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2~2023山西阳泉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高中校联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阳泉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高中校联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儒、墨、道、法、阴阳等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总结
了上古以来文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局面( )
A.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
B.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C.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明朝后期,一些心学家突破传统伦理道德束缚,倡导思想解放;清朝乾嘉学派钻研经书文本,校勘考证,提
倡实证研究。明清儒学的这些变化( )
A.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B.不利于中华文化发展
C.发展了君主专制思想
D.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3、汉代举孝子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之一,宋朝设立“安老坊”等福利机构用来赡养60岁以上的贫困孤寡老人。
这些举措反映了中华文化( )
A.推崇天人合一
B.崇尚自强不息
C.倡导为政以德
D.主张和而不同
4、唐朝贞观年间,对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视为平常,既不担心外国人入境后会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也不
担心中国人出境后会忘本忘祖、一去不返。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本土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凝聚性
5、据考证,东汉时,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狮子开始被国人认识。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传
播,被尊为佛教圣物的狮子得到了国人的喜爱,宫殿、庙宇、园林、住宅等建筑前守卫着雕刻的石狮,民俗活
动中表演舞狮,独特的“狮子文化”在中国兴起并发展起来。据此可知( )
A.艺术创新推动了文化交流
B.安息文化开始影响中华文化
C.佛教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D.中华文化在吸收中发展升华
6、唐绘是盛行于日本奈良(645-794)和平安(794-1185)时代的装饰绘画,主要包括中国式的意境山水及描绘
中国传说和故事的插图,这一画风被大和绘、日本水墨画、狩野派、日本文人画等不同程度地吸取。这说明
( )
A.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高峰
B.东亚文化同宗同源
C.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D.日本抛弃传统文化
7、16世纪末至18世纪时期,欧洲涌现出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著作与译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
分推崇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古代管理体制。他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与监察机构是能够有效地对皇帝
权力进行限制的,这是值得他们效仿的行政制度。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欧洲学者广泛认可
B.中华文化导致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
D.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8、滚筒印章是古代两河流域用于封泥或法律合同、书信、条约的印鉴。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
土,图案有战俘、动物、国王的军事与外交活动、王室的宫廷生活、虚构的神话情形以及各种人或者神的形
象。这些印章( )
A.记录了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
B.标志着世界上最早文字的产生
C.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D.代表了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
9、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开始泛滥的那一天定为新年的开始,一年分成三季,第一季为泛滥季,是尼罗河水泛滥
的时期;第二季为冬季或播种季,是播种和庄稼作物生长的时期;第三季为夏季或收获季,是收获的时期。这
说明古埃及( )
A.发明世界上最早的阴历
B.民众摆脱神灵崇拜
C.较早地出现了农耕文明
D.无力应对自然灾害
10、下表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750-1258)百年翻译运动的概况。据此推知,这场翻译运动( )
哈里发 概况
命人将波斯语的医学典籍、梵语的天文学典籍和希腊语的数学典
曼苏尔籍译成阿拉伯语。
重金聘请学者从事翻译,如翻译家侯奈因·伊斯哈格将柏拉图的
马蒙 《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伦理学》《圣经·旧
约》等译成阿拉伯语。
A.有利于阿拉伯文化创新发展
B.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C.旨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以学习希腊文明为主体
11、如图是古希腊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南侧女像柱。建筑立柱被人物立柱雕像代替,所有的雕像都是希腊少女
的形象,她们一条腿微曲,另一条腿支撑身体的重心,姿态和谐优雅、宁静秀美,衣褶和人体都统一在垂直的
视线中。这种建筑风格( )
A.表明雅典女性社会地位高
B.深受当地农耕文明的影响
C.蕴含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D.体现了专制主义政治传统
12、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组成一个包含多位法学家的专门委员会,着手将古罗马历代皇帝的法令和敕令等汇编
成集。他们校对文献,确立正统原则,删除重复和矛盾之处,加入合乎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更加系统化。这
些举措( )
A.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改变了君主专制制度
C.顺应了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
D.传承了罗马法律文化
13、哈拉巴文化是古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考古学家在其古迹遗存中发掘出为数众多、图案各异的印章,同样
的物件在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等地也被发现。这可以说明当时的印度( )
A.文化高度发达
B.对外联系广泛
C.手工业很繁荣
D.照搬西亚文化
14、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
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也形成了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当地土著文化,具
有独特方言、独特文化民俗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A.东南沿海形成单一的汉族文化
B.人口迁徙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C.民族融合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
D.经济重心南移引发了北民南迁
15、围绕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土地矛盾问题,19世纪初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曾断言:“狩猎或野蛮状态要求以
很大的地域来加以维持,超出了文明生活的进步和正当要求所能允许的限度,故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这说明
当时的美国政府( )
A.将白人的文明生活推广到各地
B.理性解决不同文明并存的问题
C.用文明掩盖对印第安人的掠夺
D.认为印第安人对文明形成威胁
16、墨西哥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
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这表明墨西
哥文化( )
A.铭记历史、包容发展
B.面向世界、认可殖民
C.多元并存、激烈冲突
D.源于欧洲、崇尚西学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各地逐步打破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许多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纷纷向广东、上
海、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迁徙,被形象地称为“孔雀东南飞”。这种现象说明( )
A.“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
B.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稀少
C.改革开放激发人才活力
