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选择题解析)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发现的12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中有象征军权的玉石钺,而从随葬的钺的数量、材质、体量可明显看出身份等级的差异。大中型墓葬中有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出土。经测定,其年代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据此可知,岗上遗址属于
A. 新石器时代 B. 旧石器时代
C. 奴隶社会时期 D. 封建社会时期
2.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社会阶层流动滞慢 B. 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 中央集权制度崩溃 D. 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3.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A. 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 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 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 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4. 西汉南阳郡守召信臣劝民农桑,为政勤勉;东汉杜诗担任该郡功曹时,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食丰足。百姓称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 重农抑商百姓富足 B.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C.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 史学研究繁荣发展
5.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 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使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6.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该税制
A. 以均田制为基础 B. 分夏秋两季征税
C. 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D. 以货币地租形式为主
7. 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范仲淹本人还主动将守寡的儿媳妇续嫁与学生王淘为妻,并在《田约》中同意资助其再嫁的费用。王安石的儿媳妇也是对“从二夫并不忌讳的”。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 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
C. 传统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8. 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A. 加剧了人地矛盾 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推动了科技进步 D. 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
9. 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酉阳等土司(即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区首领)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的“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10.历史学家戴逸论述道,“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11.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 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12.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A. 救亡图存的探索 B. 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 思想解放的潮流 D. 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1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保障议会中心地位
C.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14.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15.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篇文献
A.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B.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C.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D.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最终覆灭
16.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存在”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17.下图是1978-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8.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他们印发了30万份《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传单写到:“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 港、澳门的回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B. 台湾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的状态
C. “九二共识”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共鸣
D. “一国两制”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19.花花绿绿的票证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重要财产,它承载着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岁月的风尘和沧桑。下面的票证从左图(粮票)到下图(股票)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C. 体制改革由农村试点转向城市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20.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九二共识”
D. “国共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21题18分,22题12分,23题10分。
21.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分)
材料二 唐朝的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的,在这一集体领导体制下,至少有皇帝、中央政府和朝廷监督的代表三方共同构成一个集体权力机构……且这种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6分)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所示是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4分),说明这些政治制度本质上的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政府组织的特点(2分),并分析这一设计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所示政府构架出现的直接原因。(4分)
2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图所示为12世纪时宋代印制纸钞的凸版(10枚铜钱的图画下面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材料二 纸币在宋代的使用是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宋代经济的繁荣使许多行业的产品生产对铜和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其次,纸币的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货币可以印制得很精良,而且在纸币上能印制出面值较大的数字。最后,关注货币制度的宋代学者很清楚货币具有支付和交换的功能,他们知道货币不是按照自己本身的价值,而是根据金或者银的价值来确定自身价值的。如叶适(1150-1223)所说:“然钱货或至神之物,无留藏急需之道,惟通融流转,方见其功用。”据他的看法,货币的功能就是使商品便捷地流通,而纸币相比硬币,能更好地履行这个功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李文峰译《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纸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宋朝出现并使用的原因(6分)。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目录节选。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意义第三章 ……(A)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七章 ……(B)第八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并简述其意义(2分)。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在A、B中任选其一,编写一个章节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吉林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参考
答案与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A
【试题详解】根据材料“有象征军权的玉石钺,而从随葬的钺的数量、材质、体量可明显看出身份等级的差异。大中型墓葬中有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出土”“其年代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等信息可知,等级墓葬和玉器的出土,说明新时期时代晚期,岗上遗址存在等级差异,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排除B项;奴隶社会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排除C项;中国封建社会是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可以得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根据材料“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百家争鸣,诸子学说精彩纷呈,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中央集权制度在县制和郡制的推行、商鞅变法等措施下逐渐确立,排除A、C项;这一时期私学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3.【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的没有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肯定了郡县制的意义,C项正确;秦朝的统一并非得益于实质性改革,是多重因素导致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西汉南阳郡守召信臣劝民农,东汉杜诗担任该郡功曹时,事事替百姓做主,百姓称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其执政理念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题干中体现了劝民农桑,注重农业发展,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A项;题干主要体现为民着想的执政理念,没有反映出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史学发展的状况,不能选D。
