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A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个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末)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统治欧洲阴谋论的众多书籍不断出版,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这些书籍畅销可用来说明( )
A.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一战爆发之前的社会心理因素
C.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加剧 D.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主要矛盾
(2024上·甘肃·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2.下表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输出资本的总额为100%)。这(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俄国 日本
比重(%) 45.0 27.2 20.3 6.5 0.5 0.5
A.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B.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巩固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
3.下图为一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征兵海报《哇!我真希望我是一个男人!》,据此可推知( )
A.一战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 B.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
C.美国女权运动达到新高潮 D.国防动员方式出现根本变化
(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
4.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A.国际局势的剧变 B.技术变革的推动
C.全球治理的加强 D.自由贸易的发展
(2024上·湖北襄阳·高二校联考期末)
5.理想主义者强调公众力量在国际体系转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张建立一种基于实力和权力联合之上的民主国家联盟。但是,理想主义只讲世界应当怎样,而不研究世界是怎样的,因此,它只能是1914 年后,人类思想在寻找新的乌托邦的一种反映。这一观点强调( )
A.国际关系理论正义性不足 B.国际关系格局缺乏稳定性
C.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D.国际组织缺乏必要的权威
(2023下·湖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6.下面方框中是苏联(俄)历史上某一经济政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据此判断,该经济政策(模式)是( )
●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 ●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 ●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2下·宁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7.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是( )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3月 巴黎公社建立
1917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24上·陕西西安·高三西安中学校考期末)
8.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 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3上·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9.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听取了本国盐商的建议,关闭了印度自身的产盐区,制定《食盐专营法》。甘地放言除非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卖,否则永居海边。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见,“食盐进军”( )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2023·浙江嘉兴·统考一模)
10.1921-1925年摩洛哥里夫地区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武装斗争受到中国报刊的高度关切,其对里夫军民“把西班牙军队杀得大败”感到欢欣鼓舞,称赞里夫民族是一个“英勇的民族”。1926年,里夫起义失败,共和国被扼杀。中国报刊痛惜,认为“这是对于世界弱小民族的一个沉重打击”。由此推知( )
A.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的风暴
B.北洋政府支持里夫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C.报刊的关注和评述与中国近代自身遭遇相关
D.拉美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2023上·安徽合肥·高二合肥一中校联考期中)
11.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以中国为代表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土耳其为代表的、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尼加拉瓜为代表的、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据此可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
A.反殖民统治斗争的形式多样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快速滋长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D.打破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
(2024上·辽宁·高三抚顺市第二中学校联考期末)
12.在西班牙内战(1936—1939)中,苏联政府决定出兵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第三国际书记季米特洛夫曾经声明: “西班牙不会成为苏维埃式的国家,而是一个反法西斯的左翼共和国,资产阶级的真正左翼力量也将参与其中。”这反映出此时苏联优先的战略目标是( )
A.塑造苏联的民主国家形象 B.反对法西斯势力任意肆虐
C.稳住英法,巩固集体安全 D.顺应国内民众的支援意愿
(2024·安徽·统考模拟预测)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影片《救济中的爱》由于揭示了大萧条年代的黑暗而最初未能通过保守党政府审查,保守党还围绕丘吉尔进行英雄主义叙事,塑造“丘吉尔式神话”,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英国保守党此举试图( )
A.建构服务于自身的历史记忆
B.号召民众全心投入福利国家建设
C.利用多种手段打压敌对势力
D.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实现国家崛起
(2024上·山东临沂·高三统考期末)
14.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案》,规定了强制武器禁运条款;1939年,放弃武器禁运条款,交战国可以以“现款自运”的方式购买武器;1940年,提出实行租借法,允许政府向任何“对美国防卫至关重要”的国家销售或租借武器。美国转变态度是因为( )
A.国际和平主义的盛行 B.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C.经济大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D.国际军事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
(2024上·辽宁抚顺·高三校联考期末)
15.二战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有美国学者评价道:“(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蓝眼睛的幕府将军,家长式温情的军事独裁者。正如天皇和江户时代的将军们一样,他坐在司令部里,骄横地颁布法令。”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改革过程背离了民主原则 B.美国将日本变为其殖民地
C.民主化不符合日本的国情 D.美军竭力清除法西斯残余
(2024上·甘肃白银·高二校考期末)
16.1968年3月的上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 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就达到了 350吨—400吨的破纪录。这一现象表明( )
A.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B.世界金融中心的换位
C.黄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D.美元中心地位的动摇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024·江苏南通·统考一模)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启示。
(2024上·河北·高三统考期末)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西斯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法西斯主义猖獗时社会主义遭到打击和迫害。随着法西斯主义节节败退,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波兰等八个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德意法西斯的入侵和蹂躏,在战争末期获得了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苏联军队的帮助。这些国家在成为人民民主国家后,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国家迅速由苏联一国增加为社会主义多国。亚洲社会主义力量也在迅速壮大。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
——摘编自郭春生《论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23下·四川德阳·高一什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依据材料,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铜雕塑-“铸剑为犁”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花园
