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镜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下表中的相关信息,可推知西周时期的“国人”( )
材料 出处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注:“万民”即“国人”,下同)于王门。” 《周礼·大司徒》
“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周礼·小司寇》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艺。” 《周礼·大司徒》
A.不受任何剥削 B.属于国家权力主体
C.类似自由公民 D.决定国家政策走向
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汉武帝使尚书台日趋成为事实上的国家中枢机构,造成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结果。但西汉后期由于皇帝的个人因素,尚书台反而成了外戚王氏把持朝政的工具,并最终酿成了王莽篡位的结局。”作者意在强调( )
A.西汉君主素质逐渐下降 B.君主个人因素关乎制度成效
C.外戚势力严重削弱皇权 D.强化君权必然导致君权旁落
3.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通过调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州府县三级制 B.宋朝——道州县三级制
C.元朝——省路府县四级制 D.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4.史书记载,张居正在推行税制改革时强调:“条编(同“鞭”)之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法贵宜民,俱非通论,朝廷之意,未尝为一切之政以困民也。”由此可知,张居正的税制改革( )
A.注重因地制宜 B.并未真正的实施
C.服务人民大众 D.增加了国家收入
5.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前代(指汉)选举之权,操之郡县,士有可举之材,而郡县不之及,士固无如之何,今(指隋唐)则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是遏选举者之徇私,而俾怀才者克自致也。”由此可见,作者认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进步性体现在( )
A.促进贵族政治瓦解 B.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C.推动平民政治出现 D.简化选拔官吏程序
6.明朝时期的官僚系统包括监察系统在内的每一官员均受到监察,监察机构之间也要互相纠举,如科道之间,都察院与按察司之间等等,这样的制度设计( )
A.保证了吏治廉洁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造成了冗官冗费
7.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一一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 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8.近代学者刘师培在论及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时批评道:“及考其所著书,名曰引经决狱,实则便于酷吏之舞文。缘饰儒术,外宽内深。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作者认为汉代的“以儒释法”( )
A.改变了治国理念 B.推动了儒法融合
C.不利于君主统治 D.易造成冤假错案
9.孙中山提到颁布《临时约法》的缘由时说:“北方将士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予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相拒之汉阳,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服从。”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吻合的是( )
A.临时大总统为陆海军元帅 B.宪法的起草权归临时大总统和参政院
C.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 D.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
10.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这样的制度设计( )
A.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抗日力量 B.落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1964年,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 196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开出了新中国第一趟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
A.我国科技事业在“二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B.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所取得的成果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12.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下图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其寓意集中体现为(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B.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C.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
13.公元前171年,马其顿在珀尔修斯的领导下再次同罗马开战,史称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经过三年的战争,马其顿人最终被彻底击败。有四位同学对当时罗马的情况做了大胆的推测,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执政官为两人并且终身任职 B.少部分官职可享有薪金
C.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D.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14.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在不小程度上取决于国王的意志:正是国王来安排上院议员,他拥有权力来赐予城市选派代表的权利,关于选举竞争的争议要到他和他的大会议面前来受裁决,他的同意对每一项法令都绝对是必须的。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议会的运作依赖于王权 B.议会无法对王权制约
C.分权制衡的原则被破坏 D.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15.19世纪后期以来,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不断扩大。1885-1889年,克利夫兰出任总统期间,否决国会议案324项。20世纪初威尔逊任总统期间,甚至出现了“强有力的总统统治”。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总统逐渐走向集权 B.资本主义发展推动
