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 特点
纵横捭阖之策士 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 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 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 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2.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 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
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 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
3.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1页(共6页)】
官员等级 占田限制 荫食客(官员的下人) 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
1品 5000亩 3个 50 户
2品 4500亩 3个 50 户
3品 4000亩 3个 10 户
4品 3500亩 3个 7户
5品 3000亩 3个 6 户
6品 2500亩 3个 3户
7品 2000亩 2个 2户
8品 1500亩 2个 1户
9品 1000亩 1个 1户
A.门阀士族崛起 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削弱 D.庄园经济发达
4.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B.启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推动了政治重心的东移
5.“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是元代官方对于造成辽金灭亡文化原因的主流论断,出自《元史·张德辉传》中元世祖忽必烈和张德辉的一段对话。这一论断
A. 体现了对汉文化的正确反思 B. 认清了佛儒两教的消极影响
C. 指出了辽金两朝败亡的根源 D. 埋下了元朝快速灭亡的伏笔
6.太平军所到之处,常在旷地搭髙台,然后鸣锣传集军民听“讲道理”。“讲道理”一般会从太平军的纪律、民情、军情等方面入手,讲解各项政策与拜上帝教思想。这一活动
A.意在宣传宗教思想 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
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 D.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
7.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
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 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
8.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共产党应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册交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党员在国民党的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这表明
A.国民党左派力量增强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 D.国民党实行“清党”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2 页(共6页)】
9.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打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腐败现象,安排曾经的“青帮大亨”黄金荣打扫上海街头(如下图),为改善上海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做贡献。此举旨在
A.为剿匪镇反塑造典型 B.展示形象树立威信
C.坚守不劳动者不得食 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0.下表所示为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企业占用的单位资产所作出的税收产出或税收贡献)。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年度平均
2004 3.2% 4.07% 2.71% 3.33%
2005 3.48% 4.41% 2.82% 3.57%
2006 3.65% 4.61% 3.06% 3.77%
A.国企的纳税金额低于民企 B.外资企业户数较少盈利较弱
C.改革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 D.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彻底变革
11.古印度《梨俱吠陀》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
A.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 B.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
C.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 D.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
12.1217年,英国《大宪章》中涉及王室森林的条款被扩充为独立的《森林宪章》,允许平民百姓在王室森林中放牧牲畜、挖掘水渠并从事其他农业活动。该《森林宪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森林管理利用 B.改善平民生活条件
C.限制王室林地特权 D.增强赋税征收能力
13.《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下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
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
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
14.1959年,艾森豪威尔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会谈中,美国拒绝苏联提出的成本议题,苏联拒绝美国提出的核武器议题,但双方同意就柏林问题举行四国首脑会议。这表明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3 页(共6页)】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C.美苏致力于终结柏林危机 D.美苏在对抗中寻求平衡
1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 ,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观念落后 B.地理环境恶劣
C.人口增长过快 D.经济的依赖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太宗继位”
朝代 人物 继位过程
汉朝 汉太宗 (汉文帝刘恒)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立为代王,太后薄氏子。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唐朝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玄武门诛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太宗本纪》 萧瑀、陈叔达曰:“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立为太子,付军国大务,陛下释重负矣。”帝(唐高祖)曰:“此吾志也!”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宋朝 宋太宗 (赵光义)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元)脱脱等《宋史·太祖本纪》 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帝(宋 太祖)引柱斧戳雪………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 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北宋)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
明朝 明太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扫除奸凶,平祸难,再安宗社。 ——《明太宗实录》 文皇(明成祖)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清)张廷玉等《明史·成祖本纪》
清朝 清太宗 (皇太极) 太祖(努尔哈赤)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皇太极)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凡议国政,与诸贝勒偕坐共议之”。 ——赵尔巽等《清史稿》 皇太极把“上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的制度改为只有自己“南面独坐”,并以种种罪名直接消除三大贝勒的权势。 ——李鸿彬《清代皇帝传略》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太宗继位”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4 页(共6页)】