苏联于1959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观察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和“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畅销”,可说明文化界的创作调动了各国人民间的对立情绪,也反映了一战爆发之前的社会心理因素,即欧洲社会此时有一定的好战情绪,B项正确;英国此时仍然是霸主,排除A项;英国与德国的意识形态是相同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排除C项;法德矛盾才是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影响题。时空是:1914年(世界)。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实力逐渐超越英、法,分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而在资本输出领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据优势,这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尤其是英德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20世纪初德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但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也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排除A项;英国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缘于其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当时美国、德国崛起,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丧失,排除C项;1914年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2月,德国宣布施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一向倾向于协约国的中立国的美国被德国这一政策激怒,最终美国向德国宣战,海报反映了这一历史史实,美国参战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B项正确;一战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这幅海报的时间是一战期间,A项排除;此时女权运动并没有达到新高潮,C项排除;征兵海报只是一种征兵的形式,根本变化论述过于绝对,D项排除。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1974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国际局势紧张,造成全球货船航运费率急剧上涨,A项正确;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国际局势的剧变,而技术变革会导致货船航运费率下降,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全球局势动荡,全球治理并未得到加强,排除C项;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由贸易发展受阻,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作者认为理想主义的做法脱离社会现实,结合1914年时间点,主要指的是国际联盟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不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寻找新的乌托邦,主要论及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正义性不足,排除A项;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关系体系中国与国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苏俄。根据材料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分配上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尤其是强制劳动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与材料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不符,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下没有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所以这些资料围绕的主题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D项正确;这些资料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项;资料内容不仅仅涉及巴黎公社或者俄国十月革命,B、C项涵盖不全,排除。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苏联)。根据材料“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可以看出农民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党,但却支持进行革命推翻封建和资本主义残余势力,体现了农民的复杂心情,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战争的胜利,A项正确;西方国家对苏俄武装干涉发生在1918-1920年,排除B项;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不可能为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提供依据,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政治危机,故并没有歪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根据材料“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可知,甘地发起了“食盐进军”活动,抗议殖民当局的法令,新闻报道详尽,且沿海地区民众支持这一行为,体现了甘地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食盐进军”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排除B项;材料“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表明当时人们采用自己的方式制作食盐,与民族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非洲、中国)。据材料“1921-1925年摩洛哥里夫地区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武装斗争受到中国报刊的高度关切”和“1926年,里夫起义失败,共和国被扼杀。中国报刊痛惜,认为‘这是对于世界弱小民族的一个沉重打击’”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报刊对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表示高度关注,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失败表示惋惜,当时中国同样面临反帝求民族独立的情况,报刊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关注和评述与中国自身遭遇有关,C项正确;非洲民族独立风暴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里夫地区的起义是反抗殖民侵略,并非反对法西斯斗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没有涉及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和二战之间(亚非拉地区)。据本题材料“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土耳其为代表的、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尼加拉瓜为代表的、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拉领导力量多样性,从而得出反殖民统治斗争的形式多样,A项正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没有起到遏制法西斯势力快速增长的作用,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也有爱国的封建阶级领导的,排除C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并未打破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1939(苏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苏联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但不想让英法等国认为苏联是要改变西班牙的国家性质,苏联希望英法认为苏联的援助是反法西斯的,目的是为了稳住英法,巩固集体安全,C项正确;A项为无关项,材料不涉及苏联的国家形象,排除A项;苏联优先的目标是为了稳住英法,排除B项;D项“国内民众”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大萧条的社会记忆不仅影响着英国政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的战时动员及其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因此,塑造“丘吉尔式神话”以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这反映出英国保守党意在建构服务于其政治利益的大萧条记忆,A项正确;此时英国的主要任务是反法西斯,而不是福利国家建设,排除B项;塑造英雄形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并不是打压敌对势力,排除C项;英国已经实现了国家崛起,塑造英雄形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9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的绥靖政策最终破产,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各国的巨大威胁,所以此时的美国废除了之前规定的武器禁运条款,支持各反法西斯的国家。所以美国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B项正确;1939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此时并没有盛行和平主义,排除A项;美国经济大危机是在1929—1933年间,所以此时美国态度转变并不是因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美国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压力,而是因为世界大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日)。