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I
1. 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并不试图直接统治周的所有领土,而是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内外服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因此这是分封制,B项正确;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制度,排除A项;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此时并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某学派特征做如下概括:“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该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根据题干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 中评价某一派别:“无为,又日无不为”,“其术以虚无为本。”该派别是道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C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不是无为,排除A项;墨家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法家的核心是以法治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朝的暴政导致了(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军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中国。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结合所学,秦朝的暴政致使阶级矛盾尖锐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揭开 了反秦起义的序幕,A项正确;黄巾军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
A. 导致士族专权现象 B. 加剧民族之间隔阂
C. 推动江南经济发展 D. 促使东晋统一北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人口流动与士族专权现象出现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B项;东晋没有统一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 有学者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一时代( )
①政治分裂 ②思想多元 ③理学兴盛 ④玄学诞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暂统一外,政治处于分裂状态,思想多元化,佛教、道教文化发展,出现了玄学,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理学出现于宋朝,③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吐蕃松赞干布因娶文成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又聘请唐朝文士为他掌管表疏,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吐蕃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今天的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④正确,D项正确;①是西北地区,排除A项;②是北方地区,排除B项;③是西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7.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遣三司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情况。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
A. 整顿官僚机构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对抗金兵南下 D. 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D项正确;整顿官僚机构不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是经济层面,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时期处于北宋中期,而金兵南下主要在北宋末期和南宋,排除C项。故选D项。
8. 契丹人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治理汉人与旧渤海国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这反映契丹官制特点是( )
A. 羁縻怀柔 B. 因俗而治 C. 民族分等 D. 分而治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契丹人建国后,政治上实行南北面官制,是蕃汉分治政策,其官制的特点是因地制宜,B项正确;羁縻怀柔是指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宽容、安抚和控制的政策,排除A项;“民族分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分而治之是指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 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而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郑和下西洋 C. 白银流入 D. 沿海倭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宦官专权是政治腐败的表现,与被迫卷入“海洋的时代”无关,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和平交往的表现,符合材料中的论断,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符合“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符合材料论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工程浩大,大规模修筑共十八次,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为了有效地进行军队防务和修筑工程的管理,明代早期在长城全线先后划出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地主要威胁是( )
A. 蒙古 B. 满族 C. 倭寇 D. 葡萄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蒙古位于明朝的北部,为抵御蒙古,修建长城,并设立“九边”,因此明朝内陆边疆地主要威胁是蒙古,A项正确;满族在东北地区,与长城修建无关,排除B项;倭寇侵扰的是沿海地区,排除C项;葡萄牙强占澳门,不属于内陆,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选择题Ⅱ
1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一时期( )
A. 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 B. 距今7000—5000年前
C. 以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D.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元谋人、丁村人、蓝田人等均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其中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排除B项;磨制石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排除C项;旧石器时代尚未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
①列国纷争 ②华夏认同 ③经济发展 ④百家争鸣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有了一定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 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秦朝统一全国之后 B. 使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秦朝以后的王朝不再沿用 D. 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郡县制产生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分封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秦朝之后,历代都在沿用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4.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
A.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B.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C.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B项正确;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排除A项;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汉初并未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南迁千余里,在洛阳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壮丽的城市。他将鲜卑姓改为汉姓,为皇室取姓元。他命令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官员,在朝中一律用汉语,着汉服。他也鼓励鲜卑与汉族士族通婚。孝文帝的做法( )
A. 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B. 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出现 D.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他命令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官员,在朝中一律用汉语,着汉服。他也鼓励鲜卑与汉族士族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朝中统一说汉语,鼓励鲜卑与汉族士族通婚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国家实力,A项正确;北魏在北方,排除B项;导致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出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北方已经一统,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如图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该诗( )
A. 赞颂隋朝统一国家功绩 B. 描绘“开元盛世”景象
C. 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D. 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依据材料《汴河怀古》“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教多”可知,诗人肯定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依据材料,本首诗是评论隋朝大运河而不是隋朝统一国家功绩,排除A项;本材料内容属于隋朝历史,“开元盛世”发生于唐朝,排除B项;依据材料,并未反映出诗人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7. 737年,日本僧人道慈在长安临摹西明寺建筑样式,并以此为蓝本在平城京内设计建造了大安寺。由唐高僧鉴真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这说明唐朝( )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C.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该建筑可用以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中外文化交流频繁,A项正确;材料所述不属于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属于中外交流,并非民族交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唐朝文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8.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王羲之史称“书圣”,其“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 )
