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上册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级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该材料反映英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权 B.通商口岸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2.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
A.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 B.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
C.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D.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
3.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托古改制 D.三民主义
4.“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 )
A.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拉开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5.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三点原则:第一,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第二,不能全盘否定;第三,注重其推动历史的作用。下列史事符合第一条原则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B.抗击英法洋枪队执行反帝的任务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6.咸丰十一年(1862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我国的海外市场 B.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抵抗外敌侵略
C.发展近代工业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D.顺应广大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思想
7.它“一方面将自己的支点建立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学的“致用”基础上, 一方面将另一个支点奠基在西学的“实用”价值上”。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东南互保
8.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英勇的中国军民也不断掀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下面是某位同学做的相关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 )
A.郑成功驱逐殖民者收复台湾 B.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C.刘永福率台湾人民武装抗日 D.杨靖宇率东北抗联牵制日军
9.下表为1895年5月2日十八省举人组织的“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是( )
一、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
二、迁都西安,以对日赔款改充军费,决不求和
三、选将、练兵、购械,与日本续战
四、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力行富强、养民、教民之法
A.拒签《马关条约》 B.学习西方技术
C.推进变法革新 D.挽救民族危亡
10.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面这首竹枝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①皇帝制度结束 ②共和政体飘摇 ③政局更迭频繁 ④民权实现平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 D.欧洲列强退出中国市场
12.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项目年 1860 1894 1913
机制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5.17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3.1921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不要把五四运动纪念日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下列不属于“五四新意义”的是( )
A.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C.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追求真理的伟大觉醒
D.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学生作出以下总结:
①新的思想引领了中国救亡运动②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改变了近代以后的方向和进程④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下面一些同学的补充中,正确的还有( )
A.有了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B.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15.“它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这使党能够团结各民主阶级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16.下图是发表于1931年的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漫画,据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B.时人已经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
C.中国局部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7.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下列历史记忆中属于“延安记忆”的是( )
A.秋收起义的爆发 B.《论诗久战》的撰写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评论中国战场的一次会战说:“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此次大捷。”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9.下图是抗战时期一次重要战役的示意图。下列对这一重要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是抗战时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B.是抗战初期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C.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D.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
20.1942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颁布了《淮北苏皖地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其中规定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上者判处死刑或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下者根据数额多少分别判处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这一条例意在( )
A.改变干部管理方式 B.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C.壮大红军社会基础 D.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21.“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挺进2400多公里,收复城镇50多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万人,俘虏日军6470人,缴获步枪1.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挺,火炮160门,坦克12辆,汽车606辆,飞机3架;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伤亡6.7万多人。”上述材料数据最能说明( )
A.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B.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兵力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作出巨大贡献
22.中共中央基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为( )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3.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地契约,“使农民站在合法和有理地位”。这一指示反映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B.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抗日战争促使了土地政策调整
D.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24.1946年冬,由于美国在北京的驻军军纪败坏,爆发了“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下列口号符合这一运动特征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25.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说:“战争不能继续在内线打了,我们解放区负担不起。只有把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我们才能取得主动权。”为此,晋冀鲁豫解放军( )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进行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26.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知,这次会议决定 ( )
A.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争取抗战最后胜科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问题,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要完成的任务,实施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下列属于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而采取的措施有( )
A.“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C.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8.1950年,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评价某事“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银元之战 C.“一五”计划 D.米棉之战
29.在某一历史时期:中苏贸易额始终维持在高位,在所有进口货物中,生产资料占部绝大比重,这一时期应是(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C.“五年计划”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0.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
A.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31.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名为《铲掉田坎,连成一片》,此画反映的事件( )
《铲掉田坎,连成一片》
A.旨在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B.出于稳定全中国物价的需要
C.促进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D.有助扩大农民生产的自主权
32.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做好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力培养、训练新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这一要求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推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D.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 B.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C.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34.下图为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5.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这一规定( )
A.有利于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6.被至1985年6月,我国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放开肉类销售价格,大中城市的蔬菜价格也已全部或部分放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国家放弃宏观调控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37.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 )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38.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紧接着《深圳特区报》也连续发表《要敢闯》等八篇重点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3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人力资源不再更多依靠政治立场坚定和革命斗争经验丰富的“将军大使”或“职业革命家”,而是依靠大量具有高超外交技巧的“职业外交家”和一大批“职业企业家”,下列项中,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
C.是日内瓦会议取得的成果 D.彰显了中国特色外交的辉煌
40.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41题28分,42题12分,共40分。
