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广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 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
C.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到来 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读作gū,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该觚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是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全文约700字,字体为典型秦隶,载有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纵横”色彩浓郁,体例文风与《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近似。该觚的出土
A.是秦统一文字的实物见证 B.可印证《战国策》内容的真实性
C.是研究秦朝的第一手资料 D.可作为研究秦隶的重要实物资料
3.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讲究精耕细作
4.《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这反映了当时
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 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
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
5.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
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 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6.我国是老虎的主产国之一,人虎矛盾贯穿古代社会始末。据学者统计,北魏至元数百年中,全国发生虎患16起。到明清时期,仅东南地区就出现虎患514次,其中明代205次、清代309次。明清时期,虎患加剧的根源在于
A.专制统治强化 B.苛捐杂税沉重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口急剧增长
7.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
A. 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 B. 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是白银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D. 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8.据统计,列强在中国经营贸易的机构1882年为440家,1892年为579家,1913年达到3805家;在华贸易投资额,到1914年已达1.42亿美元。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数量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C.世界工业发展水平 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9.192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办第一份通俗小报《劳动音》,下表为《劳动音》刊载的部分文章的标题。
据表可知,早期共产党组织
A.关注工农的生存状态 B.推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D.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0.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11.《论政府原理》(1159年)一书中这样写道:“诛杀一个暴君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正确和正义的.....对于践踏法律的人,法律应当拿起武器反对他.....在践踏甚至应该统治皇帝的法律的犯罪中......谁试图使他不受到惩罚,谁就是对自己和整个人类共同体的犯罪。”由此可知,作者主张
A.王权有限 B.推行政教合一制度
C.主权在民 D.建立近代法律体系
12.下图是1539年英文版《大圣经》的扉页插画(局部)。该插画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
A.王权摆脱了神学的桎梏 B.重视宗教伦理与教化
C.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行政与宗教相互制衡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资本的运转使得人的自由与个性被消解,劳动者被异化为资本的工具,无产阶级陷入精神和生活的两难困境。所以要以革命的手段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B.马克思主义具有较鲜明的人民性
C.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D.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14.下图是某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额比重,该国最有可能是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英国
15. 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人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 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16.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其主要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发挥作用 B.美国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
C.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D.新的货币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治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
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
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咖啡馆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根据地货币和人民币发展的部分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其中,壹元和贰角面值的货币上还绘有列宁头像。
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
——摘编自戴志强、沈逸林《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等
根据材料中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年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广东卷)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天象观测”属于文明的组成部分,材料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表明我国原始农业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是原始农业,尚未具备精耕细作的特征,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先民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明当时有了“历法”和“历法的准确程度提升了”,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原始农业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出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到来,阶级社会的到来需要剩余产品的增多、私有制的出现以及阶级分化等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湖北云梦郑家湖慕地出土的木简觚文约700字,字体为典型秦隶,可作为研究秦隶的重要实物资料,D项正确;据所学,秦统一的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排除A项;该觚文仅体例文风与《战国策》近似,不足以印证《战国策》内容的真实性,排除B项;该觚文中谋士以合纵、连横之术游说秦王,说明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等,故A、B、C三项不全面。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是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量,因此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故D项正确。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朱博指出告发低级官员应到郡,告发高级官员可以到他的治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和郡分别监察高级和低级地方官,这反映了当时对地方实行分级监察,说明政府规范监察范围,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刺史位卑权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有关监察体系的信息,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汉初推崇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朱博所在时期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岁收绢百匹……资至巨万”,可知经营植树,经营漆器的农户,收入可观,说明在传统小农经济下,农户的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多种经营,与江南经济重心巩固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其对当时的资源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虽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但仍是小农经济的范畴,并没有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得出主要结论: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山林遭到过度砍伐,侵占了老虎的生存资源,因而虎患加剧,D项正确;专制统治强化并非生态恶化、虎患加剧的根源,排除A项;苛捐杂税沉重不是老虎与人争地的根源,排除B项;生态破坏严重是具体表现,并非虎患加剧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老百姓平时使用的是铜钱,而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源于白银外流,跟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跟白银货币化不直接相关,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D项因果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解析】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数量在19世纪末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故A项错误,排除;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开始于鸦片战争,贯穿中国近代史,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错误,排除;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瓜分中国的重要工具,材料中列强在中国经营贸易机构数量的增多和贸易投资额的扩大,都是列强经济侵华加剧的表现,是与世界工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此时期列强在经济方面加紧了对华侵略,并没有放松,故D项错误,排除。故选C项。
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报刊积极宣传工人运动,有助于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运动,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与共产国际领导无关,没有强调共产国际对早期组织的领导,排除C项;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西方)。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罗马帝国统治者力图恢复往日罗马帝国荣耀,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据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可知该罗马帝国皇帝对法律贡献大,据此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
11.【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国王也应该服从法律,否则被诛杀就是合法的,由此可见,《论政府原理》主张王权有限,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教合一,排除B;材料和主权在民无关,排除C;D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法律和国王的关系,排除D。故选:A。