A. 气势雄浑 B. 诸体兼精 C. 骨力遒劲 D. 题材广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晋中国。据材料“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B项正确;颜真卿的书法气势雄浑,排除A项;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劲,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王羲之擅长的书体而非题材,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如图是宋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B. 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D. 触犯了官僚集体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是路的下属机构,分化了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路的下属机构府州军监,长官由知州担任,又设通判监督知州,北宋地方的这一设计旨在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仅从地方权力分配的调整,无法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项;宋代地方管理分化事权,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触犯官僚集体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宋代煤炭采掘地主要在北方诸路,《宋史》记载,“(河东路)地寒民贫,仰石炭(煤)为生”。庄季裕的《鸡肋篇》则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表明宋代( )
A. 全国各地均有煤炭开采 B. 煤炭成为东京居民燃料
C. 手工业部门大量使用煤 D.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都城汴京有数百万家,几乎都在用煤炭做燃料,几乎没有用柴做燃料的家庭,说明当时煤已成为人们日常的燃料,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全国各地均有煤炭开采,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而非手工业部门,排除B项;D项与事实不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1. 宋朝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可用于说明,宋朝( )
A. 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 长期受歧视贱民阶层消失 D. 土地兼并现象激活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代以前政府对于土地买卖、百姓迁移等有诸多限制,宋代时期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反映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A项正确;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表现在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宋代长期受歧视的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而非消失,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宋代土地兼并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
22. 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了自秦朝起设立的宰相职位,转而令文渊阁大学士(成祖朝改称内阁)参与机务;以六部为中央行政机构,分任朝政,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成祖时起,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草拟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成祖废除丞相制度 B.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 内阁权力同等于宰相 D. 内阁代理皇帝批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明成祖设立内阁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项;内阁是秘书机构,无法定之位,而宰相使行政之权,有法定之位,排除C项;内阁拥有“票拟权”,没有代理皇帝批红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3. 清初,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觐,获封“达赖喇嘛”,并赐以金印。此后历代达赖,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如图为五世达赖印。清朝的这一做法( )
A. 抗击沙俄对东北的入侵 B. 消除蒙古族的分裂势力
C. 改变了土司世袭的现象 D. 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册封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D项正确;达赖是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与沙俄无关,排除A项;达赖是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与蒙古无关,排除B项;改土归流改变了土司世袭的现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4. 因为清朝用兵西、北两路,有大量的军政要务要随时处理,又考虑到入值内阁等大臣众多,易于泄露机密,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
A. 加强对思想文化控制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强化对边疆地区管理 D. 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设置了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项正确;清朝通过科举考试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军机处与思想控制无关,排除A项;军机处是中央设置的机构,与边疆地区管理无关,排除C项;清朝设立军机处与官员选拔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5. 由明朝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纸币开始出现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④商人群体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故①正确;据所学,纸币开始出现是在宋代,故②错误;据材料“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可知,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市镇兴起,故③正确;据所学,明清时期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三、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坐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会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凡是历史上的大变局也莫不如此。
——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引自洪煜《评汉武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的原因,并简析秦能够开创“大一统”时代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成为杰出人物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巩固与发展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措施。
【答案】(1)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力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
(2)主要因素: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政治上,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思想上,尊崇儒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
原因:据材料一“中国‘大一统’时代开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可得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是由于这一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条件:结合所学可得出,客观条件有,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从秦国本身即主观方面看,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
主要因素:据材料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结合所学,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思想上,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摘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摘引自王夫之《黄书·大正》
材料二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摘引自《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三 利玛窦的贡品单
天主像一幅
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处女怀抱耶稣像
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
镶宝石十字架一具
报时自鸣钟一座
三棱镜两块
缀纯银三角形玻璃杯两个
大西洋琴一张
奥泰琉斯《月相》一书
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出现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理论体系的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
(3)指出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玛窦“送礼”的手段、动机及客观历史影响的角度,阐述明朝中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概括。(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畅,表述成文)。
【答案】27. 新变化: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原因: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程朱理学失去活力。
28. 核心:“致良知”
评价: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清以来哲学思潮主流。
29. 名称:《坤舆万国全图》。
阐述:利玛窦从欧洲出发,为了传播宗教,带着基督教的相关画像、地图、钟表和玻璃杯,其中钟表是统治者较为感兴趣的物品,利玛窦在中国传播文艺复兴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致力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桥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新变化:根据材料“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分析出反传统、反教条;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原因:结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可分析出君主专制强化;结合明朝经济发展状况可分析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市民阶层的壮大,程朱理学失去活力。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核心:根据材料“是故谓之良知”可分析出“致良知”。
