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2.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邓世昌……之功亦不可没者也。”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邓世昌壮烈殉国于( )
A.丰岛之战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6.有人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表中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表判断,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领土主权
7.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9.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摘编自《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谁,试举一例?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2)材料二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李鸿章的这句话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条约中割让了哪些领土?“藩篱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建设海洋强国”。
10.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列强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综合以上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答案:C
解析:据“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可知,材料表明晚清绅商救亡图存意识增强,选项C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个条款表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据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故选B。
6.答案:D
解析:“割香港岛给英国”“割中国东北领土……给俄国”“割辽东半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瓜分中国狂潮。《“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答案:A
解析:《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得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长江流域,符合题干中观点“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A正确。
9.答案:(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林则徐、关天培等;邓世昌。
(2)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海防知识,培养海军人才。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现状: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
(4)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实力;发展科技;加强海军建设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一部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列强主要从沿海入侵中国,其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1894年,英、法、美集体观摩的一场“殊死搏斗”指的是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领军舰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撞向敌舰。
(2)根据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海防知识,培养海军人才。
(3)由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篱尽撤”并结合所学知,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是指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藩篱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
(4)结合材料中国应如何“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如: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实力;发展科技;加强海军建设等。
10.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文件: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火烧圆明园;国家:俄国。
(3)事情: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条约:《马关条约》;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辛丑条约》;问题:清政府腐败无能。
(5)认识: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含部分解析)2023-2024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三册堂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