由材料可知,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的方式是由美军高层主导的,而且颁布改革法令的过程也未广泛征集日本社会的意见,这说明改革背离民主原则,A项正确;日本名义上仍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排除B项;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较高的水平,民主化符合当时的日本国情,排除C项;美军推动民主化改革的方式是独裁式的,带有封建大家长制色彩的,这与法西斯国家政治运行模式相近,不利于清除法西斯在日本政坛的残余,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期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的比率固定,材料中的时间和现象都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冲击,这就说明美元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D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并不是金融市场如证券、期货的动荡,排除A项;金融中心是否换位,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排除B项;“黄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7.(1)表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签订和约,裁减军备;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3)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来避免战争;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详解】(1)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欧美)。根据材料“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可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根据材料“《非战公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根据材料“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和约,裁减军备;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根据材料“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可知,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积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可知,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可知,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3)启示: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和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从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来避免战争;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分析。
18.(1)二战前: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法西斯主义猖獗。二战后:法西斯败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提升。
(2)评价:二战前,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面对法西斯的猖獗进攻,虽然社会主义遭到打压,但是在苏联的领导下,积极构建集体安全体制,最终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败了法西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多,社会主义的理论影响范围日益广泛,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前后(世界)。二战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根据材料“法西斯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法西斯主义猖獗时社会主义遭到打击和迫害”可知,法西斯主义猖獗。二战后:根据材料“随着法西斯主义节节败退,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可知,法西斯败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根据材料“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可知,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提升。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前后(世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法西斯的猖獗进攻,虽然社会主义遭到打压,但是在苏联的领导下,积极构建集体安全体制,最终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败了法西斯。根据材料“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多,社会主义的理论影响范围日益广泛,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
19.观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是埃及殖民地化和争取民族独立进程的缩影。
阐释:19世纪中期,为同英国争夺印度等地的贸易,法国联合埃及开凿了苏伊士运河。但很快英国就通过购买运河股份、武力驱逐法国等手段,实际控制了运河并使埃及沦为殖民地。一战推动埃及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是苏伊士运河仍然在英国控制之下。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埃及中下级军官发动起义,建立共和国。1955年,埃及宣布收回运河区主权引发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干涉下,英国被迫退出,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并逐步扩建,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埃及。据材料“苏伊士运河大事记”,可知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被控制、被收回相伴相随的,是埃及从沦为殖民地到赢得完全独立的历史。故可以“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是埃及殖民地化和争取民族独立进程的缩影”为观点,分19世纪英法对埃及的殖民侵略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一战后埃及赢得独立但英国保留控制苏伊士运河等特权、二战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三个阶段论述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分析这一历史变迁折射的埃及沦为列强殖民地和不屈反抗殖民侵略、最终赢得完全独立的历史。如:19世纪中期,为同英国争夺印度等地的贸易,法国联合埃及开凿了苏伊士运河。但很快英国就通过购买运河股份、武力驱逐法国等手段,实际控制了运河并使埃及沦为殖民地。一战推动埃及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是苏伊士运河仍然在英国控制之下。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埃及中下级军官发动起义,建立共和国。1955年,埃及宣布收回运河区主权引发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干涉下,英国被迫退出,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并逐步扩建,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示例〗20世纪人类为追求和平不懈努力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财产代价,人类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在反思战争的基础上人类为追求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联在争取和平的道路上作出了诸多努力,但“全体一致”原则使其难以真正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1945年,50个国家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1946年成立海牙国际法院,审判战犯,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基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创伤,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两极对峙,以冷战的方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铸剑为犁”传达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20世纪以来,人类为维护和平作出巨大努力。但是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59年(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据材料“铸剑为犁”“1959年”“联合国总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人类为追求和平不懈努力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财产代价,人类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在反思战争的基础上人类为追求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次,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可从国联的建立、联合国的建立、海牙国际法院的成立、新的民族国家和各类国际组织的出现以及美苏冷战等方面分析人们追求和平的历程;最后,概括总给可知:“铸剑为犁”传达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20世纪以来,人类为维护和平作出巨大努力。但是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和平依然任重道远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纲要下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测试卷A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