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含解析)

2023—2024年度
平高教育集团湖南六校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4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并不试图直接统治周的所有领土,而是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内外服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因此这是分封制,B项正确;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制度,排除A项;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此时并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 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 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些均反映了国家对工商业经济的干预与控制,B项正确;“官(管)山海"“平籴法”未涉及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发展的情况,且管仲所在的春秋时期尚未建立封建经济模式,排除C项;商鞅实行的是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3.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图所示,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 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B. 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C. 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D.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三公九卿”等可知,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如建立皇帝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度,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D项正确;制度建设不是暴政,材料信息与暴政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颁布推恩令,尊崇儒术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秦朝时铁犁牛耕继续发展,小农经济进一步确立,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些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
A. 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B. 儒佛道的“三教合归儒”
C. 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盛况 D.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材料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儒学之间的借鉴及发展,反映了当时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项正确;A项仅涉及佛教,且不能体现材料主旨信息,排除A项;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外交流的盛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 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 )
A. 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 增添了政治活力
C. 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 消除了门第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可知,唐朝时期,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对于科举中的进士,都十分推崇,这反映出科举考试深刻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增添了政治活力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女性家庭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这一时期门第观念并未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下表是北宋前期宰相任职情况表。这说明宋代( )
任用人数(人) 平均任职年限(年)
宋太祖时期 6 2.8
宋太宗时期 9 2.3
宋真宗时期 12 2.1
宋仁宗时期 23 1.95
A.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B. 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 官僚政治体系日益完善 D. 皇帝权力日益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前期,宰相平均任职年限在降低,任用人数在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帝对宰相的任用权力扩大,反映了皇权加强,D项正确;士大夫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仅凭宰相一个职位不体现冗官,排除B项;宋代官僚政治体系日益完善,但仅凭宰相的平均任职年限看不出这一点,排除C项。故选D项。
7. 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东北,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个机构是( )
A 乌里雅苏台 B. 乌思藏都司 C. 奴儿干都司 D. 澎湖巡检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前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对东北(女真)的管理上,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C项正确;乌里雅苏台即指驻乌里雅苏台城定边左副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之辖区,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乌思藏都司是中国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今中国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
8. 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 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可知,18世纪末,中国一部分农产品是为了贩卖而生产,反映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紧密关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生产的衰退,排除A项;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未被废除,排除B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 张海鹏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林则徐 D. 徐继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初期进行的“虎门销烟”运动,这个运动有林则徐主持,C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徐继畬”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开明知识分子,主张向西方学习,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輶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反映出( )
A. 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 B. 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 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 D. 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后期。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日益加深的边疆危机,强化了近代史地学家深刻的忧患意识,促使中国史地学的发展,D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的限制较多,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中西史学观念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重点突出的是近代史地研究著作数量的剧增,并非康雍乾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 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 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清朝中央政府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而一批地方官员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清朝中央政府因为地方官员的反对而改变初衷,反映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受到挑战,B项正确;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排除A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最终仍然未能摆脱被推翻的命运,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1年的中国。据题干“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及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A项正确;二次革命是1913年讨袁的斗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6开始北伐,与材料时间时间不符,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
A. 清政府推行新政 B. 同盟会宣传革命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革命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的信息可知,这些报刊杂志活跃在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C项正确;清末新政发生在20世纪初,在清政府统治的末期不可能在报刊杂志上出现这么多违背传统的字眼,排除A项;“同盟会宣传革命”也是发生在清政府统治末期,材料中的字眼不可能在报刊杂志上这么多地呈现,排除B项;国民革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不可能成为材料中字眼见诸报刊地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 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 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 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后到处谈新思潮,到处都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近代国人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社会新思潮的传播,并未涉及科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开启了”,排除C项;倡导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
A.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 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 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三则材料展现了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等,故最适合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B项正确;社会各阶层的范围扩大了,主要是无产阶级,排除A项;只有第一则材料涉及外交,排除C项;学习俄国并未否定传统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如表所列事件中获得的启示是( )
革命活动 方式 结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中国国情,走向农村 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 根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照搬苏联经验,打正规战 失败
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 根据敌强我弱现实制定战略战术 胜利
A. 坚持进行武装斗争 B. 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 建立统一战线组织 D. 坚持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相关历史事件的结果可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失败,“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制定战略战术”成功,可知,中国革命需要结合中国国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均涉及武装斗争,但是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据材料无法得出坚持进行武装斗争的认识,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建立统一战线组织的认识,据材料得出的启示是:近代革命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排除C项;材料信息均涉及武装斗争,材料信息与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以后,两汉时期的皇帝常亲自到孔子故居祭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汉代以察举制度选官,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学生。汉元帝即位后,儒生地位进一步提高,朝廷主要机构里充斥着儒生官员。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到两汉时期,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摘编自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材料二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尊崇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并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
