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湖南省卷)(含答案解析)

1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省卷)
历史·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第 I卷(请用 2B铅笔填涂)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第 II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7.(2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AYYAogAIAABAABhCUQXYCgOQkAECACoOQBAIIAAAgRNABC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6分)
19.(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AYYAogAIAABAABhCUQXYCgOQkAECACoOQBAIIAAAgRNABCA=}#}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省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手工业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下列史料中可以实证材料观点的是( )

A.河姆渡猪纹陶钵 B.司母戊鼎
C.曲辕型 D.汝窑瓷器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B项正确;河姆渡猪纹陶体早于商周时期,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排除C项;汝窑瓷器属于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儒童”“县府级考试”“中央礼部考试”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私学的兴起,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与材料强调科举制流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答案】A
【解析】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长安出发,探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它打通了内地与西域乃至地中海的联系,历史上称之为“凿空”。由材料“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凿空之旅”,可知指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和班勇出使西域发生在东汉,晚于张骞通西域,排除BCD项。故选A项。
4.“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经商活动,使中国与世隔绝,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由材料“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宽刑薄赋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排除A项;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处理民族关系,排除B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臣,压制武职,排除C项。故选D项。
5.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反映出元朝、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和彭州最早的行政机构。到台湾正式建省,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垦荒政策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侧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B项;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表明人们反对新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以看出人们开始接受,A项正确;北京市并不是沿海地区,排除B项;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与“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不符,排除C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
9.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帝国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排除B项;题干和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关于资产阶级革命,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宣告了法国大革命开始
C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项正确;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A项;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2.下图是小勇同学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
A.更新行业比重 B.调整生产关系 C.改变国家性质 D.摆脱殖民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南北战争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是北方资本主义与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由此可知,南北战争的本质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废除种植园经济中的奴隶制,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奴隶制存废本质是要调整生产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更新行业比重,排除A项;美国的国家性质并没有因为南北战争而改变,排除C项;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3.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措施 作用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②迅速缓解了危机③巩固了工农联盟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就是指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D项正确;通过三年的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B项;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下图是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B.发展教育与科技
C.维护和平与安全 D.保障卫生与健康
【答案】C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武装力量,被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结合“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维护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是促进合作与进步,排除A项;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是发展教育与科技 、保障卫生与健康,排除BD项。故选C项。
15.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国欢庆,这是几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其中研究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的湖南科学家是( )
A.刘筠 B.陈国达 C.袁隆平 D.黄伯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黄伯云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研制成功特种改性陶瓷和金属梯度复合材料,研究发明“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为高性能飞机制动装备和航天火箭发动机提供关键材料,D项正确;刘筠为官清廉,是北宋文坛名人,排除A项;陈国达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地洼学说之父,排除B项;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6.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的事件是( )
A.湘江之战 B.常德会战 C.通道转兵 D.长沙会战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34年12月, 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通道境内时,召开了通道会议。会上,毛泽东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会后,红军立即向贵州进军。“通道转兵”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标志着红军初步摆脱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获得军事主动权,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C项正确;湘江战役,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排除A项;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排除B项;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精准计时·社会需求·科技创新(20分)
材料一
西汉铜漏 利用滴水造成的水位变化计时。但是随着水位下降,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 唐朝水运浑象复原模型 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 北宋水运仪象台复原图 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另一项科技发明,并说明宋代科技成就的影响。(10分)
材料二 早期的钟表用手工制作,造价不菲,主要功能是装饰和显示主人的身份。19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城市,在工厂和煤矿做工,按小时领取工资,计时对雇主和工人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钟表生产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某些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并于19世纪中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20世纪初期,由于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其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袋表。
——摘编自刘军《瑞士》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钟表使用的趋势。分析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期钟表行业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原子钟借助原子的天然振动精准计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国原子钟发展的认识。(4分)
【答案】(1)计时越来越精准;技术不断创新;计时技术领先世界等。(6分)
活字印刷术: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等。(4分)
(2)钟表更加实用;日益普及;使用更加方便等。(3分)
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对计时的需求增加;钟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取得进步等。(3分)
(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子钟技术越来越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得出计时越来越精准;根据材料“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得出技术不断创新;根据材料“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得出计时技术领先世界等。
影响:结合所学,可写宋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等。或者指南针的使用、火药的使用等。
(2)趋势:根据材料“某些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得出钟表更加实用,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由于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其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袋表。”得出日益普及,使用更加方便等。
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生产技术等进步进行分析,如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对计时的需求增加;钟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取得进步等。
(3)认识:从我国原子钟发展的原因、特点、影响等角度作答。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子钟技术越来越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8.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16分)
史料一 宋《萍洲可谈》 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6分)
【答案】(1)类型:史料一是文字史料,史料二是实物史料。(4分)
科技发明:指南针(罗盘)(2分)
(2)商人:阿拉伯(2分)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2分)
(3)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4分)
主要职能:管理海外贸易(2分)
【解析】(1)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资料是记载,描写,评论历史的文字,书籍,卷宗。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所以史料一宋《萍洲可谈》属于文字史料,史料二南宋持罗盘陶俑是实物史料。
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和史料二“南宋持罗盘陶俑”可知,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文明是指南针。
(2)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中外海上贸易十分频繁,其中,经常来华的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习惯乘坐高大安全的中国船只,后来便顺便学习了指南针技术,之后便将该技术进一步传播到了西方。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外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3)情况:根据史料三“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可知,这反应了这一时期造船技术水平高超,海外贸易繁荣。
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维护上海港航运安全,确保船只停靠并建立完善航行管理体系,管理和监督航运业。
19.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图1 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
材料二

