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重点校202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五)(答案)

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模拟卷05答案
1.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我国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在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中下游、辽河上游和长江下游等地均有分布,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呈现多元起源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华夷有别和神话色彩浓郁,排除C、D两项。
2.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这一措施在鼓舞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B项正确;奖励耕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什伍连坐法是在国家的基层社会中实行,对我国封建专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排除C项;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
3. A 解析:材料“秦始皇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A项正确;君臣共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尚礼节用不符合其理念,排除C项;革故鼎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 B 解析:据材料“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形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B项正确;贵儒尊道与材料“归于统一”不符,排除A项;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并不是“融合为一”,排除C项;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考试手段,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5.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到500年是我国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由北方流动到南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政权的更替是人口南迁的因素之一,而不是人口南迁造成了政权的分裂更迭,排除B项;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加速了人口的南北失衡,排除D项。
6. A 解析:据材料“到了宋代,经过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等,最终在程颢、程颐时理学得以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经过二程等人的努力,儒家吸收佛教、道教等学派的思想主张,发展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称之为理学,理学的发展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A项正确;理学把儒家伦理道德提高到天理的高度,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而不是世俗化,排除B项;宋朝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高度体系化,而不是民间化或实用化,排除C、D两项。
7.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已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项正确;宋朝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排除A项;宋朝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排除B项;宋代出现交子,排除D项。
8. A 解析:据材料“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于国家何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大夏反对效仿郑和下西洋的理由在于,这样的活动会浪费钱粮,造成军民伤亡过多,会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传播的是中国文化,而非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排除B项;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打开了殖民者进入中国的通道,而非郑和下西洋,排除C项;材料中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是巨大的财政负担,并未体现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排除D项。
9. C 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而农业停滞不前,加之资本无突破,使得中国农业和农民充满危机,这些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导致农民起义屡屡爆发,C项正确;反清复明思想同材料无关,排除A项;“废除”说法错误,清朝重农抑商的传统仍然存在,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10. B 解析:据《清朝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是西藏地区,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故B项正确。
11.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三司使、通判出现于宋朝;中朝尚书令、郡守、太尉出现于汉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出现于明朝;监察御史、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出现于清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C项正确。
12. A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撞击敌舰、台湾军民的抗日、义和团运动都体现了救亡图存的主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思想启蒙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图片所示的内容体现出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抵抗,未体现出政体变革,故C项错误;三幅图片的主题与学习西方无关,故D项错误。
13. B 解析:图片所示为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内部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产物,因此该图可以用来说明洋务运动的开展,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北洋军阀无关,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14. 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月11日兴起于广西金田,后定都天京(南京),而材料图片所示的革命力量控制区域显示广西是11月7日,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于19世纪末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而材料图片所示的革命力量控制区域并不包含山东地区,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兴起于湖北武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其中包括云南、四川、陕西、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与材料图片所示的革命力量控制区域相符,由此可知该图是辛亥革命形势图,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广州出发,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战场,击溃吴佩孚主力后,北伐军一路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与材料图片所示的革命力量控制区域并不相符,故D项错误。
15.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瀛寰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也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B项正确;《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 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排除A项;《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排除C项;《海国四说》是梁廷枏(楠)以“筹海防夷”为目的的著叙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排除D项。
16. C 解析:据材料时间“1942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不属于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1942年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不属于局部抗战时期,且材料未反映出抗战的艰苦,故B项错误。据材料“苏中地区的武工队……‘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可知,在敌后战场,抗日军民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杀敌方式,体现了抗日军民智勇双全,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敌后战场的斗争,不是正面战场,故D项错误。
17. D 解析:材料描述了人们呼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在1937年,上海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与材料中国民党政权的颠覆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940年,上海处于日军控制之下,共产党的主力在敌后战场,当时上海不会出现大量人民欢迎共产党的场景,故B项错误。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在广大的农村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政权仍然存在,与材料中国民党政权被颠覆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时有鼓吹之汽车疾驰而过……‘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国民党在上海的统治瓦解,人民积极地欢迎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故D项正确。
18. A 解析: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反动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蓄意制造混乱和困难”“积极运粮支援上海的经济斗争,使上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17亿公斤粮食,保障了粮食战争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反映了党和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稳定了上海的物价,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计划经济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畅达,排除C项;材料强调是稳定物价,巩固政权,“物资充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9. D 解析:材料未体现中国工人阶级坚持平等友爱的阶级情谊,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故B项错误;“廉洁奉公”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故D项正确。
20. B 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年底,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故B项正确;“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C项错误;材料与脱贫攻坚的胜利无关,故D项错误。
21. B 解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B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与人民当家作主无关,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排除C项;这一“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D项。
22.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提出的理论,在中共十四大上把它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项。
23.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农业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定居的出现和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大量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逐渐产生,部落的贫富分化逐渐明显,阶级产生,调和阶级矛盾的国家机器产生,文字出现,最终人类文明形成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特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对外扩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
