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检测练习(含解析)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 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
C.区域贸易和人口迁徙 D.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2.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下图所示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这些文物可以佐证( )
A.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 B.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 D.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最远到达中亚
3.就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30—前522年在位)征服埃及事件,希罗多德曾直白地说:“与大军同行的一部分希腊人是来做生意的。”据此可得出的认识是,波斯帝国的征战( )
A.促进了文化交流 B.扩大了疆域版图 C.增强了经济实力 D.拓展了贸易范围
4.下表为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以马其顿人为主力,包括希腊人等巴尔干各民族)。这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 )
人员 兵种 数量(人)
战斗人员 骑兵 6100
步兵(近卫步兵、重装步兵、标枪兵、弓兵) 41000
非战斗人员 随从 16000
与土木、测量等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几百至 1000
A.组织动员能力强大 B.道路交通系统发达
C.军事战略战术先进 D.全民皆兵崇尚武力
5.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在东征队伍中,有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武力扩张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 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
C.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 D.帝国扩张塑造了同质文明
6.下图是波斯手抄本里的一幅插图,描绘了蒙古军队驻扎在巴格达城外,而居民们则在城内挤作一团的场景。此次蒙古西征( )
蒙古军队包围巴格达
①是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的战争
②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③为马可·波罗来华创造了客观条件
④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7.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城市的同时,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由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有利于思想解放 C.引发了制度革新 D.引起了宗教改革
8.1839年7月,一名英国水手酗酒后打死香港村民林维喜,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设法庭自行处理。林则徐根据《滑达尔各国律例》严正地指出:“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他要求义律交凶伏法。林则徐此举( )
A.否定了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B.使清朝认识到国际法价值
C.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D.体现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9.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沉重地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之外,还导致了“欧洲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 B.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
C.促进了单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D.建立了多个民族主权的国家
10.1808年,拿破仑趁西班牙国内发生内乱时率军入侵西班牙,将其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扶上了西班牙的王位。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变动随即引发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动荡,拉开了对整个美洲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独立运动的序幕。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
A.引发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 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
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D.推翻了欧洲的贵族政治
11.20世纪初,以德国杜里舒(1867—1941)、法国柏格森(1859—1941)等为代表的哲学家,从生物科学实践立场,反对唯物主义所提倡的理性,进而提倡用意志、情感充实理性的作用。这一思想在当时流传甚广。这表明( )
A.理性主义遭到全面批判 B.战乱与危机引发人文反思
C.自然科学出现理论创新 D.唯心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
12.下图中对轮船的描绘变化凸显了( )
A.救亡图存的时代探索 B.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
C.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 D.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13.二战后,曾被视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韩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有学者认为这与其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有关。其吸收的西方文化精神包括( )
①勤俭节约 ②竞争意识 ③社会为先 ④高效率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出现的年鉴学派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广泛影响。他们关注历史变化中的长时段因素,如人口、经济、气候、自然资源,研究过去普通人的生活,而将政治降低为次要角色,避免传统的“事件”叙述。这一史学研究现象反映了战后西方( )
A.对政治生活的漠不关心 B.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反思
C.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史观 D.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
15.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 B.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 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16.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哈尔滨等地的工人高喊“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举行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五六万。这显示出(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潮 B.中国工人阶级出现新的觉醒
C.工人运动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D.中共成立后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三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几何代数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莫奈(1840—1926),法国杰出画家,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印象派之父”。1872年,莫奈开始创作《日出·印象》,画中采用直接戳点的笔触描绘出薄雾中不清晰的背景,非准确的描画使几只小船依稀可见。当时很多画家对这幅画持反面意见,但莫奈这种创新的绘画风格因此声名远播。莫奈终其一生都执着于追求光与色带来的瞬间印象,用画笔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不断的努力,他带领一群艺术家,打破了以往保守的思想学术,将视角转移到更具冲击力的纯粹的视觉感受上,采用了与以前不同的创作技巧、观念和程序,淡化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更加突出地表现光与色的画面效果,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期占据西方画坛官方艺术的主导地位,揭开了绘画史的新篇章。后来的一些画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都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
——摘编自孙逸淳《莫奈的光与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奈艺术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奈艺术创作获得成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迄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它们将马列主义与本国革命相结合,领导或推动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材料二
材料三 战后整个欧洲都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中,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 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向和主流思想。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文化现象,并分析这一象出现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 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历史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两个王国都使用阿卡德语,推动了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周边国家、民族政治交往、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密切,进一步推动了阿卡德语的使用。可见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推动阿卡德语使用范围扩大,成为区域通用语言,A项正确;阿卡德语在阿卡德王国灭亡后继续使用,排除B项;一般只有大规模和长期的人口迁移才能给区域文化造成重大影响,人口迁徙不是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与军事扩张、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区域性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不能完整概括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根据材料“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其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希腊文化传播并影响到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但不能表示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排除A项;这些文物可以佐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但不能佐证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材料依据不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题干与阿拉伯商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据材料“与大军同行的一部分希腊人是来做生意的。”,可知,波斯帝国征服埃及的过程中,一部分希腊人是来做生意的,说明波斯帝国的征战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贸易范围,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贸易范围的扩大,并不是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并不会疆域版图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贸易范围的扩大,并未提及增强了波斯的经济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西方)。从材料来看,军队兵种复杂,兵员来源广泛且数量庞大,体现出帝国的组织动员能力强大,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军队构成情况,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的道路交通系统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给出的是兵员数量,没有具体的战役战斗,无法体现出战略战术的运用,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亚历山大帝国全民皆兵崇尚武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帝国(西方)。