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C B B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D A B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D
二、非选择题(52分)
25.【答案】(16分)
(1)内涵:儒家的勇德强调以“仁义"来引导;重视个人修养提升(积极入世实现人生价值);认为只有勇气勇力不是真勇(勇德为贵);尊重生命。(3分,一点1分,任意两点3分)
法家的勇德强调“法”的约束;服务于战争和君主集权;有漠视民众生命的倾向。(3分,一点1分,任意两点3分)
(2)相同点:都从哲学层面探讨了“勇”对立面(鲁莽与怯懦);认为勇者不怕牺牲(尚武),倡导理性之勇;认识到“勇"需要规范;看到“勇"的多重价值;领会到“勇”的实质是智慧、正义;重视“勇”的社会性。(6分,任意三点即可)
(3)当代价值:自然德性的“勇"有利于个体和国家获得福祉和兴旺;道德德性的“勇”对个体修养、社会风尚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勇”是人类相通的智慧,有利于民族气节的塑造;勇德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任意两点即可)
26.【答案】(12分)
(1)基本特点:非权力精英推动;争取选举权,实行议会政治;组建政治团体;带有资产阶级改良色彩。(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原 因:明治维新的推动;日本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有识之士的努力等。(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7.【答案】(12分)
(1)主要贡献:在监察领域,担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等监察官,做出诸如纠正冤假错案等一系列突出成就,被誉为“苏青天”等;担任大都路总管和两浙都转运使等职,认真履行职责;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带兵平定地方;撰写《国朝名臣事略》《文类》等,自成一家,为文学、史学等作出贡献。(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主要因素:科举取得成功;朝廷的支持与信任;办事认真,刚正不阿;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强烈;治学渊博且有所侧重;具有创新品质等。(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8.【答案】(12分)
示例一:
选择总动力机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小农改造机制。(3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力的落后面貌,中国先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小农经济向社会义集体经济的跨越,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但是由于左倾冒进思想,中共中央发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正确审视我国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逐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我国农业实现了超常规增长。
所以,当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9分)
示例二:
选择分动力机制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力的落后面貌,中共中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实行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政策,我国农业机械化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此时期的机械化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方面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来,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农户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为了在规模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出,农民通过使用生物和化学技术提高产量,使我国农业总产值和总产量的增速十分明显。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以来农业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示例三:
选择分动力机制二:生产关系———制度创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农民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从1953年起,中央先后发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土地制度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了从农民所有、分散经营制度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的巨大转变。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目标下的必然之举,但由于过度强调公有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在全国范围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产出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市场化应运而生。这些制度创新,使农民享有充分的经济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极大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是从根本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赤峰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盘庚》中有“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的记载;武王伐纣檄文《牧誓》中指责纣王信任“多罪逋逃”之人,放任其“俾暴虐于百姓”;《尚书·周书》有“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等记载。这可以说明
A.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B.商周统治者敬天保民思想
C.早期国家已有民本思想的实践 D.施行仁政规范了社会秩序
2.明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折色的推行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加重百姓赋税负担
C.推动赋税制度变革 D.利于改变经济结构
3.董仲舒说:“天地之教,不能张以寒暑成岁,必有春秋冬夏。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可见,董仲舒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治国应该“霸王道杂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治国要顺其自然、与民休息
4.下图为河南南阳新野东汉时期墓葬出土的画像砖拓片。该画像砖拓片的内容
A.反映了豪强地主的审美追求 B.印证了墓葬主人武将的身份
C.凸显了时代游戏人生的态度 D.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5.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戏剧“每个剧本要以它所触及的那个问题的政策为核心,通过我们的创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革命的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政治任务”。由此可见,这些戏剧
A.注重传播进步的意识形态 B.注重揭发剥削阶级的残酷性
C.积极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 D.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年) 1840 1860 1894 1913 1920 1936
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 597.33 604.71 589.16 497.20 552.32 352.98
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担) 751.26 760.55 740.99 582.61 594.65 443.95
土布用机纱量(万担) 3.03 4.28 173.54 452.51 352.63 337.13
机纱量占用纱总量(%) 0.40 0.56 23.42 77.67 59.30 75.94
土布用土纱量(万担) 748.23 756.27 567.45 130.10 242.02 106.82
土纱量占用纱总量(%) 99.60 99.44 76.58 22.33 40.70 24.06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B.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
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D.合理的棉纺织业布局已经被构建
7.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在翻译“science”时,主要引用儒家经典中的“格致”,少数人借用日语中的“科学”。到了1915年,“格致”在这一翻译中基本消失,“科学”成为定译词。这一变化反映当时中国学术界
A.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 B.理性认识西方文化
C.放弃中体西用的原则 D.彻底抛弃儒家经典
8.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9.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各民主党派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阶级联盟。1956年初,中央认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201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种变化的根源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B.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与时俱进
C.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没有变化 D.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长期稳定
10.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 B.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
C.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D.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11.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
