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2022-2023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新疆伽师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畿服图”是商朝的内外服制。有的学者称之为“方国联盟”。内服为王畿之地,系商朝直接控制的国家中心地区,外服是指商王畿以外的土地,外服职宫有侯、甸、男等。这些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圆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是相当松散的,周边诸侯对商王时叛时服。这表明
A. 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控制 B. 解决统治者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
C.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可以看出,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之下,并没有实现对地 方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权,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内部权力分配,排除B项;当时没有家国一体,排除C项。故选D项。
2. 《唐六典》,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际参编的有张说、张九龄等多位高官,历时16年编纂完成,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规专著。全书近三十万字,对唐初至开元官制建置沿革、周秦至唐以前诸制渊源,记载颇为详细。由此可知,该著作( )
A. 兼具法学意义和史料价值 B. 以秦汉法制为隋唐律令蓝本
C. 强调刑罚和教化并驾齐驱 D. 得益于君臣平等地参与创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存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规专著《唐六典》,“旧题唐玄宗撰”,实由张九龄等多位高官编纂完成,详细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建置沿革和渊源,说明其兼具法学意义和史料价值,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唐六典》以秦汉法制为隋唐律令蓝本,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唐六典》强调刑罚和教化并驾齐驱的特点,排除C项;君臣平等地参与创作并非材料主旨,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 西周官员的待遇主要是周天子及诸侯国君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官员作为采邑。到了战国,官员的待遇遵循“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俸禄变为封邑(有征税权但无治民权)和支付实物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军功爵制的普及 B. 分封制不断强化
C.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权力集中的趋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俸禄变为封邑(有征税权但无治民权)和支付实物两种形式。”可分析出这一时期的官员在地方没有治民权,治民权逐渐集中到中央,D项正确;军功授爵制是一种选官方式,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 西周“礼乐制”、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帝“独尊儒术”、唐朝“三教并行”、李贽批判孔子,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文化意识的不同取舍。以下各项中,能用来解释这样一种状况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 “一切历史都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文化意识的不同取舍。”结合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故A项符合题意。B项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排除。历史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还表现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故C项错误。D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排除。
【点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史学思想的精华,他强调历史的现时性。“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提出,是指历史的叙事、评判与信念,离不开思想的主观判断。“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5.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当时的社会风气,其中写道:“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A. “交子”的诞生与发行 B. 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C. 白银货币化现象出现 D. 人们金钱观念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体现的是当时对金钱的崇拜和追逐,D项正确;交子诞生于宋朝,排除A项;坊市分开是在宋朝,排除B项;明朝中叶后,白银货币化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 如图为位于南京的“明代黄册展馆”里的黄册样本。通过研究,可以了解明朝户籍管理情况,明朝历代重视黄册的编制。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清代
A. 经济发展迟滞 B. 政府重农抑商 C. 地方管理松弛 D. 赋税制度变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清代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变革,D项正确;清初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项;政府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管理松弛与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规定:“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官任中不得减傣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A. 无视民权,实行专制独裁 B. 努力构建独立的司法体制
C. 切实保障资本主义民主 D. 实践司法公平、正义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十涉之”“法官在任中不得减傣或转职”,可知北洋政府的规定突出体现了司法独立的特征,B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法律上是保障民权的,只是军阀割据导致中国民主政治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排除A项;北洋军阀主要维护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缺乏实施司法公平、正义的客观社会环境,排除D项。故选B项。
8. 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 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 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 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 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908年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充斥着君主专制的色彩,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如“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其法令内容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是被迫的行为,而不是主动的行为,政治改革也没有出现重大突破,排除A项;在清末新政第一阶段之后,立宪派的政治立场就已经转向了革命,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场政治闹剧,其并没有触及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说明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继续,排除D项。故选C项。
9.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为配合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税则》,决定从1928年12月24日开始举行关税自主宣传周活动。该活动的背景
A. 北伐筹措军饷
B. 防止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到来
C. 呼应改定新约运动
D. 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的是海关进口税则,而且宣传的是“关税自主”,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关税自主权,选项C正确;1928年北伐已经结束,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关税自主涉及的是对外,而国民政府经济改革是对内,排除D。
10.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A. 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 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 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即是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目的是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故A正确;“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表明目的并非突出新中国的领导地位,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摆脱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1955年亚非会议,此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错误。
11. 11世纪末,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设立了以教习罗马法为主的法律专科学校,引发了了欧罗马法的研究热潮。这一现象
A. 增强了各国君主的力量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说明城市自治权力扩大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欧洲法律的完善,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B项正确;此时教权压制王权,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自治权利扩大无关,排除C项;此时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A.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 基层治理方式更为完善
