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79 年和1987 年,我国分两轮对文化、传媒、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单位试行“预算包干”试点改革。即由中央财政拨付一定金额的包干经费,核定比例一般5年不变,超支不补,结余经费和上交税款后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使用。这一改革( )
A.增加了单位纳税负担 B.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C.强化了国家统收统支 D.调动了单位经营的积极性
2.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以下属于“诗篇”内容的是( )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提议设立经济特区 D.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1975年8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的时候再次强调:“我们要学习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决定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5.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该丛书的出版( )
A.释放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 B.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呼应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 D.反映出科教兴国已成为共识
6.“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合法地位
7.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在回忆自己当年辞职创业的经历时说:“如果我80年代中期下海,别人肯定说我犯了错误;如果我1989年下海,别人肯定说我是混得不如意;但我19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 B.对外开放开始进入新阶段
C.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 D.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8.1984年,国务院文件中提到: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定价格,或由供需双方在规定幅度内协商定价。企业可将留成所得的资金,按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有权自行支配使用。这些规定旨在( )
A.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D.确立政企分开原则
9.下图为1985~200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初级产品出口数额下降 B.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C.利用外资规模大幅扩大 D.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0.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一战略的转变( )
A.表明我国着力改变国际旧秩序 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D.深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11.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 )
A.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C.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12.有学者指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使改革有了一个总的、明确的目标。这个“明确的目标”是指(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D.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13.2020年底,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但大幅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福祉,而且大幅推进了世界反贫困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扶贫政策的成功( )
A.标志我国民主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B.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C.标志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厂法》规定:“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 )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终结了计划经济的体制
C.规范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5.以下图片来自某班级的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据此判断这篇推文的主题应该是( )
2006年河北农民自铸的“告别田赋鼎” 2019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 2021年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 2023年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
A.医疗技术的进步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C.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6.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反映了中央政府( )
A.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B.开始注重维护国家安全
C.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D.力促港澳之间交流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②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③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1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
——刘军《旗帜颂》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理论”具体指什么?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其间,中国所采取的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对外战略经历着一个不断调整、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得中国的外交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曾经先后确立并实施过的四个对外战略,无疑都是对变化中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现实之反应。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即由中央财政拨付一定金额的包干经费,核定比例一般5年不变,超支不补,结余经费和上交税款后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使用”和所学可知,我国对事业单位经费进行试点包干改革,这提高了单位使用经费的自主性,调动了单位经营的积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事业单位活力的激发,非增加纳税负担,排除A项;事业单位改革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放松对事业单位的控制,非强化国家统收统支,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92年(中国)。据“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这句歌词指的是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排除A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排除B项;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项正确;中共十二大召开时间是1982年,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召开时间是1992年,排除C项;中共十五大召开时间是199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中国)。据材料“我们要学习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思想,D项正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内改革,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是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排除B项;决定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是1979年4月提出的,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下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根据材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向未来丛书”丛书向社会的人民传播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这极大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符合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C项正确;“释放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是在1978年,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在1985年,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科教兴国已成为共识”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因此“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B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C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而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但我19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及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理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破除了人们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2000年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推动对外开放开始进入新阶段,排除B项;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中国)。材料中提到国务院下放部分定价权和资金使用权﹐这些做法的目的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A项正确;材料是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排除B项;材料与民营企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企分开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2008年(中国)。根据材料,从1985—200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特别是从1985年到1990年增长率增长迅速,之后从1990年到2008年,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而这一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不断提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没有反映初级产品的比重,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1985—200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无法体现外资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包括工业,还涉及其他产业,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都改变了对外政策,美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则采取“缓和”战略,中国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项正确;当时国际秩序仍然是两极格局,我国着力改变国际秩序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是既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也受国内政策转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C项正确;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非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排除A项;“基本前提”属于条件,而不是目标,排除B项;“已满足”的说法不符合当前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92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1978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排除C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底(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福祉,大幅推进了世界反贫困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D项正确;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A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B项;此时我国还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商标法》等法律”、“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等信息可知,这些基本法律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就是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才刚刚开始,属于初始阶段,依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列举的是多项法律文件,并未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无法规范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排除C项;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当时国家对外开放的体现,不涉及材料中企业的法律规范,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推文内容“告别田赋鼎”,是告别了农业税;“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是我国的科技和工业发展;“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是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是医学科技发展,综上所述,这篇推文是从不同领域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D项正确;医疗技术的进步只是推文之一,不能作为推文主题,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只是推文之一,不能作为推文主题,排除B项;材料主题是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不是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9年(中国)。根据材料“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可知,国家重视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的发展,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深化粤港澳合作,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体现了中央政府在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深化粤港澳合作,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并非本质,排除A项;开始注重维护国家安全说法不符合史实,新中国一直注重维护国家安全,排除B项;力促港澳间交流合作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农业科技进步。
(2)趋势:上下波动。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业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耕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3)方法:政府增加投入;重视科技。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9-1984年中国。原因:根据“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结合所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逐步取消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使农民有更多的产品进入自由市场,以促进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结合所学,农业科技进步也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90-2003年中国。趋势:根据粮食产量曲线图可得出上下波动。原因: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逐步放松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粮食生产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此外还可以从耕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问题,应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保住基本农田不被侵占,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加大设施建设,提高仓储科技含量,同时提高农业效率,保持农业投入持续增长,建设大批高标准基本农田等,可从资金、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18.(1)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表现:民主革命时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
(2)形成了邓小平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结合”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表现: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可以得出民主革命时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结合所学“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改造”可以得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
(2)结合所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史实”得出形成了邓小平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进程”得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结合所学“中国式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得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结合所学“新时代中国式的外交贡献”得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9.(1)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得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2)理论:根据材料二“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点:结合所学可知,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20.示例一论题: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阐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调整,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等外交理念,实现了由结盟到不结盟的重大转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不断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全面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在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还继续加强与英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全面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为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其外交策略更加成熟自信。
示例二论题:新中国外交政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方针。“一边倒”外交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其在保障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境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而美国挑起越南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边疆安全。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随之调整,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地区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以改善中国严峻的国际环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随着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以及中日建交,为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逐步形成了“一条线”战略,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局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点。基于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分析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我国外交战略实现了由结盟到不结盟的转变,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活动和区域性争端的调解。
综上所述,外交战略是新中国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和国际环境作出的调整,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试卷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独立自主”四个阶段,体现我国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变化进行调整。按照题干要求,可选取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阶段拟定论提,如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可以“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成熟”,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背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影响(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等。也可就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整体上拟定论题,以“新中国外交政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为题,分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几个时期,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每个阶段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和主要的外交成果,得出新中国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和国际环境对外交战略进行调整,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