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4. 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商周早期国家特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下列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食有劳而禄有功” B.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C.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D.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2. 儒家尊崇“定于一” 的礼乐秩序;墨家追求“尚同、执一” 的社会秩序; 道家认同“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的统一秩序。这反映了三者具有相同的
A. 政治立场 B. 学术观点 C. 社会目标 D. 哲学认识
3. 吕思勉指出,“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作者认为
A. 封建社会始于汉朝 B. 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大地方自治权力
C. 宜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分封已不合潮流但曾发挥积极作用
4. 河北地区民间藏书在魏晋时期以经史子集为主,在南北朝时期以佛教经典和民间文学为主。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文化多元发展 B. 民族交往交流密切
C. 政权更迭频繁 D. 儒学丧失主流地位
5. 欧阳修提出“本末相表里”,在《通进司上书》中公开反对抑末观点,主张“与商共利”,“诱商为上、制商为下”,此为“取少而致多之术也”。这表明欧阳修
A. 重视农业发展 B. 建议强化国家经济控制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力图解决北宋财政问题
6. 表 1 为元明清时期美术家籍贯分布比例表(单位:%)。这反映了
表1
朝代 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中原地区 其他地区
元代 31 30 36 3
明代 51 25 16 8
清代 56 21 12 11
A. 科举制度推动文化繁荣 B. 江南地区引领文化风气
C. 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格局 D. 东南沿海地区逐渐衰落
7. 孟子认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而魏源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说明
A. 儒家主流思想与时俱进 B. 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C. 部分士人突破传统认知 D. 宗藩关系让位于条约外交
8. 表2 为1895—1906 年浙江新办工矿企业简表(部分)。这些企业的兴办
表2
开办时间 (年) 名称 所属行业 资本额 (万元)
1895 昌大缫丝厂 缫丝业 28.1
1899 通惠公纱厂 棉纺业 55.9
1904 公兴矿务公司 矿业 3
1905 阳山煤矿 矿业 4
1906 和丰纱厂 纺织业 83
A. 得益于政府政策调整 B. 旨在缓解洋务企业经营困难
C. 体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D.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9. 图1为1909年《新铭画报》刊登的漫画《姑娘御车》,该漫画
A. 意在宣传妇女解放 B. 反映了清末新政的成效显著
C. 提倡兴办新式教育 D. 体现了新旧杂陈的时代特征
10. 表3为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表3
时间 经历
1919 年5 月 参加湖南学生运动
1920年4 月 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 年5 月 参加平民教育演讲团
1920 年 11 月 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 女性群体参政意识增强 B. 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促进青年觉醒 D. 中国共产党肩负唤醒民众使命
11. 一份档案提到“在经济上分配敌伪汉奸恶霸豪绅的土地、房屋、牲畜,使农民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即是反奸清算,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份档案可用于研究
A. 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 抗日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 D.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12. 1953 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配售的办法,即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此后一年间,又分别实行了油料统购和食油统销、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这一政策
A. 配合了国家经济战略 B. 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
C. 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D.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13. 1964年初,周恩来明确了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对外援助基本准则。此后,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援助,赢得了非洲人民认可。这一时期的对非援助
A. 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B. 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改善了全球治理体系 D. 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14.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恢复设立国家主席,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该宪法
A. 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 B. 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
C. 保障了国家基层治理 D. 体现了市场经济要求
15. 《人民日报》历年高频词汇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 世纪90 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A. 经济建设 联产承包 经济特区 精神文明
B. 市场经济 祖国统一 世贸组织 信息时代
C. 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 自主创新 科学发展观
D. 一带一路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高质量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 第16 题 12 分, 第 17 题 14分, 第 18 题 14 分, 第 19题 15分,共55 分。
16.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古代封建王朝都城变迁
关于都城位置
关于定都北京
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史》
关于都城选址
都城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得以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 据图2,指出汉至清朝主要都城位置变迁趋势。(4分)
(2) 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7. (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中英君主的书信往来
1792 年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节选)
为着要见识普天下各地方有多少处,各处事情物件可以彼此通融……要把各处的禽兽、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国相互交易,大家都得便宜。
附:1793 年马戛尔尼向清政府提出的六条要求
(1) 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对英贸易;
(2) 援俄国旧例,准许英人在北京设一货栈,买卖货物;
(3) 将舟山附近一个岛屿让与英,以便函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
(4) 将广州附近一块类似的地方让与英国;
(5) 英货自澳门运往广州减免过境税;
(6) 英商只按清廷公布的税章纳税,不另纳税。
——摘编自《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等
1793 年乾隆给乔治三世的回信(节选)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 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 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清高宗实录》
(1) 乔治三世的书信体现了英国怎样的目的 马戛尔尼六条要求在《南京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2) 结合时代背景,对乾隆的回信内容予以评论。(8分)
18. (14分) 不同时代标语口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语口号
① 1922 年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
② 1925 年 “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们奋斗到底! 自由统一的中国万岁!”