D.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18、据国际移民组织数据显示,2014年进入欧洲国家避难的人数只有21.9万人,但截至2015年底,总计100万难
民进入欧洲,其中一半是叙利亚难民,欧洲遭遇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难民危机。这反映出( )
A.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B.难民危机制约欧洲发展
C.叙利亚民族问题较严重
D.解决难民问题任重道远
19、下表是新加坡人力部公布的2023年公共节假日表(节选)。据此可知,新加坡( )
节假日 节日放假安排 简介
元旦 2023.1.1—1.2 公历中一年的第一天。
中国农历新年 2023.1.22—1.24 华人普天同庆的节日,有舞狮、龙舞、烟花秀等。
开斋节 2023.4.22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
卫塞节 2023.6.2 是当地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涅槃、圆寂的日子。
屠妖节 2023.11.12—11.13 印度的节日,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信徒庆祝。
圣诞节 2023.12.25 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堂会举办庆祝仪式,教徒唱圣诗等。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不同的宗教均衡发展
C.华裔移民占据主体
D.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0、公元1世纪初,贵霜商人依托丝绸之路,南下南亚,东进中国中原,西经安息进入罗马帝国,把东方的丝绸
香料等运到印度和罗马,把罗马人的武器运到了东方。贵霜商人的活动( )
A.控制了东西之间的丝路贸易
B.加速了游牧民族的农耕化
C.推动了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D.导致了古罗马帝国的分裂
21、在2022年农历虎年春节来临之际,可口可乐在中国首次发售春节限量生肖虎年罐,融入传统年画、剪贴艺
术等中国元素,并推出虎年动画电影、沉浸式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建立起与本土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据此
可知( )
A.外资企业崇尚中国文化
B.中西方实现了彼此文化认同
C.文化因素影响经济活动
D.中国文化产业融入世界市场
22、日军侵占华北以后,利用演说、唱歌、演剧和散传单、办报纸等文化形式,宣传“日华提携”“共同防共”等
理论,还插手大中小学教育,在北平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日语教育,将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日本侵略者的这
些做法( )
A.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具有极强的文化扩张性
C.消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确保了占领地区的稳定
23、2005年建成的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共分为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
列25个分馆,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790件。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B.收藏的文物数量居全国之首
C.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馆
D.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保护功能
24、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
的重要见证。下图是绘于初唐的第323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该壁画( )
A.证明张骞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
B.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原始史料
C.是研究汉代丝绸之路的第一手史料
D.呈现的历史信息真实可信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
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
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
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以前,欧洲就已经是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
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逐渐失去了信
心。……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不仅在欧洲,
在殖民地世界也留下了印记。同样具有影响力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描述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情况,并据此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主义者暴富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在此背景下美洲族群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和私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
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
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唐朝以后,私学得到
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
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官绅主张采西学、设学馆,以应对山雨欲来的大变局,专门仿效西学的新式
学堂应运而生。来华传教士设立的教会学校,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作用。学堂的组织、管理、教学形式和内
容,与中国固有的学校、书院、学塾等全然不同。伴随着自强运动的展开,学堂从学习外国语言文字逐渐扩展
到学习工艺、军事、实业,并派遣学生留学欧美。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
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摘自吴德刚《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百年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晚清教育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崇祯历书》对中国天文学的贡献,或者超越该学科所具有的更为广泛的意义,可以归结为在欧洲科
学革命成果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科学范式的变革(知其然到更需知其所以然),在这种变革中遵循的思想原
则,以及这种变革由历算向其他科学领域和国计民生部分的发展趋势。
——摘自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知识,以文化交流与碰撞为视角,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
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合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的
时间是:战国(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局面为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B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情况,战国也不是文明的起源阶段,选项
A排除;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
国家富足强大起来,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选项C排除;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与本题时空
不一致,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B。
2、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明清时期的儒学。根据题干
材料“明朝后期,一些心学家突破传统伦理道德束缚,倡导思想解放;清朝乾嘉学派钻研经书文本,校勘考证,
提倡实证研究。”及所学可知,反映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这主要是受到王朝更迭的影响,D选
项说法正确;明清儒学并不是对对传统儒学的否定,选项A排除;明清儒学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选
项B排除;明清儒学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特点,选项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3、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汉代、宋朝(中国)。通过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汉代举孝子、宋朝赡养贫困孤寡老人,说明统治者
用道德教化来治理人民,倡导为政以德,C选项说法正确;“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无关,选
