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提高练(答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练基础】
1.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历史知识的总结
项目 春秋 战国
时间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 年至公元前221年
战役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之战、 之战
战争 以 为目的 以拓展 ,兼并他国为目的;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 广,持续 长
社会 性质 社会的瓦解时期 社会的形成时期
主要 事件 齐桓公等相继称霸 变法
2.战国七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了哪类人篡权立国 ( )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3.下图所示文物可以印证战国时期 ( )
A.经济繁荣 B.社会稳定
C.政治清明 D.战争频繁
4.成功的改革能给中国发展带来巨大的红利。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
A.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度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6.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古代无坝引水灌溉系统,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该水利工程直接造福于 ( )
都江堰示意图
A.关中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练能力】
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8.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 )
A.秦燕 B.秦楚 C.齐楚 D.齐燕
9.下图是文物商鞅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商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
10.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主要体现为 ( )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实行变法改革
③诸侯争夺霸主地位 ④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秦国派遣李冰到成都管理蜀地,意图将当时尚不是“天府之国”的成都建成秦国攻伐吴国乃至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员。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带有强烈的 ( )
A.政治性 B.商业性
C.民用性 D.文化性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1)材料一反映了土地所有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出现此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君治秦”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练素养】
13.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都在这一历史时期上演。下面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外交为战争服务
B.诸侯国逐渐减少
C.燕、楚、秦这三国一直存在
D.战争不断,是历史的倒退
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鼓励人民尽力发展农业,而对于从事商业或由于懒惰而贫穷的人,全部把他们没为奴隶。这表明商鞅变法重视( )
A.商业贸易 B.手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海外贸易
1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荒地的开垦
B.农民的出现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商鞅变法
16.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 ( )
A.顺应自然 B.结构精巧
C.功能齐全 D.造福千秋
17.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鏖战犹酣——兼并战争谋华夏一统】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一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二中的处(填序号)。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什么变化
【革故鼎新——变法图强促社会进步】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 “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哪些措施
【凿山分水——作堰淘滩为百姓造福】
材料三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3)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 从“商君”“李太守”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精神
(4)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475 马陵 长平 争霸 疆域 区域 时间 原始
封建 商鞅
2.C 【解析】“三家分晋”指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田氏代齐”指战国时期,齐国卿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所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的是卿大夫篡权立国。故选C项。
3.D
4.B 【解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
5.A 【解析】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秦国攻取魏国少梁等,均体现了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故选A项。
6.D
练能力
7.D 【解析】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的趋势。故选D项。
8.A 【解析】战国七雄中,秦国统治今陕西省及其以西的地区,是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国家是燕。故选A项。
9.D
10.B 【解析】战国时期在经济上的“变”体现在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在政治上的“变”体现在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形势上的“变”体现在统一趋势不断加强,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11.A
12.(1)变化:土地由国家所有向私人所有转变。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
(2)思想:以法治国。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秦国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言之有理即可)
练素养
13.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称霸,使外交为战争服务;春秋战国时期,燕、楚、秦这三国一直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也使得诸侯国逐渐减少,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国家走向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是这是历史的进步。故选D项。
14.C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鼓励人民尽力发展农业,而对于从事商业或由于懒惰而贫穷的人,全部把他们没为奴隶”可判断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重农抑商。故选C项。
15.C 【解析】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故选C项。
16.D 【解析】根据图片数据可知,从战国时期到2019年,都江堰灌溉土地数目不断上升,反映了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造福千秋的特点。故选D项。
17.(1)④ ① 诸侯国的数量减少。
(2)商鞅。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李冰。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4)社会大变革时期。
2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提高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