③ 1927 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打土豪,分田地”
④ 1930 年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⑤ 1935 年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⑥ 1939年 “自己动手, 生产自给”“一面战斗、一面工作、 一面生产、 一面学习”
⑦ 1946 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⑧ 1949 年 “将革命进行到底”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历史口号》
(1) 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6分)
分类依据 标语口号编号
国民革命
十四年抗战
(2) 结合所学知识,对十四年抗战的具体标语口号分别进行解读。(8分)
19.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56 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956 年5月1 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6156人,代表着全国二十一个民族的先进生产者,在这里誓师向社会主义进军。
表4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组成(节选)
类别 总人数 女性代表 少数民族代表
重工业 472 19 18
轻工业 292 49 2
商业 290 49 20
教育 244 41 14
文化 211 31 18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0 4 1
农业合作社 48 1 10
—整理自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组成特点,并分别进行说明。(15 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24.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 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2. C 3. D 4. A 5. D 6. C 7. C 8.A 9. D10. C 11. D 12. A 13. B 14. A 15.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16 题12分, 第17 题 14 分, 第18 题 14 分, 第19题15分, 共55 分。
16. (12 分)
(1) 趋势:汉到宋,自西向东迁移; 宋到清,自南向北迁移。(4分)
(2) 原因:北京靠近元清两朝和明成祖政权发源地,政治根基稳固; 战略位置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方便号令全国; 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军事上可以自保; 紧邻中原腹地,京杭大运河和长途海运可以保障都城供应; 临近少数民族地区,利于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8分)
17. (14 分)
(1) 目的: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分)
体现:割让香港岛; 协定关税; 开放通商口岸。(4分)
(2) 评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寻求海外市场; 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农耕经济发达。 (4分) 乾隆主张有限的贡赐贸易,拒绝英国扩大贸易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同时体现了其盲目自大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18. (14分)
(1) (6分)
分类依据 标语口号编号
①②
工农武装割据 (或土地革命、或国共对峙) ③④
⑤⑥
人民解放战争 ⑦⑧
(2) (8 分)
口号⑤解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4分)
口号⑥解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进攻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号召“自己动手” “一面战斗、一面工作、一面生产”,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根据地困难,粉碎了敌伪势力的封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4 分)
19. (15分)
先进生产者代表来源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激发了各行业劳动者生产热情。
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领域代表最多。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轻工业、商业等领域代表也有较大比例。“一五计划”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关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文化教育领域代表有较大比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代表有一定比例。 “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合作社广泛建立。
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新中国成立后,重视提高女性地位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国家表彰先进生产者反映了崇尚劳动的价值导向,代表的组成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领域和群体的重视,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社会发展状况。
(满分15 分:特点及说明每角度4分,任答三个角度得12分; 综述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赋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山东省潍坊市第一学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