24.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内的几条重要的驿道连接了帝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帝国交通便利了各地之间和对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交通状况的比较,无法得出交通状况改善的结论,排除B项;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25.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西欧封建社会封臣的效忠誓词,由此可知它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26. B 解析:据材料“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可知,马其顿征服埃及后,促使了埃及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成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由此可知战争促进了文化交融,B项正确;神话的迷信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东西文化多元一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法老政教合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7. C 解析:据材料“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并结合数据变化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茶叶、咖啡等进口货物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C项正确;圈地运动使得很多失地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劳动力,使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材料所示的数据变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亚洲货物价值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
28. A 解析:据材料“……专制时代的国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统治国家;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与材料“开始”不符,排除B项;18世纪20年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1832年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排除D项。
29.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动力发生根本性变化,应用到冶炼业使生产效率提高,生铁产量大幅增长,因此生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与蒸汽动力的使用密不可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排除D项。
30. C 解析:据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人民通过武装革命建立巴黎公社,又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政治机构,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正确;巴黎公社主要由工人阶级组成,并未发动农民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巴黎公社早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排除D项。
31. C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而出现垄断组织的现象,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
32. C 解析:据材料“社会主义文献”“工人共同的纲领”可以判定,恩格斯评价的是《共产党宣言》,故选C项。
33. A 解析:通过殖民扩张,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故选A项。
34.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而表格所示的数据正是列强瓜分非洲的表现,因此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C项。
35. 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因此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持战后的秩序;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推动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故选B项。
36. D 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的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37. C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以拖拉机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较快,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A、B两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38. A 解析:1956年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时有起伏,其主要原因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故选A项。
39. D 解析:图片所示的内容反映了在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下,发达国家通过“剪刀差”“规则制定”等手段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D项正确。
40. 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这说明了在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故A项正确;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不能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B项错误;虽然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挑战,但它并没有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故C项错误;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故D项错误。
41. (1) 方针:偃武修文。策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说明:唐朝政府先后以武力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管理。
(2) 政策:政教合一。措施:册封达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3) 共同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
42. (1) 地位: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天主教在各国享有特权;拥有庞大的经济势力。
(2) 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争取城市自治,要求减免赋税负担。
(3) 条件: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模拟卷05
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所示的内容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部分文化遗存及地域分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
特色 文物 铜镜 彩陶盆 蛋壳黑陶杯 玉龙 玉琮
分布 黄河上游 黄河中游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A. 分布高度集中 B. 呈现多元起源
C. 体现华夷有别 D. 神话色彩浓郁
2. 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这样的变法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下列能佐证该观点的变法措施是( )
A. 奖励耕织 B. 奖励军功
C. 什伍连坐 D. 推行县制
3. 我国从原始社会起就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死是由阳世转到阴间生活。秦始皇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他的陵墓设计理念最有可能体现( )
A. 皇权至上 B. 君臣共治
C. 尚礼节用 D. 革故鼎新
4. 吕思勉指出,先秦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一个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其中一条是“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贵儒尊道 B. 尊崇儒术
C. 三教合归儒 D. 八股取士
5. 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草原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这一变化( )
A.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造成了政权的分裂更迭
C.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加速了人口的南北失衡
6. 面对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儒家知识分子不断改造和完善自身理论。李翱提出“复性说”,复兴儒家内“性”外“命”之学;韩愈继承和发展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强调“性”与“情”的相互统一。而到了宋代,经过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等,最终在程颢、程颐时理学得以形成。从中可知,儒家知识分子力图使( )
A. 儒学哲学化 B. 儒学世俗化 C. 儒学民间化 D. 儒学实用化
7. 黄道婆,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人,后流落到崖州,学得当地植棉、轧花、弹花、纺纱、织布等技巧。在元朝元贞年间回乡,回乡后传授乡里,使上海在此后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在她逝世后,乡亲们建造了黄母祠来纪念她。下列关于当时社会生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起来
B. 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普及
C. 已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D.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8. 明宪宗时期曾派人查阅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寻而不得。原来是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率先寻得,藏了起来。问及缘由,刘大夏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于国家何益?旧案虽在,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究其有无耶?”刘大夏“拔其根”的原因是郑和下西洋( )
A. 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 B. 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
C. 打开了殖民者进入中国的通道 D. 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9. 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中国跌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之中。农业停滞不前,人口却节节攀升,加之资本无突破,使得中国农业和农民充满危机。危机导致了( )
A. 反清复明思想兴起 B. 重农抑商的传统被清朝废除
C.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D. 清朝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0. 下图所示为《清朝疆域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清朝在☆地实施的举措是( )
A. 签订《尼布楚条约》 B. 派遣驻藏大臣
C.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 实行盟旗制度
11. 中国古代职官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下表所示的职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参知政事、三司史、通判
② 中朝尚书令、郡守、太尉
③ 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④ 监察御史、军机大臣、两江总督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2. 下列所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和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运动
A. 救亡图存 B. 思想启蒙 C. 政体变革 D. 学习西方
13. 右图所示为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内部场景。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鸦片战争的起因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甲午战争的危害 D. 北洋军阀的割据