项A排除;“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材料强调的是道德教化,选项B排除;“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
处,但不盲目苟同,与材料无关,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4、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唐朝贞观年间。根据“既不担心外国人入境后会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也不担心中国人出境后会忘本忘
祖、一去不返”唐朝时期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当时中国人极度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
特点是凝聚性,D选项说法正确;当时的中国人既不担心外国人鸠占鹊巢,也不担心出境的国人忘本忘族,体
现了强大的凝聚性,不能体现本土性、多样性和连续性,选项AB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5、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东汉(中国)。据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狮子在汉朝之后被西域使者带入中国,伴随着佛
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石狮子的造型以及蕴意也随之发展,并逐渐在中国形成一套中国独有的“狮子文
化”,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要素中不断发展升华,D选项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方交流和佛教的传入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没有涉及到艺术的创新,选项A排除;据材料,安息进献狮子,狮子开始被国人认识,并
不是安息的文化开始影响中华文化,选项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中国文化对佛教
的影响,选项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6、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645年—1185年(日本)。据材料可知,中国绘画的内容、形式和技法被日本绘画各派不同程度地吸
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C选项说法正确;“最高峰”表述太绝对,选项A排除;“东亚文化同宗同
源”表述和史实不相符,选项B排除;材料涉及到日本吸取了唐朝的绘画风格,并不是抛弃自身传统文化,选项
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7、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中国)。通过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欧洲推崇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可以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制度,对皇权进行有效制约,结合本题的时空信息,17—18
世纪正值启蒙运动时期,是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
思想解放,C选项说法正确;“广泛认可”表述过于夸大,选项A排除;西方自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
一步解放等内部因素才引起政治革命,并不是中华文化导致的,选项B排除;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制
度,中国属于封建专制制度,“移植”表述不准确,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8、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滚筒印章。
据材料“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土”可知,不同材质的印章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据材料“图案有战
俘、动物、国王的军事与外交活动、王室的宫廷生活”可知,滚筒印章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信息,具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C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表述有误,选项A排除;楔形文字是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选项B排除;印章并不是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9、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古埃及的农耕文明。根据题
干材料“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开始泛滥的那一天定为新年的开始,……第三季为夏季或收获季,是收获的时
期。”可知,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埃及农业发展的影响,这说明古埃及较早地出现了农耕文明,C选项说法
正确;古埃及人发明的是太阳历,选项A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人对神灵崇拜的信息,选项B排除;材料体现
不出古埃及人应对自然灾害的信息,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10、
【答案】
A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750年—1258年(阿拉伯帝国)。据材料,这场翻译运动是一场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
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体现了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
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有利于阿拉伯文化创新发展,A选项说法正确;这场运动涵盖了各文
化领域,并不是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选项B排除;这场运动虽然可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并不是目
的,进行翻译运动是为了促进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发展,选项C排除;根据题干材料,涉及到了古希腊、罗马、波
斯、印度等国,没有体现出以学习希腊文明为主体,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
11、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古希腊的建筑。根据题干材
料“建筑立柱被人物立柱雕像代替,所有的雕像都是希腊少女的形象,她们一条腿微曲,另一条腿支撑身体的重
心”可知,古希腊建筑采用了人物立柱雕像,这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并且凸显了女性的柔美,说明古希腊
建筑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C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雅典女性社会地位高的信息,选项A排除;材
料体现不出农耕文明对古希腊建筑的影响,选项B排除;古希腊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与专制主义政治传统无
关,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12、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528年的东罗马帝国。根据题
干材料“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组成一个包含多位法学家的专门委员会,……他们校对文献,确立正统原则,删
除重复和矛盾之处,加入合乎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更加系统化。”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对原有罗马法的汇编
和完善,体现了对罗马法律文化的传承,D选项说法正确;《十二铜表法》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选项A
排除;查士丁尼法典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选项B排除;查士丁尼法典适应了东罗马帝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项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13、
【答案】
B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据材料信息,发源于古印度的印章在其他地区也被发现,说明古印度和
西亚、中亚、两河流域等地区产生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B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仅涉及到古印度与其他地区
的文化交流,得不出文化的发展程度,选项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手工业很繁
荣,选项C排除;“照搬”表述和史实不相符,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B。
14、
【答案】
B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魏晋南北朝至宋元后(中国)。据材料,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