12.【答案】C【解析】根据插画内容中的配文“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天主教”的位置可以看出,当时国王位于中心,而且《大圣经》是英文版,这说明当时英国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项正确;《大圣经》中国王居于中心,这意味着当时王权和神权并未剥离,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的英国重视宗教伦理与教化,排除B项;国王位于中心,而且以大臣和主教辅佐,这说明行政权高于教权,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劳动者被异化为资本的工具,无产阶级陷入精神和生活的两难困境。所以要以革命的手段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对于人的“异化”,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唤醒人的意志,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角度看社会,B项正确;本题主旨“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在19世纪上半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C【解析】据图2该国占世界总额比重在19世纪70年代后不断上升,20世纪20年代后平稳发展占世界总额约30%多,20世纪中期再次上升,但在60年代后迅速下降,80年代后进一步下降,说明该国工业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得到显著发展,二战后轻工业逐渐下降,据所学,19世纪六十年代后,受西方殖民侵略的影响,日本向西方学习发起明治维新运动,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纺织业等出口比重逐渐下降,故选C项;据所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商品倾销市场,不可能出现工业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30%的现象,排除A项;据所学,印度在近代成为英国殖民地,在二战后得到民族独立,不可能在二战前出现工业品出口占世界总额较大的情况,排除B项;据所学,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纺织业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最大,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可以看出,外来的人口迁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移民安对美国建设的作用,但不能看出移民是“主力”,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只是移民影响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除了华工还有其他国家的移民,材料无法反映华工贡献最大,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经济波动趋向平缓,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与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主要原因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B项正确;70年代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出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排除A项;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与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无关,排除C项;“被烫过了的曲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推动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有助于精耕细作农耕模式的发展与推广。(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不同之处:大批铁矿被开采;铁产量大幅度增加;民营矿业得到快速发展;冶铁工业城镇涌现。(任答2点得2分)
原因:工匠管理制度的改革;朝廷放松对冶矿业的管控;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影响:据材料“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知,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据材料“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可知,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进而推动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多种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精耕细作农耕模式的发展与推广。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不同之处:据材料“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可知,大批铁矿被开采,铁产量大幅度增加;据材料“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可知,民营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据材料“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可知,冶铁工业城镇涌现。 原因:据材料“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可知,工匠管理制度的改革;据材料“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可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冶铁业的发展还受到;朝廷放松对冶矿业的管控;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推广等因素的影响。
18.【答案】(1)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每点2分,答够2点给4分)
方式: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本国的反动政府;印度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和平”移交了政权。(每点2分,共4分)
(2)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打击帝国主义、鼓舞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等三个方面,分析印度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产生的共同国际影响。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斗争方式、斗争对象和斗争结果等方面,分析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
(2)问题:根据材料二中“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等信息,从地区冲突、国内动荡、边界争端、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和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等方面,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国界)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和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新兴独立国家面临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9.【参考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近代咖啡馆的发展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阐述:咖啡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其发展程度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18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及其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咖啡在美洲的种植,导致咖啡价格下降,促使咖啡馆数量激增。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咖啡贸易量大增,使得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满足了产业工人的需要。(8分)
总之,在世界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咖啡馆的普及化、大众化,不断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分)
【解析】据材料“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可知中古时期和近代早期的咖啡馆只是在上流社会和少数特定场所中出现,属于特定场所;据材料“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可知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咖啡馆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人、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成为咖啡馆的活跃对象;据材料“咖啡馆数量激增”“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可知随着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使种植园经济在拉美发展起来,大大增加了咖啡的市场供应,同时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咖啡获得了无产阶级的青睐,促进了咖啡馆的普遍性推广,成为普通社会民众的饮品;据材料“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可知二战时期社会局势动荡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咖啡供应,严重打击了咖啡馆的经营;据材料“自由贸易的回归……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可知战后自由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新的消费观念的兴起和咖啡店在全球的扩张。总之,近代社会的政治变迁、局势变化、思想观念的调整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了咖啡馆的普及和推广。
20.【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共产党依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阐述:全面抗战开始后,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不违背两党协议的前提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皖南事变后,为了应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边区政府发行自己的货币,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保障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解放区原来各自为政的货币状态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准备。总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示例二:人民币见证新中国的社会变迁
阐述:(略)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31-1987年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中国共产党依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其次,结合这些时期的史实从背景、目的和影响等角度分析阐述,如全面抗战开始后,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不违背两党协议的前提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皖南事变后,为了应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边区政府发行自己的货币,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保障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解放区原来各自为政的货币状态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准备。最后,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可以结合材料信息“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得出论题:人民币见证新中国的社会变迁。结合这些时期的史实从背景、目的和影响等角度分析阐述,表述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