41.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之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与民族扩张,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解。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90年代 戊戌变法运动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光绪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学者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文学等
(2)概括上述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并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画报》封面发展史
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自1950年7月创刊之日起,其封面完整串起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片段。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画报》封面节选
1950年11期丰盛的稻子 1951年02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1953年01期鞍钢正在浇铸钢锭 1955年12期合作社社员的喜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20世纪50年代前期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列举为完成这些任务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
(2)为1992年《人民画报》设计一期封面(不用写期号),并写出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英商归英国自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商在中国犯事,归英国管理。结合所学可知,领事裁判权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这项特权与材料相符,D项正确;协定关税是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获得,其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这与材料“交涉狱讼之事”不符,排除A项;传教是传播宗教,与材料“交涉狱讼之事”“英商”等不符,排除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不涉及第三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于是希望通过修约,扩大在华利益,D项正确。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也是列强修约的原因之一,但与设问“意在”,强调本质方面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而是强调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而是强调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排除C。故选D项。
3.A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可知,该思想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提出,即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A项正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答】根据“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可得出这场革命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重新起用汉族地主官僚,从而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C项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学习西方的影响,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符合材料中的第一条原则,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鲜明的近代风格,是农民阶级的产物,排除A项;抗击英法洋枪队执行反帝的任务和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都属于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符合材料中的第三条原则,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6.B
【解答】根据材料“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外国侵略。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目的,同时洋务企业产品也没有出口,排除A项;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外国侵略,而不是发展近代工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期间只是少数洋务派开展的,而大多数中国人救亡图存思想是在甲午战败后兴起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解答】根据材料“一方面将自己的支点建立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学的‘致用’基础上, 一方面将另一个支点奠基在西学的‘实用’价值上”可知既强调中学为体,又强调西学为用,属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东南互保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驻台南,在分割台斗争中领导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抵抗,C项正确;明朝末年,郑成功驱逐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领导军民抗击倭寇,领导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沉重的打击了倭寇的侵略气焰,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率东北抗联牵制日军,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解答】根据材料“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决不求和”“与日本续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发点在于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公车上书的背景之一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B项;推进变法革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解答】根据材料“都城一洗帝王尊”,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首竹枝词体现的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皇帝制度,根据材料“政局纷纷类弈棋”“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飘摇、政局更迭频繁,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后并没有实现民权平等,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新注册的公司增多,资本总额大大增加,说明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短暂春天”,C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并未形成完成体系,排除A项;此时仍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而非国民政府,排除B项;欧洲列强只是暂时无暇东顾,并未退出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60—1913年(中国)。根表格数据看出,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比重不断上升,手织布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外国资本的相关数据,不能体现外国资本的地位,排除A项;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数据不能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排除B项;近代我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材料强调五四运动的新意义,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属于其爱国运动的范畴,不属于新意义,符合题意,A项正确;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属于其新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追求真理的伟大觉醒强调其追求真理,属于新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强调人民的伟大斗争,属于其新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新的思想引领了中国救亡运动,中国有了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A项正确;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排除C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解答】根据材料“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可知,为大革命做准备,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是中共三大,C项正确;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不是联合国民党,排除A项;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没有制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答】根据漫画的题目和漫画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信息可知,作者将九一八事变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相联系,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下,九一八事变并未国际被广泛关注,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但漫画强调九一八事变与国际形势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B项正确;秋收起义在湖南,排除A项;渡江战役与南京有关,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此次大捷”可知,这场会战是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938年1~6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图中战役地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百团大战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C项正确;抗战时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百团大战1940年爆发,不是抗战初期,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是太原会战,主要发生在山西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解答】根据材料“1942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颁布了《淮北苏皖地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其中规定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上者判处死刑或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下者根据数额多少分别判处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分子进行制裁,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惩治贪污分子,而不是改变干部管理方式,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惩治贪污分子,而不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排除B项;壮大红军社会基础,与材料主旨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的中国及世界。据材料“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帮助反法西斯盟国收复大量失地、缴获大量物资、消灭大量日军,同时中国军队伤亡很多等信息,可知,该材料最能说明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作出巨大贡献,D项正确;协约国是一战时期的,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军队的境外作战,不是国内作战,排除B项;中国军队的境外作战只是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的依据之一,仅据材料不能完全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根据材料“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共认为当前的任务是保证和平,实现民主和统一,C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认为当前的任务是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时,最大的任务是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排除B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与美英不是盟邦,排除D项。故选C项。
23.B
【解答】根据”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地契约“可得出这一政策中的方式途径多样,并且强调法理性,反映出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B项正确;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抗战已经胜利,排除C项;D项太绝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4.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发生了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结合所学,这一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也即反对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迫害民主进步力量和国统区的经济危机,D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的口号,排除A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使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C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6.A