评价: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清以来哲学思潮主流。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后期中国。名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坤舆万国全图》。
阐述:结合所学,从“送礼”的手段、动机及客观历史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分析出利玛窦从欧洲出发,为了传播宗教,带着基督教的相关画像、地图、钟表和玻璃杯,其中钟表是统治者较为感兴趣的物品,利玛窦在中国传播文艺复兴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致力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桥梁。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I
1. 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并不试图直接统治周的所有领土,而是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内外服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某学派特征做如下概括:“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该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3.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朝的暴政导致了(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军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
A. 导致士族专权现象 B. 加剧民族之间隔阂
C. 推动江南经济发展 D. 促使东晋统一北方
5. 有学者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一时代( )
①政治分裂 ②思想多元 ③理学兴盛 ④玄学诞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吐蕃松赞干布因娶文成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又聘请唐朝文士为他掌管表疏,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吐蕃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遣三司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情况。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
A. 整顿官僚机构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对抗金兵南下 D. 实现富国强兵
8. 契丹人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治理汉人与旧渤海国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这反映契丹官制特点是( )
A. 羁縻怀柔 B. 因俗而治 C. 民族分等 D. 分而治之
9. 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而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郑和下西洋 C. 白银流入 D. 沿海倭患
10.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工程浩大,大规模修筑共十八次,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为了有效地进行军队防务和修筑工程的管理,明代早期在长城全线先后划出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地主要威胁是( )
A. 蒙古 B. 满族 C. 倭寇 D. 葡萄牙
二、选择题Ⅱ
11. 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一时期( )
A. 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 B. 距今7000—5000年前
C. 以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D.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
①列国纷争 ②华夏认同 ③经济发展 ④百家争鸣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3. 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秦朝统一全国之后 B. 使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秦朝以后的王朝不再沿用 D. 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14.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
A.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B.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C.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15.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南迁千余里,在洛阳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壮丽的城市。他将鲜卑姓改为汉姓,为皇室取姓元。他命令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官员,在朝中一律用汉语,着汉服。他也鼓励鲜卑与汉族士族通婚。孝文帝的做法( )
A. 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B. 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出现 D.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6. 如图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该诗( )
A. 赞颂隋朝统一国家功绩 B. 描绘“开元盛世”景象
C. 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D. 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
17. 737年,日本僧人道慈在长安临摹西明寺建筑样式,并以此为蓝本在平城京内设计建造了大安寺。由唐高僧鉴真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这说明唐朝( )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C.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18.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王羲之史称“书圣”,其“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 )
A 气势雄浑 B. 诸体兼精 C. 骨力遒劲 D. 题材广泛
19. 如图是宋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 B. 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D. 触犯了官僚集体利益
20. 宋代煤炭采掘地主要在北方诸路,《宋史》记载,“(河东路)地寒民贫,仰石炭(煤)为生”。庄季裕的《鸡肋篇》则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表明宋代( )
A. 全国各地均有煤炭开采 B. 煤炭成为东京居民燃料
C. 手工业部门大量使用煤 D.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21. 宋朝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可用于说明,宋朝( )
A. 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 长期受歧视的贱民阶层消失 D. 土地兼并现象激活社会矛盾
22. 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了自秦朝起设立的宰相职位,转而令文渊阁大学士(成祖朝改称内阁)参与机务;以六部为中央行政机构,分任朝政,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成祖时起,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草拟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成祖废除丞相制度 B.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 内阁权力同等于宰相 D. 内阁代理皇帝批红
23. 清初,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觐,获封“达赖喇嘛”,并赐以金印。此后历代达赖,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如图为五世达赖印。清朝的这一做法( )
A. 抗击沙俄对东北的入侵 B. 消除蒙古族的分裂势力
C. 改变了土司世袭的现象 D. 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4. 因为清朝用兵西、北两路,有大量的军政要务要随时处理,又考虑到入值内阁等大臣众多,易于泄露机密,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
A. 加强对思想文化控制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强化对边疆地区管理 D. 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25. 由明朝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纸币开始出现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④商人群体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坐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会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凡是历史上的大变局也莫不如此。
——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引自洪煜《评汉武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的原因,并简析秦能够开创“大一统”时代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成为杰出人物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巩固与发展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措施。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摘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摘引自王夫之《黄书·大正》
材料二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摘引自《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三 利玛窦的贡品单
天主像一幅
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处女怀抱耶稣像
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
镶宝石十字架一具
报时自鸣钟一座
三棱镜两块
缀纯银三角形玻璃杯两个
大西洋琴一张
奥泰琉斯《月相》一书
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理论体系的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
(3)指出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玛窦“送礼”的手段、动机及客观历史影响的角度,阐述明朝中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概括。(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畅,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