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新式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学堂 开设课程
一 《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
二 经学(儒家经典)、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
三 学员需通儒家经典、微积分、重学、汽学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清廷在近代开展的某一运动,企图在适合和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来实现发展近代生产方式的历史任务。可见,该运动实质上是清廷的( )
A.“自强”运动 B.“求富”运动
C.近代化运动 D.“自救”运动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4.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5.陈旭麓认为:“戊戌政变之后……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7.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C 1898年6月,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戊戌变法失败
A.A B.B C.C D.D
8.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就“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展开了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 )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9.朱德在评价孙中山时说:“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以下可以印证朱德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②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④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振兴中华”这一振奋人心的口号的提出,与某革命团体的成立直接相关。这一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下列由邹容创作的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革命军》
12.孙中山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激(时任湖广总督)一逃。倘瑞激不逃,则张彪(当时湖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武汉三镇不具备爆发革命的环境
C.武昌起义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D.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3.“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被称为鉴湖女侠的革命烈士是( )
A.徐锡麟 B.刘道一 C.秋瑾 D.邹容
14.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1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16.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17.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A.赢得议会选举组阁,推动民主共和事业 B.联合中间派组成第一大党
C.借助同盟会力量竞选内阁总理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
18.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19.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20.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2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全民族的抗战
22.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这说明白话文( )
A.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抨击了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C.完全取代了古代文言文体裁 D.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2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24.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材料分析题
25.五百年来沧海横流,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大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一 某国发展简史(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史事
1475-1500年 复兴运动,包括这个运动的政治和经济、艺术和知识面貌方面
1525-1550年 宗教改革
1550-1575年 海外扩张,从海盗行为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热带属地的占有,在海外温带地方建立了新的使用英语的社会
1675-1700年 责任制议会政府的建立
1775-1800年 工业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旧邦新命】
材料二 以下是乐乐同学阅读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时所做的摘要。
事件: ① 主题: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摘要: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事件:辛亥革命 主题: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摘要: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事件:新文化运动 主题: ② 摘要: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休戚与共】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指出“某国”是哪个国家。选择材料中一件史事,说明其对该国的影响。
(2)完善材料二中①②的内容。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假如联合国即将召开大会,讨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请你围绕“十字路口的抉择”为大会拟一条标语,并作简要阐释。
26.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和近代化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总结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通过“边界的斗争”创造了什么局面?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的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
(5)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
1.B 2.D 3.A 4.B 5.D 6.A 7.D 8.A 9.C 10.A 11.D 12.C
13.C 14.B 15.D 16.D 17.A 18.D 19.A 20.A21.B22.A23.B24.C
25.(1)国家:英国;
影响:如选择史事:海外扩张;英国海外扩张对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市场和投资渠道,为英国的国家财富和实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选择“工业体系的建立”;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选择材料中其他史事亦可)
(2)填空:①洋务运动;②民主与科学。
理解:由洋务运动的器物之变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之变,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之变。
(3)标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阐释: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6.(1)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2)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
(3)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改革开放。
(5)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一轮基础复习基础过关练: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基础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