的正统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14分、第18题l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
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凫
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的中小贵族离开原来的宗族,凭借个人才
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
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到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
的壮大而获得发展。此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
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
制退出舞台。
一一摘编自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二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
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
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兴起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在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上的新发展,分析科举制推
行的积极意义。(10分)
IS.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宋代相关史实,以“宋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平民化特点”为论题,撰写一篇
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一书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丰富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它提出“粟者,
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为了尽可能地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给,国家必须适时进行粮食购销活动,“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探事于民之所有余”。主张进行“逆向调节”,即“以重射轻,以贱泄平(贵)”,当粮价下跌时,国家以高价收购,当粮价上涨时,国家以低价抛售储备粮,以此雏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成为历代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依据,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一一摘编自刘甲朋《<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探析》
材料二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康
熙以与民体息为执政原则,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对于垦荒
者给予更多优遇。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使耕种藩田的农
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策,蠲免的种类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康熙
二十四年(1685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
五十年(1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宣布“滋
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来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农耕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
一一摘鳊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时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
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
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
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
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一一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
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
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
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
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一一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
的价值。(8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4分)
(1)原因:君主权力的加强;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兴起;变法运动的推动;世卿世禄制的废除。(任意两点4分)
(2)发展:选拔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4分)
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社会各阶层流动;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尚学风气。(任意三点6分)
18. (12分)
(1)先分等赋分
(2)再采点评分
19. (12分)
(l)特点:以重农思想为核心:国家主导;采用市场调节手段。(任意二点4分)
(2)措施:停止圈地,缓和社会矛盾;鼓励垦荒,增加耕地面积:实行更名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减免赋税和固定人丁税,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任意三点6分)
影响:推动农耕生产空前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推动“康乾盛世”发展;过度垦荒破坏生态环境。(4分)
20.(14分)
(l)汉赋特点:散韵结合:辞藻华丽(文风绮丽):铺陈排比。(3分)
明清小说特点:形式种类多样;世俗化特征明显;兼具批判性;人文意识觉醒。(任意三点3分)
( 2)社会背景:汉赋:国家统一,局势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统治者的喜爱和提倡。(3分)
明清小说: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社会娱乐活动丰富。(任意三点3分)
价值:文学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性成就;史料价值,有助于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价值,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任意二点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