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人口迁徙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B选项说法正
确;“单一”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选项A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对
汉族文化的影响,不是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提升,选项C排除;据材料中的“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
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涉及到了战乱、饥荒,没有提到经济重心的南移,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
B。
15、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19世纪初(美国)。印第安人利用土地的方式与白人有着明显不同,他们或从事粗放农业,或狩猎
采集,这种生存方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需要十分广袤的地域。针对这个情况,门罗提出“必须地从于文明生
活”,其意图在于控制印第安人的活动范围,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并用“文明生活”为借口掩盖对印第安人的掠
夺,C选项说法正确;美国根本意图是对印第安人进行掠夺,并不是推广白人的生活方式,选项A排除;美国并
不是为了解决与印第安人的文明的共存问题,选项B排除;美国并没有把印第安人看成是对文明的威胁,而是认
为印第安人必须服从文明生活,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16、
【答案】
A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1492年前、16世纪、20世纪50年代(墨西哥)。依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墨西哥的三文化广场体现
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这说明墨西哥文化具有铭记历史、包容发展的特点,A选
项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墨西哥三文化广场的包容性,“认可殖民”只是对西班牙殖民文化的片面解读,选项B
排除;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各类建筑“多元并存”,并未体现文化上的“激烈冲突”,选项C排除;阿兹特克文化并不
是“源于欧洲”,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
17、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
题干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各地逐步打破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许多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纷纷向广东、
上海、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迁徙”可知,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向东南沿
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信息,这说明改革开放激发了人才的活力,C选项说法正确;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了“西部
大开发”政策,选项A排除;材料未涉及东西部人口的数量信息,“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稀少”表述有误,选项B
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信息,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18、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2014年—2015年(欧洲)。据材料可看出,2015年底难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一半是叙利亚难民,
可见战争导致了难民的大量产生,但这些难民却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欧洲遭遇了严峻的难民危机,说明解决
难民问题仍然任重道远,D选项说法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战争问题导致的难民问题而非环境的恶化,选项A排
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难民问题对欧洲的影响,无法得出是否制约其发展,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的
难民问题,并不是叙利亚的民族问题,选项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19、
【答案】
A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2023年(新加坡)。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23年的新加坡的节日中有华人的春节、穆
斯林的开斋节、佛教徒的卫塞节、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信徒的屠妖节、基督教的圣诞节,体现了多元文化
的和谐共处,A选项说法正确;材料可以体现出在新加坡多种宗教都受到重视,但没办法推断各种宗教发展是
否均衡,选项B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新加坡的人口构成比例,不能反映华裔占据主体,选项C排除;材料中各
种文化和谐共存,与英国殖民统治无关,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
20、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公元1世纪初的贵霜商人。根
据题干材料“公元1世纪初,贵霜商人依托丝绸之路,……把东方的丝绸香料等运到印度和罗马,把罗马人的武
器运到了东方。”可知,贵霜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东方香料和罗马武器的贸易往来,这有利于推动区域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C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贵霜商人控制了东西之间的丝路贸易,与史实不符,选项A排
除;材料未涉及游牧民族农耕化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选项B排除;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与题意无
关,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21、
【答案】
C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2022年(中国)。通过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春节来临之际,可口可乐公司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再
创作,顺应了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说明文化因素影响了经济活动,C选项说法正确;外资企业并不是崇尚中
国文化,而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选项A排除;“实现了”表述太绝对,选项B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可口可乐公司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没有提到世界市场,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C。
22、
【答案】
B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华的文
化侵略。根据题干材料“日军侵占华北以后,……还插手大中小学教育,在北平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日语教育,将
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可知,这反映了日本侵占华北后推行殖民教育的信息,这些做法具有明显的文化扩张
性,B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未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选项A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被消
磨的结论,表述有误,选项C排除;材料未涉及日本占领区局势稳定的信息,表述错误,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
答案为B。
23、
【答案】
D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材料所体现
的时间是:2005年(中国)。通过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建川博物馆分为抗战、民俗、
红色年代三大系列,藏品众多,是国民教育重要的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D
选项说法正确;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建川博物馆本身不属于人
类文化遗产,选项A排除;“全国之首”表述和史实不相符,选项B排除;建川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不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馆,选项C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D。