17.(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清三朝,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 元朝军队灭亡南宋后,于1287年成立缅中行省。缅甸蒲甘王朝国王兼任元朝缅中行省的丞相,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明朝兴起后,缅甸各王邦部落仍是分裂状态,大多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成为明朝的“土司”。清朝乾隆年间,清缅战争爆发,最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70 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东亚宗藩体系岌岌可危。1885年,在经历三次英缅战争之后,英国将缅甸纳入其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886年,中英双方在北京订约,第一条规定缅甸对中国仍守十年一贡之制,但是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并没有履行这一规定。1887年10月11 日,中英《缅甸条约》签订,清缅宗藩关系正式终结,这也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瓦解的缩影。
——摘编自何瑜、张波《清代中缅宗藩关系述论》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
——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对缅中行省的管理特点并阐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邦交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缅关系加以阐释。(8分)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43年8月10日,法兰克国王路易一世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了分割国土的条约。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三国,史称《凡尔登条约》。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5 页(共 6页)】
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德军集中兵力武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1916 年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千米宽的土地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摘编自《世界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法德和解是战后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的产物,是二战后西欧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同时也是法德两国主观上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发生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两国政治上的和解和经济上的合作,去掉了防范对方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1951年,西欧6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通过了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协议。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使世界为之瞩目,成为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实现这一切,法德和解及合作是“不可替代的发动机”。
——摘编自程佩璇《20世纪六十年代法德和解及其历史、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登条约》的历史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登战役的主要特点并评析其战略意义。(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二战后法德两国实现和解的原因和意义。(8.分)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 第 6页(共6页)】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
阶层把人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故选C项。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綮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
2.B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
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故选B项。仅凭复仇不能代
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
解读,排除D项。
3.C材料中的法令针对不同官员的等级,规定了其占田、荫食客与荫佃客的数量,但实际操作起来“官员荫客
以千记”,这必然会导致政府控制的纳税人口的减少,从而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故
选C项。门阀士族崛起于东汉,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土地兼并严重,排除B项。占田荫客制
下官员可以隐匿大量人口作为自己的佃农,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庄园经济的发展,但这并非材料所反映的实
质问题,故选D项。
4.A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公共工程指的是隋代的大运河,它的修建连接了河洛和江淮地区,使得南北之间
的交通和经济交流得以加强,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故选A项。江南地区开发于东晋、南朝时期,而大运
河的开凿推动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C项。当时的政
治重心仍在关中,排除D项。
5.D材料表明,元代官方主流思想认为辽金亡于崇佛尊儒,汉文化盛行,鉴于此,元代统治者始终不愿意放弃蒙
古人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保留了太多蒙古人的旧习俗和传统,科举制度也一度中断,且
实行四等人制,激化了民族、阶级矛盾,最终走向灭亡,故选D项。材料能够体现“反思”,但无法说明“正确反
思”,排除A项。材料批判了佛儒两教的消极影响,但“认清”说法绝对,排除B项。辽金两朝并非亡于汉文化盛
行,排除C项。
6.D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在其控制区域内,通过“讲道理”活动,传播太平天国的思想
政策,有利于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项。太平天国的“讲道理”并不局限于
宣传宗教思想,排除A项。“讲道理”属于社会教化,而非基层民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信息,无法
体现乡约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
7.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
身份,以此诚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故选D项。根据各学堂考
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
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
除科举,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
8.C根据材料国民党要求掌握加人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名册、控制其在国民党的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
比例,并结合1926年蒋介石制造整理党务案事件的背景可知,国民党右派势力崛起,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严重
分化,故选C项,排除A项。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排
除B项。1927年4月,国民党实行“请党”,排除D项。
9.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诸多威胁,在此背景下,通过塑造
黄金荣这一改造典型,来树立威信,旨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故选D项。“塑造典型”“树立威信”属于对材料
的表面解读,排除A、B两项。材料中未涉及劳动产品分配原则,而是侧重对旧社会腐败人物的改造,排除
C项。
10.C根据材料可知,2004一2006年民企缴税贡献率最高,且国企、民企、外企纳税贡献率都稳步增长,这表明
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故选C项。税收贡献率是指企业占用的单位资产所作出的税收产出或税收
贡献,国企缴税贡献率低于民企是基于其占用的资产过大,不等同于国有企业的纳税金额绝对值低于民企,
排除A项。外资企业缴税贡献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其税收存在优惠政策,“户数较少盈利较弱”是其纳税金
额低的原因,而非缴税贡献率较低的原因,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所有制结构并未发生彻底变革,排除D项。
1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儿子并未与父亲从事相同的职业,说明早期吹陀时代,种姓制
度中的职业世袭制并未形成,其实质是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种姓间社会
【“皖八”高三二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HD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