图2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

图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6分)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10分)
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Ⅱ)国际关系(Ⅲ)政权更迭
【答案】(1)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三角贸易等。(任答3点得6分)
(2)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0分)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15世纪末到18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新的大陆美洲被发现,为欧洲人口的流动提供了新的目的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导致更多的人口流动;为抢夺殖民地和人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还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等,从非洲掠夺贩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疆界领土、国际关系、政权更迭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即可。如:
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省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手工业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下列史料中可以实证材料观点的是( )

A.河姆渡猪纹陶钵 B.司母戊鼎
C.曲辕型 D.汝窑瓷器
2.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3.《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4.“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5.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6.下侧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7.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8.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10.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11.关于资产阶级革命,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宣告了法国大革命开始
C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A B.B C.C D.D
12.下图是小勇同学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
A.更新行业比重 B.调整生产关系 C.改变国家性质 D.摆脱殖民统治
13.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措施 作用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②迅速缓解了危机③巩固了工农联盟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4.下图是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B.发展教育与科技
C.维护和平与安全 D.保障卫生与健康
15.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国欢庆,这是几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其中研究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的湖南科学家是( )
A.刘筠 B.陈国达 C.袁隆平 D.黄伯云
16.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的事件是( )
A.湘江之战 B.常德会战 C.通道转兵 D.长沙会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精准计时·社会需求·科技创新(20分)
材料一
西汉铜漏 利用滴水造成的水位变化计时。但是随着水位下降,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 唐朝水运浑象复原模型 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 北宋水运仪象台复原图 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另一项科技发明,并说明宋代科技成就的影响。(10分)
材料二 早期的钟表用手工制作,造价不菲,主要功能是装饰和显示主人的身份。19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城市,在工厂和煤矿做工,按小时领取工资,计时对雇主和工人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钟表生产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某些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并于19世纪中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20世纪初期,由于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其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袋表。
——摘编自刘军《瑞士》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钟表使用的趋势。分析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期钟表行业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原子钟借助原子的天然振动精准计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国原子钟发展的认识。(4分)
18.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16分)
史料一 宋《萍洲可谈》 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6分)
19.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图1 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
材料二

图2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

图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6分)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10分)
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Ⅱ)国际关系(Ⅲ)政权更迭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湖南省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