24、
【答案】
B
【分析】
此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唐代时期的莫高窟。根据题
干材料“下图是绘于初唐的第323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可知,该壁画有助于研究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可以作为原始史料,B选项说法正确;该壁画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信息,并不能直接说明张骞开启了中西文化
交流,选项A排除;该壁画是研究唐代丝绸之路的第一手史料,选项C排除;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该壁画反映的真
实历史信息,选项D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B。
二、材料分析题
25、
【答案】
(1)开辟情况: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成南北两线,北线出玉门关经楼兰,越葱岭到达大宛,由此
南下经安息到达大秦;南线经阳关、鄯善、于阗,一路越葱岭过大月氏经安息到达大秦,另一路南下南亚。
结论: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
(2)方式:掠夺财富;黑奴贸易。
变化:印第安人大量减少;黑人、白人数量激增;产生了混血人种。
(3)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近代殖民活动对被殖民地区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文明的交
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分析】
(1)此小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由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
图”可得出汉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成南北两线,北线出玉门关经楼兰,越葱岭到达大
宛,由此南下经安息到达大秦;南线经阳关、鄯善、于阗,一路越葱岭过大月氏经安息到达大秦,另一路南下
南亚。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是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
(2)此小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新航路的开辟和黑奴贸易。第一问主要方式,由材料
二“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可得出掠夺财
富;黑奴贸易。第二问变化,由材料二“……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
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及所学可知,印第安人大量减少;黑人、白人数量激增;产生
了混血人种。
(3)此小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古今文明交流的相关认识。由材料三“革命思想还因与
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及所学可知,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由材料二“印第安人在
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可得出近代殖民活动对被殖民地
区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的重要动力等。
26、
【答案】
(1)官学与私学并存;私学发展迅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教育与选官紧密结合;基层教育的发展等。
(2)新变化:关注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融汇中西;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教育近代化。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西学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等。
(3)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教育把握着文化传承的方向;教育培养了文化传承的专业人才;文化传
承丰富了教育内容等。
【分析】
(1)此小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由材料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
主要形式是官学和私学”可得出官学与私学并存;由材料一“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
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可得出私学发展迅速;基层教育的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
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教育与选官紧密结合。
(2)此小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晚清教育的新变化。第一问新变化,由材料二“伴随着
自强运动的展开,学堂从学习外国语言文字逐渐扩展到学习工艺、军事、实业,并派遣学生留学欧美。”可得出
关注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融汇中西;由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官绅主张采西学、设学馆,以应对山雨
欲来的大变局,专门仿效西学的新式学堂应运而生”及所学可知,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教育近代化。第二
问原因,由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官绅主张采西学、设学馆,以应对山雨欲来的大变局”及所学可
知,分别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西学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等方面分析说明。
(3)此小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当代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由材料三“建成了世界上
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可得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教育把握着文化传承的方向;由材料三“促进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
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可得出教育培养了文化传承的专业人才;文化传承丰富了教育内容等。
三、论述题
27、
【答案】
论题: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阐述: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19世纪 60到 90年代的洋务运动,通
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等,将西方的教育方式及内容引入中国,推动了教育近代化。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有为等人将西方政治学
说引入中国,通过维新运动,启蒙国人思想,推动中国政治变革;孙中山等人传播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领导
了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的重大转型。
综上所述,通过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极大地推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分析】
此小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材料所体现的时间是明清之际(中国)。首先,根据题干“以文化交流与碰
撞为视角”和材料“《崇祯历书》对中国天文学的贡献,或者超越该学科所具有的更为广泛的意义,可以归结为
在欧洲科学革命成果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科学范式的变革”可得出论题: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社会
的转型。其次,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得出,分别从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
的冲击;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
业近代化;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将西方的教育方式及内容引入中国,推动了教育近代化。随着
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有为等人将西方政治学说引入中国,通过维新运动,启蒙国人思想,推动中国政治变革;
孙中山等人传播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的重大转型等方面分析说明。最
后,明确结论,通过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极大地推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2~2023山西阳泉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高中校联盟)(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