【解答】根据“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可知,这次会议要求将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A项正确;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三大改造中,排除B项;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土地革命期间,与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无关,不是这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排除D项。故选A项。
27.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属于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期间,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8.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0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50年上海某民族资本家评论中共用政治力量平息了六月银元风暴,这次用经济力量就解决了。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调集全国物资到上海等大城市,运用市场规律平息物价风潮。D项正确;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材料时间和题意不符,排除A项;“银元之战”是中共运用政治力量平息的,排除B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
29.C
【解答】根据材料“生产资料占部绝大比重”可知,1953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化,且此时中苏处于友好关系,大量进口苏联的生产资料,C项正确;A时期主要是恢复经济,不会大量进口生产资料,排除A项;B时期时,中苏贸易额并不高,排除B项;D时期中苏关系破裂,排除D项。故选C项。
30.D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历史信息,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的缓和,D项正确;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B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31.C
【解答】根据材料“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名为《铲掉田坎,连成一片》”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新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农业上通过走合作社的道路变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私有制宣告结束,集体经济开始,材料中的漫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生产关系包含三要素,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制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1950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材料漫画与稳定全中国物价无关,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助于扩大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32.D
【解答】根据材料“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1952年,排除A项;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3.D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三线建设涉及的地区是西南、西北,涉及的内容是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西部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排除A项;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比例进行调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三线建设的作用,排除。故选D项。
34.C
【解答】根据材料,与1978年相比,1986年北京郊区从事工商业等方面职业的男户主所占比重大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进行多种经营。1986年从事工商业等方面职业的男户主所占比重大大上升正是农村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突破的结果,C项正确;A项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郊区农村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35.A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85年中国政府规定不再对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而是根据情况不同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说明当时政府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这样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的做法释放农村经济活力,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所有制结构问题,材料涉及政府对农产品态度问题,排除C项;据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6.A
【解答】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1985年6月,我国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放开肉类销售价格,这一时期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城市的蔬菜和肉的销售逐渐放开,A项正确;题干中没涉及国企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宏观调控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手段,不曾放弃,排除C项;市场经济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37.D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的宪法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凸显人民政协的作用,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材料的内容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1954年确立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B项史实错误,2001年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38.C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敢闯》《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出现,说明人们思想获得解放,究其原因是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十三大提出来的,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9.B
【解答】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表明中国的外交从依靠“将军大使”或“职业革命家”到依靠有高超外交技巧的“职业外交家”和一大批“职业企业家”,这符合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外交也更加主张和平与发展了,B项正确;中国外加依靠力量的变化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不是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 召开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体现中国外交依靠力量的变化,不涉及具体的外交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40.B
【解答】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大局的历史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了这一矛盾的变化,B项正确;2021年起,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阶段,材料时间为2017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用“已完善”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的立足点是国内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41.(1)战争:鸦片战争;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3)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中国共产党始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抗战的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抗战正确战略的提出和引领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在长期艰苦的抗战中逐步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战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4)原因: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军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给予盟军重大支持;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解答】(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842年(中国)。第一小问战争:根据材料一“ 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之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与民族扩张,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指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主题: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救亡图存,各阶级、阶层不断向西方学习。如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所以,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意义:据材料二“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作用:根据材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可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根据材料“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始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抗战的政治领导核心;根据材料“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抗战正确战略的提出和引领者;根据材料“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可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在长期艰苦的抗战中逐步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可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战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4)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可得出,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军的主要兵力、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及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方面补充。
42.(1)主要任务:巩固人民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重大举措: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颁布1954年宪法、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等(任意五点即可)
(2)封面:1992年的封面:邓小平表南方谈话。
理由:为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封面:1992年十四大召开图片。
理由: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封面: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会晤图片。
理由:双方达成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
【解答】(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纳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中国。
主要任务: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巩固人民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重大举措:根据材料“丰盛的稻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以及一五计划等史实可分析出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颁布1954年宪法、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等(任意五点即可)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92年的中国。
封面:结合南方谈话可知,邓小平表南方谈话。
理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封面: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十四大召开图片。
理由:结合十四大的内容可知,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封面:结合“九二共识”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会晤图片。
理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双方达成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上册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