C. 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D.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二战后,随着西方国家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社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说明基层社区承担很多政府功能,治理方式逐渐完善,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可以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鼓励社区自我管理,未体现加强经济干预,排除C项;根据材料“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可知,政府公共开支减少,而不是增加,排除D项。故选B项。
13. 英国的中、高级文官更多的是由能主持一般的日常的行政工作的“多面手”构成,文官队伍中在特定领域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专家或社会科学专家并不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富尔顿改革,才打破了“通才壁垒”,规定政府除常务次官外,各部专设一名政策顾问。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 政府社会干预职能的收缩 B. 文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 D. 政府行政部门相对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直到20世纪60年代富尔顿改革,才打破了‘通才壁垒’,规定政府除常务次官外,各部专设一名政策顾问”,可知富尔顿改革使英国的文官制度逐步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力度比较强,排除A项;文官制度改革与国家政体不存在冲突,反而是国家政体不断完善的体现,排除C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中,政府与议会是分权制衡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 诺贝尔对于无烟炸药用于军事方面的设想是:如此大的杀伤力会使人们面对战争望而却步。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 )
A. 科学家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B. 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残酷
C. 交战双方都有条件地使用无烟炸药 D. 科技应用于军事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贝尔终身研究炸药,从材料中的“杀伤力……争望而却步”一处可知,诺贝尔人们会摄于它的威力而放弃战争,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故B项说法正确;事实上,一战不像诺贝尔想的那样,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一战期间,交战方都大搞军备竞赛,投入大量生化武器,故 C项说法错误,排除;该题的视角不是谈科技的积极作用,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15. 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A.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来看,凯恩斯将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历程和史实从经济角度来阐述,分析出贵金属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强调的是货币金融的重要意义,所以他的阐述是为了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因为生产和销售的关系;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时间过早,世贸组织建立是20世纪末。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 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一:下图是乔托于1305—1306年创作的壁画《犹大之吻》。情景是: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材料二: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郢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材料三:伊文思……还想恢复它原的模样,尽可能接近原型。他雇佣了能工巧匠用鲜艳的色彩在褪色破旧的壁画上重新描绘;他用铁梁和混凝土把摇摇欲坠的楼梯间支撑起;他重修一些房间,根据他自己的设想,尽可能让它们显得堂皇,这样,克诺塞斯在伊文思眼里真是魅力无穷了!……伊文思“复原”后的克诺塞斯遗址是多么令人神往!一些评论家称之为“泥凝土克里特岛”,真有点使人又悲又喜。悲的是:正如今天考古学家所认识到,他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依今天考古学家之见,伊文思若不试图修复它,它会显得更好些。喜的是:成千上万的人这里参观旅游……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名画《犹大之吻》创作素材于什么?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一些考古学家为什么认为伊文思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案】(1)于:《圣经》。不能。理由:孤证不立,需要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许多文献资料不可避免渗入人们的价值观及主观认识,通常不如实物资料可信。
(2)错误:伊文思的修复工作参杂了他本人的想象,历史是无法依据想象重现的。看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过去,靠主观的想象再造是不科学的;对于重大文明遗址还是少一点改造,多一点保护;复原工程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只要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解析】
【详解】(1)出于:材料中的《犹大之吻》出自于圣经。理由:《犹大福音》手稿是不能为犹大平反的,主要和史料孤立不证、个人的主观意识形态有关。
(2)原因:根据材料“根据他自己的设想,尽可能让它们显得堂皇,这样,克诺塞斯在伊文思眼里真是魅力无穷了!”可知伊思文的复原工程是错误的,因为伊文思的修复工作参杂了他本人的想象,历史是无法依据想象重现的。看待:关于此事的看待可从史实的客观性、历史文物的保护及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徙、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意识:①“隆礼重法”“德主刑辅”(或“大德小刑”);②政府垄断法律教育(或禁止民间私自授法传法),法律教育淡薄;③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或法律意识受儒家思想影响)(或以礼入法);
原因:①先秦儒学的影响(或受荀子思想影响);②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③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解释;④统治者对法律的控制(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
【解析】
【详解】意识:根据材料“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可归纳出“隆礼重法”“德主刑辅”(或“大德小刑”);根据材料“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可归纳出政府垄断法律教育(或禁止民间私自授法传法),法律教育淡薄;根据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可归纳出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先秦儒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地位、知识分子的努力及维护封建统治等有关。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的。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答案】(1)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2)发展: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可归纳出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和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可归纳出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根据材料“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可归纳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2)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发展主要体现为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19. 材料 艾哈德(1897~1977),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市场经济之父”。1948年起他实施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效果显著,德国经济出现奇迹。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在于,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这个著名论断成了德国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权威解释);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这条“中间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之路。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经济,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放开工资和物价,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在改革期间,德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仍然充满了风险与危机,之所以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此外,在将德国经济引上复兴之路的同时,艾哈德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后,世界对钢的需求量大增,鲁尔各钢铁企业需要大笔的贷款来修理设备和扩建厂房、增加钢产量满足市场的需要。为避免钢产量激增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艾哈德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爬行式”状态
——摘编自张浩《艾哈德与德国“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哈德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成功的因素。