5.【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由中央委任,这有助于将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重视官员的出身而非文化素养,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豪强地主和曹氏政权的妥协,并不能抑制豪强,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不利于选官公平,排除D项。故选B项。
6.【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缴纳的税项庸和调可知,这是唐代的赋税制度,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A项正确;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排除B项;通过图中的赋税制度无法看出比较性的结论,即“加强”无法体现,排除C项;租庸调制征收的是实物,排除D项。故选A项。
7.【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根据“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可得出当时对于女性改嫁并不是太在意,反映出当时思想的束缚并不是很严重,社会风气较为开放,B项正确;儒学地位确立是西汉,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伦理观念及礼教束缚并不是很强,排除C、D项。故选B项。
8.【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大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A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B项;清朝中期科技处于停滞状态,排除C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人口不再作为税收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9.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据材料土司服从明政府的号令,抗倭与平叛,同时接受了儒家伦理思想,说明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故选C项。A的叙述过于绝对,不选;B项叙述的是儒家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修齐平治等,材料没有体现;D提高土司的地位,材料中没体现。不能选。故选C项。
10.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康熙帝与汉唐宋明传统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不同,主动拓展疆域,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稳定边疆,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故选A项。康熙统治时期中华的版图已经统一,不能选B;放弃长城并未导致战争频繁,不选C项;康熙统治时期是清初康雍乾盛世时期,财力衰竭现象似不存在,不选D。故选A项。
11.【参考答案】B
【试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国先后被迫开放近二十个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上游和苏杭一带,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项正确;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增加通商口岸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参考答案】A
【试题详解】这四张图片的反映的内容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邹容的《革命军》。概括起来,就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路线而做的探索。因此A为正确选项。B、C、D三项均未涉及,不能选。
13.【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依据材料可知,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这项规定的目的是限制将要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的权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保障议会中心地位的目的还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国会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与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D选项错误,确立责任内阁制是该措施的内容,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对比一大和二大的内容,一大内容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二大的内容则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一大内容庞大不容易实现,而二大的内容非常现实,容易实现。土地革命大约是1931年开始的,因此A不选;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是在1924年,B不能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未放弃武装斗争,暴力革命,C不能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D正确。
15.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项,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推动发展不可能实现;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不能选;一般认为,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在渡江战役胜利之后,D不选。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正确选项。
16.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另起炉灶,意味着从新做起。也就是放弃国民党旧有的外交成绩,开创新的成绩。C项符合要求。
17.【答案】A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粮食产量明显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B项发生在1956年,排除B项;C项发生在1952年,排除C项;D项开始于1984年且与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8.【参考答案】B
【试题详解】根据试题所给的时间为1987年,可以排除A项,无关港澳;也可以排除C项,时间错误;也可以排除D项,因为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且时间错误。B为正确选项。
19.【参考答案】A的
【试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粮票反映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粮食统一供给,股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因此材料直接反映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A项正确;粮票与阶级斗争无关,排除B项;粮票使用在城市,当时还没有农村体制改革,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20.【参考答案】A
【试题详解】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提出“一国两制”而非仅仅“和平统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二共识”和邓小平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提出“一国两制”而非“国共合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1)政治制度:图1:西周(2分);图2:秦朝(2分)。区别:周朝本质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2分);秦朝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2分)。
(2)特点:相权三分(2分),职责明确(2分),相互牵制(2分)。(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2分。)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分);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4分)。
(3)原因:明太祖废丞相(2分),权分六部(2分),皇帝政务负担加重(2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4分)。
22. (1)特点:印制精良(2分);面额固定(2分);受到政府监管(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铸币原料匮乏(2分);北宋印制技术的发展、成熟(2分);使用的便捷性(2分);对货币理论的关注(2分);四川商人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23.(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2分)。
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2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2分)
(2)示例1: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分)
理由: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最终的胜利(2分)。
示例2:
B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2分)
理由: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此后,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2分)
(若其他答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也可给分。)
★ 保密·启用前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选择题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