14. 下图所示为近代某一革命运动形势图,图中深色部分为革命力量控制区域。据此判断该图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B.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C. 辛亥革命形势图 D. 国民革命军北伐形势图
15. 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学术著作。其中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的是( )
A. 《四洲志》 B. 《瀛寰志略》 C. 《海国图志》 D. 《海国四说》
16. 1942年,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作掩护,组织袭击或伏击,创造了“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的有生力量。这反映了( )
A. 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B. 局部抗战的艰苦卓绝
C. 敌后军民的智勇杀敌 D. 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17. 下面所示的日记最有可能写于( )
五月二十七日 上海 时有鼓吹之汽车疾驰而过,喊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 ——《竺可桢日记》
A. 1937年 B. 1940年 C. 1945年 D. 1949年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反动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蓄意制造混乱和困难。陈云通过周密的调查、详尽的计算,要求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及东北等解放区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运粮支援上海的经济斗争,使上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17亿公斤粮食,保障了粮食战争的胜利。这一事件反映了新政权( )
A. 谙熟市场规律应对有方 B. 计划经济建立优势明显
C. 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畅达 D. 国民经济恢复物资充裕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学技术人员和干部,在油田开发最艰苦的时期,提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这展现出中国工人阶级( )
A. 平等友爱的阶级情谊 B. 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
C. 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D. 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20. 20世纪80年代初,下图所示的歌曲风靡大江南北,唱遍大街小巷,唱出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人们的感受源于(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改革开放的实施
C. 小康社会的建成 D. 脱贫攻坚的胜利
21. 某学者评价道:“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这一“构想”( )
A.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B. 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C.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D. 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
22. 某学者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被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3. 观察下面所示的示意图,空白处最适合的内容是( )
A. 人类文明的产生 B. 文明的多元特点
C. 古代文明的扩展 D. 古代文明的交流
24.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其中,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表明,驿道的修建( )
A.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改善了落后的交通状况
C. 推动了丝绸之路开通 D. 便利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25. 《西方社会史》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段叙述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 )
A. 庄园与农奴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不断强大的王权 D. 城市自治运动
26. 在埃及神话中,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享受生命的永恒。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由此可见( )
A. 神话都具迷信色彩 B. 战争促进文化交融
C. 东西文化多元一体 D. 埃及法老政教合一
27. 下表所示的内容为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 圈地运动 B. 三角贸易 C. 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
28. 某学者认为,英国是第一个把国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国家。它解决了专制时代的固有矛盾:专制时代的国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统治国家;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这种变化开始的标志是( )
A. “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
29. 下图所示为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示意图。生铁产量的不断增长( )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示意图
A. 与蒸汽动力的使用密不可分 B. 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
C. 催生了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 D. 得益于电力的广泛使用
30.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
C. 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31.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涌现了如洛克菲勒、古尔德、范德比尔特、卡内基及摩根等一批大亨。这些商业巨子在铁路、石油、钢铁等产业中崛起,并积累了惊人的财富。1861年,美国只有3个百万富翁,而到了1900年就增加到4 000名。该现象的实质是(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财富资源的猎取
32. 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他评价的是(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3.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以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以上说明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是( )
A. 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B. 是亚非地区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C. 使得亚非地区丧失了大量健壮劳动力
D. 使亚非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4. 下面所示为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时间最有可能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 700
法国 360 3 650
德国 100 1 470
比利时 90 3 000
葡萄牙 80 900
A. 18世纪中期 B. 19世纪中期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5. 写有威尔逊大名的广场、街道、火车站和公园遍布欧洲,墙报呼吁:“我们要威尔逊式的和平。”群众狂热地呼喊:“美国万岁,威尔逊万岁!”这种现象真实反映了( )
A. 威尔逊给欧洲带来了和平 B. 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
C. 欧洲群众对威尔逊的崇拜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36.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里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别是( )
A. 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B. 资产阶级改良、无产阶级革命
C. 民族革命、国内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7.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它主要论证的是( )
A. 拖拉机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大 B. 工人们战斗热情空前高涨
C. 苏联工业化建设成果巨大 D. 苏联坦克质量好性能优越
38. 右表所示的内容是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127.6
1957年 105.0
1958年 141.2
1959年 124.7
1960年 133.2
A. 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
B.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
C. 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
D. 美苏争霸影响农业的发展
39. 右图所示的内容反映的问题实质是( )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战
B. 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弊端显现
D. 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指出2021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排名第一;位居其后的分别是美国和日本,它们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59 570件、50 260件。这说明( )
A. 当今时代下,中国的影响力扩大
B. 中国的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美国已经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
D. 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已被打破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打败了在北方称霸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疆域空前广大。唐朝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以通使、和亲、册封、互市等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策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进行招抚,从而达到“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目的。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清朝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仍然沿用元明时期的政教合一的政策,但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革除这一制度中的弊端。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册封五世达赖,并恩赐金册金印,形成了达赖喇嘛必须经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定制。特别是乾隆时期,他对西藏原有的政教合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金瓶掣签”制度的出现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出台。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和对宗教势力的合理掌控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和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许安平《从元清两代民族政策对比看民族关系状态的重要性》
(1)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策略。结合所学知识,以唐朝与突厥的关系为例加以说明。(4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3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共同影响。(3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3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4分)
1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重点校202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五)(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