【答案】(1)区别:传统经济理论强调自由放任,艾哈德经济理论一是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2)因素: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军费开支较小;有利的国际环境,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援助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在于,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这个著名论断成了德国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权威解释);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的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的。1948年以后艾哈德的经济理论是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的观点是一是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2)根据材料“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经济,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马歇尔计划”结合所学从整顿货币,发展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当时顺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积极发展科技,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还有二战失败被制裁,没有军费开支等方面分析。新疆伽师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畿服图”是商朝的内外服制。有的学者称之为“方国联盟”。内服为王畿之地,系商朝直接控制的国家中心地区,外服是指商王畿以外的土地,外服职宫有侯、甸、男等。这些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圆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是相当松散的,周边诸侯对商王时叛时服。这表明
A. 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控制 B. 解决统治者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
C.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权
2. 《唐六典》,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际参编的有张说、张九龄等多位高官,历时16年编纂完成,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规专著。全书近三十万字,对唐初至开元官制建置沿革、周秦至唐以前诸制渊源,记载颇为详细。由此可知,该著作( )
A. 兼具法学意义和史料价值 B. 以秦汉法制为隋唐律令蓝本
C. 强调刑罚和教化并驾齐驱 D. 得益于君臣平等地参与创作
3. 西周官员的待遇主要是周天子及诸侯国君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官员作为采邑。到了战国,官员的待遇遵循“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俸禄变为封邑(有征税权但无治民权)和支付实物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军功爵制的普及 B. 分封制不断强化
C.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权力集中的趋向
4. 西周“礼乐制”、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帝“独尊儒术”、唐朝“三教并行”、李贽批判孔子,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文化意识的不同取舍。以下各项中,能用来解释这样一种状况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当代史”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5.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当时的社会风气,其中写道:“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A. “交子”的诞生与发行 B. 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C. 白银货币化现象的出现 D. 人们金钱观念的变化
6. 如图为位于南京的“明代黄册展馆”里的黄册样本。通过研究,可以了解明朝户籍管理情况,明朝历代重视黄册的编制。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清代
A. 经济发展迟滞 B. 政府重农抑商 C. 地方管理松弛 D. 赋税制度变革
7.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规定:“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官在任中不得减傣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A. 无视民权,实行专制独裁 B. 努力构建独立的司法体制
C. 切实保障资本主义民主 D. 实践司法公平、正义的原则
8. 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 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 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 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 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9.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为配合国民政府颁布的《海关进口税税则》,决定从1928年12月24日开始举行关税自主宣传周活动。该活动的背景
A. 为北伐筹措军饷
B. 防止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到来
C. 呼应改定新约运动
D. 国民政府经济改革需要
10.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A. 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利益
B. 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 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1. 11世纪末,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设立了以教习罗马法为主的法律专科学校,引发了了欧罗马法的研究热潮。这一现象
A. 增强了各国君主的力量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说明城市自治权力扩大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A.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 基层治理方式更为完善
C. 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D.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13. 英国的中、高级文官更多的是由能主持一般的日常的行政工作的“多面手”构成,文官队伍中在特定领域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专家或社会科学专家并不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富尔顿改革,才打破了“通才壁垒”,规定政府除常务次官外,各部专设一名政策顾问。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 政府社会干预职能的收缩 B. 文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 D. 政府行政部门相对独立
14. 诺贝尔对于无烟炸药用于军事方面的设想是:如此大的杀伤力会使人们面对战争望而却步。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 )
A. 科学家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B. 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残酷
C. 交战双方都有条件地使用无烟炸药 D. 科技应用于军事加速了战争进程
15. 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A.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 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一:下图是乔托于1305—1306年创作的壁画《犹大之吻》。情景是: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材料二: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郢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材料三:伊文思……还想恢复它原的模样,尽可能接近原型。他雇佣了能工巧匠用鲜艳的色彩在褪色破旧的壁画上重新描绘;他用铁梁和混凝土把摇摇欲坠的楼梯间支撑起;他重修一些房间,根据他自己的设想,尽可能让它们显得堂皇,这样,克诺塞斯在伊文思眼里真是魅力无穷了!……伊文思“复原”后的克诺塞斯遗址是多么令人神往!一些评论家称之为“泥凝土克里特岛”,真有点使人又悲又喜。悲的是:正如今天考古学家所认识到,他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依今天考古学家之见,伊文思若不试图修复它,它会显得更好些。喜的是:成千上万的人这里参观旅游……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名画《犹大之吻》创作素材于什么?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一些考古学家为什么认为伊文思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徙、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的。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19 材料 艾哈德(1897~1977),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市场经济之父”。1948年起他实施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效果显著,德国经济出现奇迹。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在于,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这个著名论断成了德国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权威解释);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这条“中间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之路。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经济,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放开工资和物价,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在改革期间,德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仍然充满了风险与危机,之所以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此外,在将德国经济引上复兴之路的同时,艾哈德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后,世界对钢的需求量大增,鲁尔各钢铁企业需要大笔的贷款来修理设备和扩建厂房、增加钢产量满足市场的需要。为避免钢产量激增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艾哈德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爬行式”状态
——摘编自张浩《艾哈德与德国“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哈德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成功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2022-2023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