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民族英雄”开展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制作的人物资料卡,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民族英雄是( )
籍贯:福建侯官人 官职:湖广总督等 主要成就: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魏源 D.陈化成
2.有资料表明,1840﹣1864年,广州的港市地位步入了衰退期。1853年起,广州外贸中心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导致广州港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D.第二次鸦片战争
3.截至2020年12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导致铜像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俄、日 B.英、法 C.美、日 D.俄、德
4.下面是小刘同学制作的时间坐标轴,据此分析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清朝阶级矛盾的加剧
C.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 D.列强野蛮的经济掠夺
5.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见下图),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要求 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6.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
A.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 B.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C.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7.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8.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10.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  )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11.甲午战后,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由“贸易+特权”转变为“投资+特权”。这一转变是因为( )
A.“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B.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完成了反帝任务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思想解放
13.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下表可得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是( )
活动 代表人物 目标 具体措施
洋务 运动 李鸿章 张之洞 自强 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戊戌 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 变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
A.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都追求政治民主化
C.都采取学西方的措施 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
14.历史老师在复习“义和团运动”时先后作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反映义和团( )
A.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B.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C.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D.抵抗外来侵略决心
15.从下图中能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签订《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16.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17.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18.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孙中山病逝时,世人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一幅挽联为“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据此上联判断孙中山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统治
C.禁锢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0.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时 间 变 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府院之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21.辛亥革命后,有些地方人士谈到孙中山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甚至视共和与帝制无甚区别,且时以帝制之观念解释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封建帝制尚未废除
C.民主宪法尚未制定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2.袁世凯上台之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总统有公布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统帅全国海陆军等权力。这一做法( )
A.提前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C.旨在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D.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23.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运动,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

A.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B.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C.推动了中国的科学研究 D.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
2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有人形容该时期是“黑暗中孕育光明的时代”,下列与“光明”有关的事件有( )
①五四运动②新文化运动③中共一大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在当时死气沉沉、风雨如晦的社会政治空气下开始了具有开创性而富于成效的启蒙工作”。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独秀
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27.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8.学校为纪念五四运动,计划于5月4日开展“无奋斗·不青春”系列主题活动,八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绘制手抄报参加活动,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在手抄报中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暂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反对帝制,拥护共和
29.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30.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一系列口号和主张( )
A.是资产阶级近代化的探索 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D.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6分,第33小题8分,共40分)
31.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1842年8月29日 1895年4月17日 1901年9月7日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材料三: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四:一个时代责任。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请回答:
(1)解读材料一中的场景,说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中其中任何一件发生的大事及其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请说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中这位中学生写的作文,思考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最能考验公民的是什么?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32.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摘编自《民报》
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新诗 140 101
小说 34 15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俄国研究 4 41
国民革命 0 13
世界革命 0 2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3.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组”。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试卷第8页,共9页
1.A
【详解】根据材料“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关天培是清朝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鸦片战争中牺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魏源与图示人物年谱不符,排除C项;陈化成是晚清抗英名将,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唯一城市,《南京条约》签订后,其他通商口岸开放使得广州外贸地位下降,并且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兴起影响了广东的社会稳定,1853年起,广州外贸中心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详解】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十二生肖丢失,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项正确;火烧圆明园的只有英法联军,与俄、日、美、德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瑷珲条约》割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给俄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中国领土的史实,即体现了中国领土主权丧失的史实,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遭到冲击并逐渐瓦解,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赔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而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清朝阶级矛盾加剧,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清朝阶级矛盾加剧的现象,排除B项;这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体现在占领市场、掠夺原材料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理想,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脱离了社会现实;《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流于空想。B项正确;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资政新篇》,排除A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要求,《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近代化的要求,排除C项;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而非《资政新篇》,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了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是与之对立的政权,要维护清朝统治,必须满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也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项正确;ABC三项是以往农民战争中曾经具有的特点,排除ABC项。故选 D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以及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派遣留学生,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的思想,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据题干“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可知,洋务运动能体现题干这一观点,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人民纷纷参与到反帝斗争中,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B项正确;民族危机逐渐严重,排除A项;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与“反帝爱国斗争”无关,排除C项;“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不能反映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由于1894年是旧历的甲午年,故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辛亥年是1911年,辛丑年是1901年,戊戌年是1898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战后,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由“贸易+特权”转变为“投资+特权”,说明甲午战后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而这一转变是因为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而适应了帝国主义时代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D项正确;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各国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在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已经取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排除B项;甲午战后,列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使得中国面临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过渡的危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