C.总统国会权限不明 D.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务员的“专业化”和“知识化”。1945年戴高乐政府着手创办了“国立行政学校”,专门培养新型高级文官。1979年“国立行政学校”创立34年后,在政府掌握行政实权的高级文官中,将近一半是该校的毕业生。以下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英国文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B.法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法国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 D.行政工作日益复杂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监察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秦汉时期,监察机构及其职权的行使只是相对独立,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为了制约监察权力,有效地防止失监现象发生,大多数朝代还采取措施健全和完善反监互察机制。反监机制主要是指监察系统以外的官员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的纠举弹劾,如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史的监察。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其涉及方面之广泛,规制内容之严密,不仅为前代所未有,亦为世界监察法制史上所仅见。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928年,蒋介石为了在党内政治斗争中借助“总理遗教”的大旗以确立其正统地位,从而确立了“五权宪法”的政治体制,并明确了监察院的具体职权。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终冶中西两种监察制度于一炉,监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兼有美式参议院的特性。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监察制度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政府的一切措施要据此行事。1870年英国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此后所有选拔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人文科学为主。要求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文官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文官的常任,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社会处于动荡之时,变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战国的变法运动是最好的典型;在社会处于由稳定到发展的转型阶段“守成”政治完全是不合乎时宜的。只有主动地推行制度革新才不至于被历史潮流所淘汰——汉武帝及其时代无疑是最好的例证。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是许多具备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所一再肯定的。
——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C B D A B C A D D A B C C A B D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国人”可以影响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同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可知“国人”的身份是自由的,类似于自由公民,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国人”也参加劳动,因此“不受任何剥削”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国家权力主体,B项错误;“国人”无法决定国家政策走向,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由于皇帝的个人因素”,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无法体现“西汉君主权力逐渐弱化”,A项错误;“外戚势力严重削弱皇权”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3.答案:D
解析:隋朝实行的是州县两级制,A项错误;宋朝实行的是路州县三级制,B项错误;元朝实行的是省路府州县多级制,C项错误;明清实行的是省府县三级制,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法贵宜民,俱非通论”可知,A项正确;一条鞭法得到真正实施,B项错误;改革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可知,B项正确;贵族政治伴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即已瓦解,A项错误;隋唐之际,尚未出现平民政治,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选拔官吏的程序问题,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封建社会的监察机制本质上是为君主服务的,监察机制的发展,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C正确;监察机制的完善无法保证吏治廉洁,A项错误;与阶级矛盾的缓和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冗官等现象,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王国维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A项正确;实物史料不一定比文献史料更可靠,B项错误;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错误;实物史料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可知,D项正确;无法看出“治国理念”的改变,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但不是作者观点,错误;C项无法体现,错误。
9.答案:D
解析:只有D项符合《临时约法》内容,所以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三三制”有利于尽可能的凝聚抗日力量,A项正确;“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B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C项错误;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两项成就的时间分别是1964年、1969年,可知B项正确;“二五”计划的时间为1958-1962年,A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只有C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只有C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中世纪英国议会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王的意志,所以A项正确;B项过于绝对,错误;当时还没确立分权制衡原则和君主立宪制,C、D错误。
15.答案:B
解析: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所以B项正确;A、C、D的表述不符史实。
16.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得政府的行政工作日趋复杂,对文官的素质要求更高,所以法国政府特别注重培育高级文官,正确答案为D项;英国文官制度创立于1870年,不可能直接影响到二战后法国的文官制度,A项错误;法国在二战后的70年代出现了经济危机,B项错误;社会民主运动与培养高级文官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24分)
(1)主要特征:分为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历史悠久,不断完善;监察机构独立;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健全完善反监察机制;监察制度法律化。(每点2分,共12分)
(2)原因:蒋介石为维护其独裁统治;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影响;抗日战争的推动;受到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和西方监察制度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3)认识: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监察制度实施的效果根本取决于政权性质;(每点2分,共6分)
18.答案:(16分)
(1)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旧有制度的弊端;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促进。(每点2分,共10分)
(2)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通才原则;常任中立原则。(每点2分,共6分)
19.答案:(12分)
示例:观点:汉武帝时期制度建设与创新铸就了盛世局面。
论证:政治上奉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用刺史,注重对官员的监察,推动吏治的改善;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选官制度上,推行察举制,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
结论:制度建设与创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