根据材料“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希腊文明东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材料并未体现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对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材料并没有强调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对外扩张,使得涉及区域最终是同样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攻战巴格达是第三次西征,有利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陆路来华创造了客观条件,③正确,此次西征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蒙古军队由东向西迁徙,大批移民也自西向东迁徙,④正确,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的战争是第一次西征,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的是第二次西征,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亚洲和欧洲。据材料“蒙古……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得出蒙古在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催生了信仰自由观念和对教会神学统治的质疑,有利于思想解放,B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蒙古西征对欧洲单方面的影响,而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且“文化交流”说法笼统,未能指出蒙古西征影响的具体内容,对材料主旨概括不准确不具体,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蒙古西征催生了信仰自由观念和对教会统治的质疑,未提及制度革新,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不是由蒙古西征直接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根据材料“林则徐根据《滑达尔各国律例》”可知,林则徐懂得用国际法来惩办外国罪犯,这说明他具有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项正确;英国此时尚未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林则徐懂得利用国际法,不等于清政府就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排除B项;“天朝地方”表明林则徐仍抱有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沉重地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欧洲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化”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立,A项正确;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传播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排除B项;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的国家,排除C项;民族主权国家不是拿破仑建立起来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据材料“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变动随即引发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动荡,拉开了对整个美洲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独立运动的序幕”可知,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变相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说明拿破仑战争引发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未提及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排除B项;拿破仑对外战争,一定程度破坏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与材料所述的主旨无关,排除C项;仅从对西班牙的入侵,并不能得出对欧洲贵族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世界。材料指出,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出现了一种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反思自然理性,倡导情感意志作用的思想,且产生一定影响力。这说明面对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和不断出现的战乱,人们的思想世界开始系统反思理性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强调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哲学家们立足自然科学,反对自然理性,只是反对理性主义某些观念,并非全面否定,排除A项;这是哲学理论的一种创新,排除C项;仅就生命哲学的基本观念而言,不能单纯说其为唯心哲学,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的加深,有志之士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A项正确;没有同中国原有造船技术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仅从对轮船技术的学习,不能得出“民族意识全面觉醒”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从图示当中,并不能对政府对科技的态度作出判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韩国)。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在二战后,韩国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是因为其吸收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西方文化,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勤俭节约和社会优先的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以后(世界)。根据“他们关注历史变化中的长时段因素,如人口、经济、气候、自然资源,研究过去普通人的生活,而将政治降低为次要角色,避免传统的‘事件’叙述”可知二战后出现的年鉴学派突破了传统的史学观念,而采用一种新的史学观念指导史学研究,由此说明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D项正确;政治是降低为次要角色,而不是他们对政治生活漠不关心,排除A项;年鉴学派是对历史进行研究,并不是在反思战争,排除B项;材料内容只是说明年鉴学派挑战了传统价值,而无法说明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史观,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印度、新加坡和埃及)。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二战后,印度、新加坡和埃及等亚非部分新兴民族国家,在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等方面实行开放兼容政策,其文化发展都注意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D项正确;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只是新加坡的特色,并非三国的共同之处,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文化多样化面临挑战,排除B项;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工人高喊‘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新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潮,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排除C项;中共成立时间是192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版图辽阔;依靠扩张建立;文明交汇;民族交融。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2)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3)规律: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版图辽阔并且依靠扩张建立;根据材料一“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文明交汇与民族交融。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可知其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根据材料二“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二“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与“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根据材料“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第二小问同,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相同是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根据材料三““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综合以上可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18.(1)特点:注重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
(2)原因:热爱大自然;尝试新的技巧和风格,并挑战传统的绘画观念,坚持个人风格。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终其一生都执着于追求光与色带来的瞬间印象,用画笔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可分析出注重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用画笔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可分析出热爱大自然;根据材料“打破了以往保守的思想学术,将视角转移到更具冲击力的纯粹的视觉感受上,采用了与以前不同的创作技巧、观念和程序,淡化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更加突出地表现光与色的画面效果”可分析出尝试新的技巧和风格,并挑战传统的绘画观念,坚持个人风格。
19.(1)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积极援助;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构成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要方向:从西方国家向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传播。
主流思想:民族自决和民主思想。
(3)文化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中学西播”热潮(东方文化热潮)。
原因:战争的破坏,引起欧洲人的反思;一部分欧洲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抱有忧患意识;东方文化中的一些精神,有助于西方文明重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亚非拉地区)。特征: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并结合所学可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据材料“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并结合所学可知,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据材料“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方向和主流思想:根据材料二中文化传播的方向看,逐渐从西方国家向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传播。主流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传播的主流思想是民族自决和民主思想。第二小问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新文化。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文化现象:根据材料“甚至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中学西播”热潮(东方文化热潮)。原因:根据材料“战后整个欧洲都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中,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可知,战争的破坏,引起欧洲人的反思、一部分欧洲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抱有忧患意识:根据材料“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可知,东方文化中的一些精神,有助于西方文明重建。
20.(1)原因:帝国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对异族的宽容(开明)政策。
(2)价值:《旧唐书 大食传》是五代时期编纂的文献史料,有关唐朝的大部分资料都没有毁坏;该书是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待大食、不全面,要结合大食的历史记录、甄别、分析。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大食帝国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根据材料“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对异族的宽容(开明)政策。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大食对异族宽容(开明)政策。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价值:材料摘编自从材料(后晋)刘昫《旧唐书 大食传》,这是五代时期编纂的文献史料,有关唐朝的大部分资料都没有毁坏;从记述的视角看,该书是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待大食、不全面,要结合大食的历史记录、甄别、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检测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