13.C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而戊戌变法进一步学习西方,不仅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因此两者都采取了学西方的措施,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支持,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并没有追求政治民主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以失败告终,都没能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教学设计高潮由“抗击八国联军”调整为“在‘扶清’的口号下,帮助清政府抗击八国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义和团兴起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主要体现在所有与西方有关的都反对和排斥,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强调降神附体、刀枪不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封建迷信色彩,排除C项;材料所述教学设计的调整主要体现了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不仅仅是要体现出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中出现的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D项正确;材料图片中没有体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图片中没有体现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没有体现签订《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民生”,C项正确;梁启超 、康有为 、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关注并提出“民生”,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此,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是将介石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9.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排除A项;禁锢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农户和耕地面积在1914年到1918年大幅度减少,荒地面积增加,军费开支巨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军阀纷争有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土地荒芜,故B项正确;北洋时期的府院之争有两次,一次是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之争,另一次是冯国璋总统与段祺瑞总理之争,A项和材料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项错误;1914年到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C项错误;1914年到1918年没有出现农民战争,故D项错误。综上故选B。
2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正是这一思想,使辛亥革命后,有些地方人士谈到孙中山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甚至视共和与帝制无甚区别,且时以帝制之观念解释共和,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帝制已经废除,1912年制定了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是体现封建思想的强大而不是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根据材料“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总统有公布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统帅全国海陆军等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制定的,而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说明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是为独裁、称帝做准备,A项正确;材料所述袁世凯上台之后做的一系列事情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这时期还未复辟帝制,即还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B项;窃取革命的果实的根本目的是为独裁、称帝做准备,因此材料所述做法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排除C项;“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是其独裁专制的表现,而不是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间门。题干漫画“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对旧道德三从四德进行批判”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运动--新文化运动,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A项正确;题干漫画没涉及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推动了中国的科学研究, 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等作用,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它宣传民主和科学,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了;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这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府,排除④,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5.D
【详解】根据材料“1915年《青年杂志》”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梁启超也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而不是蔡元培,排除C项。故选D项。
26.A
【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项不是开始的标志。故选A。
2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都属于中国民族主义革命,它们的任务是相同的,因此性质也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C项正确;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只适用于辛亥革命,排除A项;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只适用于五四运动,排除B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只适用于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声响彻云霄,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A项;“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也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斗争的彻底性。选项C符合题意;革命的复杂性,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制度的创新性,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B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没有爆发,D排除。故选C。
30.C
【详解】根据材料“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等口号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加深,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地主阶级的探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所述运动和口号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1.(1)事件:1842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口号:“自强” “求富”。
原因:李鸿章推动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管带:邓世昌;
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等。
(4)考验公民:责任
对国家的责任: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29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中英《南京条约》,对应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一“1895年4月17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1895 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根据材料一“1901年9月7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口号: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自强” “求富”。
原因:根据材料二“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可知,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李鸿章推动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管带:管带:根据材料三“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海战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对战争认识不足,一味避战求和;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的封建制度等。
(4)考验公民:根据材料四“一个时代责任。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可知,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最能考验公民的是时代责任。
对国家的责任: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
32.(1)作用: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宣传变法思想的需要。
(2)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
(3)变化:由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
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变化:从学习的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作用: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
【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一“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可知,《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是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原因:根据材料一“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爱国志士纷纷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时务报》揭示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畅言变法,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在推动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
(3)变化:根据材料三可知,1920年9月前发表的思想启蒙方面的文章是65篇,文学、新诗和小说方面的文章分别是39、140、34篇,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是1篇,俄国研究是4篇。1920年9月后思想启蒙、文学、新诗和小说方面的文章分别是2、10、101、15篇,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研究方面的文章是79和41篇。所以说《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是由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说《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报刊宣传的内容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所以说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是从学习的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
33.(1)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详解】(1)根据材料一“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是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根据材料二“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可知,李大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根据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可知,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