【答案】17. 原因: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王莽对儒学的推动和对儒生的重用;察举制度的实施;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发展;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 影响: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18. 不同:吸取佛老思辨思想;以“理”为万物本原;关注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内圣”;重视《四书》。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两汉时期(中国)。两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的原因根据“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得出是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根据“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得出王莽对儒学的推动和对儒生的重用;根据“汉代以察举制度选官,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学生”得出察举制度的实施;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发展;根据“ 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得出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 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与汉代儒学的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根据材料“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可概括出吸取佛老思辨思想;根据材料“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可概括出以“理”为万物本原;关注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内圣”;根据材料“其思想资源是《四书》”可概括出重视《四书》。
【点睛】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① 《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②
③ 1900~1901年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入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紫,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分别指什么。《辛丑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3例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答案】18. ①英国;②《马关条约额》;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 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题。时空:近代中国。根据“鸦片战争”可知发动国家是英国;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可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根据“《辛丑条约》”可知战争名称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①是英国,②是《马关条约》,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面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掀起了抗争运动,具体包括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点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广,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
【答案】19.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
20. 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工业结构不合理;设备差,技术落后;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根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得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自然经济的瓦解;根据“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得出洋务运动的诱导。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根据“ 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 家,占总数的55.2% 。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得出是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工业结构不合理;根据“ 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广,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得出设备差,技术落后;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根据“ 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得出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
【点睛】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奏折制度。 雍正二年(1724年),行摊丁入亩。 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雍正五年(1727年),驻藏大臣。 雍正十年(1732年),设军机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提出贸易通商等要求,乾隆断然拒绝。 ——据《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结合材料,以“盛世与危机”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盛世与危机。
清朝前中期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顶峰,出现了盛世局面,表现在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未能及时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向工业文明迈进,实现社会转型,因而面临危机。表现在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世界。总之,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根据设问中给定的标题“盛世与危机”,并结合材料中列举的一些史实,从清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清朝“盛世”,如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列举史实,说明清朝在鼎盛时期蕴含着危机。如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世界。最后对论证总结: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2023—2024年度
平高教育集团湖南六校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4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并不试图直接统治周的所有领土,而是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内外服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 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 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3.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图所示,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 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B. 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C. 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D.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些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
A. 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B. 儒佛道的“三教合归儒”
C. 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盛况 D.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5. 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 )
A. 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 增添了政治活力
C 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 消除了门第观念
6. 下表是北宋前期宰相任职情况表。这说明宋代( )
任用人数(人) 平均任职年限(年)
宋太祖时期 6 2.8
宋太宗时期 9 2.3
宋真宗时期 12 2.1
宋仁宗时期 23 1.95
A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B. 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 官僚政治体系日益完善 D. 皇帝权力日益加强
7. 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东北,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个机构是( )
A. 乌里雅苏台 B. 乌思藏都司 C. 奴儿干都司 D. 澎湖巡检司
8. 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 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9. 张海鹏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林则徐 D. 徐继畬
10.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輶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反映出( )
A. 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 B. 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 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 D. 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11. 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 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 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12. 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13.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
A. 清政府推行新政 B. 同盟会宣传革命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革命的影响
14.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 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 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 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15. 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
A.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 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 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16. 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如表所列事件中获得的启示是( )
革命活动 方式 结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中国国情,走向农村 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 根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照搬苏联经验,打正规战 失败
遵义会议与其后长征 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制定战略战术 胜利
A. 坚持进行武装斗争 B. 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 建立统一战线组织 D. 坚持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以后,两汉时期的皇帝常亲自到孔子故居祭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汉代以察举制度选官,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学生。汉元帝即位后,儒生地位进一步提高,朝廷主要机构里充斥着儒生官员。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到两汉时期,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摘编自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材料二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尊崇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并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① 《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②
③ 1900~1901年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入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紫,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分别指什么。《辛丑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3例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广,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奏折制度。 雍正二年(1724年),行摊丁入亩。 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雍正五年(1727年),驻藏大臣。 雍正十年(1732年),设军机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提出贸易通商等要求,乾隆断然拒绝。 ——据《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结合材料,以“盛世与危机”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