A.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B.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C.人民公社体制已被打破 D.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
12.1952年春,全国文联组织作家老舍、巴金、艾芜等人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1955年又有大批作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
A.推动了百花齐放方针深入基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诉求
C.贯彻了文艺工作思想意识方向 D.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劳动者形象
13.下表为1921年—1926年北平诉讼离婚率一览表,对表格理解准确的是
年份 件数 诉讼率(每10万居民诉讼人数)
1921 38 5.87
1922 35 5.51
1923 48 7.52
1924 54 8.29
1925 51 8.06
1926 63 10.03
A.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B.民国初期法制逐渐完善
C.社会风气逐渐自由开放 D.女性家庭地位逐步提高
14.公元前330年,德摩斯梯尼在《祖国没有忘记,为金冠而辩》的演说中,巧妙地避开了雅典的败绩,历数自己对城邦的功德与贡献,赢得了雅典民众的广泛支持,也排除了政敌埃斯基涅斯的非难,赢得了金冠。由此可推知,当时雅典
A.城邦体制危机凸显 B.民主原则得以贯彻
C.政客左右城邦政局 D.民主政治缺乏正义
15.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说,“我们所要探究的重大题目就是,维护公益和私人权利免受这种党争的侵害,同时保持民众政府的精神和形式”,如此以来,就能保证“通过这些手段,共和政体的优点得以保留,缺点可以减少或避免”。这反映了美国制宪的本质目的是
A.有效维护美国广大民众利益 B.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独裁专制
C.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利制衡 D.避免过度民主损害合法权益
16.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由普选产生,它下设10个委员会。各个委员会主席由公社委员会成员兼任,并吸收5~8名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参加。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是新型的革命政权 B.全力改造法国社会
C.是各阶级联合政权 D.实行议行合一制度
17.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B.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最佳途径
C.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18.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 B.亚洲古典文明优于欧洲
C.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 D.列强助推复兴亚洲文化
19.西方补偿主义认为,国家对竞争失利者和优势者进行的补偿与调节必须同步进行。因为无论是成功的群体还是个人,其成功都不仅仅是自身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消耗了更多社会资源。为此,英国政府对不同收入阶层实行差别税收。下表为2007年—2009年收入所得税表:(单位:英镑)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起征税率10% 0—2230 0—2320 0—2440
基本税率20% 2231—34600 0—34800 0—37400
起征税率40% 34600以上 34800以上 37400以上
上述理论与实践
A.缘于西方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B.目的在于消除贫富之间差距
C.强化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D.可为社会福利制度提供辩护
20.1922年10月11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授权国家银行发行切尔文券。切尔文券是通过对工业和商业的短期贷款(由票据和商品作为担保)方式发行的。1924 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据此可知,苏俄政府发行切尔文券
A.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 B.为制定粮食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C.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 D.旨在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
21.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个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区域集团组织
A.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 B. 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的工具
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会导致世界贸易摩擦加剧
22.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合格的市民。这反映了西欧
A.商人地位的迅速提高 B.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 D.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
23.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7世纪下半期,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明
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工业文明显现曙光
C.科学革命解放思想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4.18—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立的女性形象,最典型的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表达了女性追求独立、增强自觉意识的情感。其可用来说明
A.女权意识开始觉醒 B.现代主义文学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工业化社会的来临
第 Ⅱ 卷
本卷共四大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
内容 出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 《论语·述而》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荀子集解》
“‘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中庸章句》
“死而不义,非勇也。”“违强陵弱,非勇也” 《春秋》
“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君书锥指》
“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 《韩非子集解》
材料二
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
——摘编自陈娟《论“勇”——基于中西方传统德性教育的比较视角》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勇”德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对“勇”德认识的相同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勇”德思想的当代价值。(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英国革命开始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其动因主要来源于“无承诺、不纳税”或“无代表、不纳税”的公正、公平观念。在日本,与权力精英相对应,非权力精英要求通过立法机关(议会)影响政府决策,以扩大或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之所以争取参政权,是因为意识到作为国民的义务和权利,即纳税和选举权的关系。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他们发起了自由民权运动。1873年地税改革以后,土地所有者直接向国家纳税,因而在自由民权运动者的眼中,国家赋予了土地所有者参政权。1874年4月,板垣退助等人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呼吁建立民选议会、制定宪法。1875年2月,组成统一的政治团体——“爱国社”。该政治团体主张“各伸张其自主之权利,尽人类本分之义务,小则保全一身一家,大则维持天下国家”。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化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天爵(1294~1352年),24岁经科举走上仕途,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在3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苏天爵因在监察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誉为“苏青天”“元代包公”。1331年11月,苏天爵由翰林修撰升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这是他首任监察官,在三四个月时间里,数百起错案、冤案得以纠正,许多无辜百姓获释。1349年任大都路总管,不久再任两浙都转运使,整治得法,八十万锭课钞如期收齐。1352年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带兵平定了饶、信一带地方。苏天爵治学既渊博而又有所侧重,擅长记载,曾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和《文类》七十卷。他写文章擅长叙事,平易温厚,自成一家。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其他作品有《松厅章疏》五卷和《春风亭笔记》二卷等。
——据宋濂、王袆《元史·苏天爵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天爵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天爵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6分)
28.(12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动力系统,以强大的合力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演进的动力系统,由总动力机制和分动力机制构成。总动力机制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小农改造机制。根源于此,又产生了两大分动力机制,即生产力——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关系——制度创新机制)
——摘编自蒋永穆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探析》
请选择一组动力机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动力机制,解读中至少引用三则史实加以论证,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