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质量评估卷(学生版+教师版)

第六单元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质量评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 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人口损失超过4 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次日,北平各校学生开始总罢课。16日,北平市民同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得到全国各地学生及群众的支持和声援,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次学生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D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反对华北自治
3.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这是一首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律诗(部分)。题目是《冬夜题 》,请仔细阅读后判断,“ ”应该是 ( B )
A. 一二·九运动 B. 西安事变 C. 长沙保卫战 D. 九一八事变
4.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B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联合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中国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5.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几个文学刊物改组成联合出版的刊物《呐喊》(后更名为《烽火》)。巴金在《呐喊》中写道:“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持这个‘整体’的生存。”材料强调淞沪会战( B )
A. 刺激上海文学事业的发展 B.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觉醒
C. 打破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D. 成为敌后战场胜利的转折点
6.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段文字应刻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碑上( C )
A. 七七事变纪念馆 B.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C.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 台儿庄战役中,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A )
A. 中国共产党积极配合国民党作战 B. 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C.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 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8. 它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这次战役指( D )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豫湘桂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9. 1938年,毛泽东在某部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部著作是( B )
A.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论持久战》
C. 《庶民的胜利》 D. 《论联合政府》
10. 1939年2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期刊登了一幅宣传画《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如下图),画中除了一位端着武器的战士外,还有一位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战士,旁边还放着耕田的农具。 这幅宣传画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C )
A. 建立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B. 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C. 克服经济困难、坚定持久抗战 D. 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文化建设
11.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下列选项中对图示资料理解正确的是( D )
A.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B.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C. 全民族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12. 日军在战争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修复。”其记录的是( D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3. 那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大会”是( C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
14. 抗日战争之所以胜利,最根本的就是抛弃了那种“政府国防”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国防路线,而是走了一条“人民国防”的光明大道。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抗日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材料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B. 百团大战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D. 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5.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国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B )
A.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 各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
16. (8分)中国近代史上屡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寻找救国出路,一直到70多年前,中华民族通过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是我们民族不变的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它标志着什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答案]事变:九一八事变。(1分)标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或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2分)政策:不抵抗政策。(1分)
(2) 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分)
[答案]事件: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战役: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2分)
(3) 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祈愿?(1分)
[答案]祈愿:和平。(1分)
17.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2分)
[答案]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1分)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意义。材料二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2分)
[答案]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分)战役:百团大战。(1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分)
[答案]认识:日本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1分,开放性试题,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4)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可引用材料原文回答)(2分)
[答案]说明: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1分)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1分)
18.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其中,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有22次会战,1 117次以上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38 931次小型街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达12.5万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
材料三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从1937年7月至1941年,海外华人购买国债和义捐总额为国币1 912亿。在菲律宾,从1937年7月至1939年5月,海外华人先后汇出的捐款及公债约合国币1 710万元。在欧洲,截至1938年底,西欧各地华侨的抗日救国义捐总数达1 700万元。……
材料四 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到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最后日本在中国战区共有180万部队投降,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限制在中国战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4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1)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3分)
[答案]原因:正面战场爱国将士的英勇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爱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等。(3分)
(2) 阅读材料四这一组数字,谈谈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1分)
[答案]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等。(1分,开放性试题,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3)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青年英杰数不胜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担当,面对这些前辈,你有什么感想?(1分)
[答案]感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为继续开创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1分,开放性试题,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第 页第六单元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质量评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 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人口损失超过4 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次日,北平各校学生开始总罢课。16日,北平市民同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得到全国各地学生及群众的支持和声援,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次学生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反对华北自治
3.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这是一首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律诗(部分)。题目是《冬夜题 》,请仔细阅读后判断,“ ”应该是 ( )
A. 一二·九运动 B. 西安事变 C. 长沙保卫战 D. 九一八事变
4.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联合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中国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5.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几个文学刊物改组成联合出版的刊物《呐喊》(后更名为《烽火》)。巴金在《呐喊》中写道:“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持这个‘整体’的生存。”材料强调淞沪会战( )
A. 刺激上海文学事业的发展 B.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觉醒
C. 打破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D. 成为敌后战场胜利的转折点
6.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段文字应刻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碑上( )
A. 七七事变纪念馆 B.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C.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 台儿庄战役中,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共产党积极配合国民党作战 B. 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C.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 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8. 它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这次战役指( )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豫湘桂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9. 1938年,毛泽东在某部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部著作是( )
A.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论持久战》
C. 《庶民的胜利》 D. 《论联合政府》
10. 1939年2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期刊登了一幅宣传画《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如下图),画中除了一位端着武器的战士外,还有一位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战士,旁边还放着耕田的农具。 这幅宣传画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A. 建立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B. 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C. 克服经济困难、坚定持久抗战 D. 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文化建设
11.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下列选项中对图示资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B.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C. 全民族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12. 日军在战争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修复。”其记录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3. 那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
14. 抗日战争之所以胜利,最根本的就是抛弃了那种“政府国防”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国防路线,而是走了一条“人民国防”的光明大道。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抗日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材料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B. 百团大战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D. 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5.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国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 各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
16. (8分)中国近代史上屡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寻找救国出路,一直到70多年前,中华民族通过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是我们民族不变的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它标志着什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 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分)
(3) 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祈愿?(1分)
17.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意义。材料二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2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分)
(4)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可引用材料原文回答)(2分)
18.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其中,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有22次会战,1 117次以上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38 931次小型街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达12.5万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
材料三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从1937年7月至1941年,海外华人购买国债和义捐总额为国币1 912亿。在菲律宾,从1937年7月至1939年5月,海外华人先后汇出的捐款及公债约合国币1 710万元。在欧洲,截至1938年底,西欧各地华侨的抗日救国义捐总数达1 700万元。……
材料四 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到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最后日本在中国战区共有180万部队投降,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限制在中国战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4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1)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3分)
(2) 阅读材料四这一组数字,谈谈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1分)
(3)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青年英杰数不胜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担当,面对这些前辈,你有什么感想?(1分)
第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质量评估卷(学生版+教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