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24 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南卷)
历史·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第 I 卷(请用 2B 铅笔填涂)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第 II 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ABQYSEggiIAABAARhCUQHYCgGQkAECCIoOAEAIsAAAgRFABC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7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ABQYSEggiIAABAARhC_UQ_H_YC_gG_Q_kA_E_CC_Io_O_AE_AI_sA_A_Ag_RF_A_BC_A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南卷)
历 史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河南,可看到六十万年前猿人打制的石器(陕县)、五十万年前猿人的牙齿化石和打制的石器(南召县)、二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安阳小南海)。可知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 )
A.追寻祖先渊源 B.弘扬传统美德
C.追思先贤事迹 D.感悟民俗文化
2.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华夏文明,尽出河南 B.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C.青铜铸造,殷商巅峰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3.汉武帝时,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这做法( )
A.开创郡国并行 B.加强中央集权
C.壮大诸侯实力 D.导致藩镇割据
4.观察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东晋南方地区( )
材料 文献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 《晋书 食货志》
(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食货志》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农业超过北方
C.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经济得到开发
5.《唐律疏议》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答四十,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体现了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积极的对外态度
C.昂扬的精神风貌 D.繁荣的盛世景象
6.下列活动共同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交子”胀破了北宋王朝》——宋佳
欣赏绘画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观看视频 《话说市舶司》——名人讲堂(魏峰;第六讲)
观察地图 南宋海外贸易示意图
A.市民生活多姿多彩 B.经济中心向南转移
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7.在某节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时,使用到如图图片,中间的方块代表着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向右的F1代表着思想前进的推动力,向左的F2代表着思想进步的阻力,其中F2最有可能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专制
C.社会矛盾加剧 D.闭关锁国政策
8.18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市井生活丰富 B.商帮实力雄厚
C.人口增长过快 D.手工工场出现
9.“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号召人们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见,他们旨在(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打破专制愚昧对民众的束缚 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1.如表是抗战时期的一些家书,这些家书共同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 )
复旦大学学生韩雅兰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
中共党员王孝慈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
越南华侨符克 在抗敌时期,除捐助战费外,生活要力求简单。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
A.中国军队英勇战斗 B.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海外华侨积极参战 D.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12.如图是195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纪念的事件( )
A.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3.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14.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5.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材料旨在说明( )
A.英文单词复杂多样 B.希腊字母直观易懂
C.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D.人类文化交流互鉴
16.该表格体现的主题是( )
英国革命创造了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美国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利的制约。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
A.限制王权 B.追求独立 C.向往自由 D.践行民主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8.列宁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列宁强调了新经济政策( )
A.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B.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思路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拂去岁月的尘埃,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经典漫画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一幅题为《胜利》的漫画(如图)在当时蜚声于欧洲。这种联合局面开始于( )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B.巴黎和会召开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联合国的成立
20.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 戈尔指出:我们需要对碳标价——对CO2征税,根据每一个国家的法律,逐步用这种方式把税收负担从雇佣转移到污染上。他的观点强调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 )
A.技术的革新 B.经济的支持
C.政府的调控 D.公众的参与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耗时27年之久,编写出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著作。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等多种文字。
材料二 《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继承了希腊的古典医学遗产,而且吸收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的医药学成就,成为十七世纪以前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书中不仅列举了药物达670种之多,对各种药物性质、功效、用途作了详细的叙述,内容还涉及有理论医学和实用医学,提出了对流行病的预防和保健卫生措施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概括两部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内容上还有何偏重?(1分)这与中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主张一致?(1分)
(3)从自身出发,我们该如何传承发扬悠久的医药文化?(1分)
22.(6分)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四部老电影。请你阅读推荐名单,回答问题。
推荐电影 推荐理由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火烧圆明园》 永远带着心痛的记忆
《开天辟地》 再现百年前热血青年们的激情岁月
《大决战》 通过国际政治舞台,展示中国命运的选择
(1)有两部电影时间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同学们找出排好。(2分)
(2)请你任选其中一部电影,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电影反映的历史背景。(2分)
(3)如果让你推荐一部类似的影视剧,你会推荐哪一部?并用一句话写明推荐理由。(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1949年 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1972年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在上海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一中的“中国外交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认识。(2分)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我走到了门口,不觉大吃一惊,我本以为来的是一个由独立主权州组成的联邦式组合,没想到却见到了一个国家级的中央政府。 亚当斯
“大功告成”“不告奇迹” 华盛顿
我终于可以欣慰地发现,这毕竟是旭日,不是落日。 富兰克
“不曾就基本人权有所宣示”“允许南部各州继续进口二十年奴隶……令人大为泄气” 乔治·梅森林
——[美]凯瑟琳 德林克 鲍恩《民主的奇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国家”“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代表们对宪法有不同认识的理由?(2分)
(3)概括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影响。(2分)
25.(6分)阅读如图材料,请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提到一战,世人总会想到德国作家雷马克描述一战前线实况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书中人物克罗普(德国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这里保卫祖国,那一边的法国人也在保卫他们的祖国。好了,究竟谁对?”——《战与憾成为一战百年的省思》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南卷)
历 史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河南,可看到六十万年前猿人打制的石器(陕县)、五十万年前猿人的牙齿化石和打制的石器(南召县)、二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安阳小南海)。可知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 )
A.追寻祖先渊源 B.弘扬传统美德
C.追思先贤事迹 D.感悟民俗文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河南境内的远古人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据题干“在河南,可看到六十万年前猿人打制的石器(陕县)、五十万年前猿人的牙齿化石和打制的石器(南召县)、二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安阳小南海)”可知,这反映远古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居住在山洞里,说明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追寻祖先渊源。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追寻祖先渊源,不能说明探索河南古代文明弘扬传统美德、追思先贤事迹、感悟民俗文化,排除BCD。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河南境内的远古人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追寻祖先渊源。
2.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华夏文明,尽出河南 B.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C.青铜铸造,殷商巅峰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读分析。
【解析】由材料“殷墟出土的排水管和青铜器”、“甲骨文”结合所学可知,均是商朝时期就存在的文明,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故B正确;“尽出河南”太绝对,A错误;材料中只有亚长牛尊属青铜器,其他两项不属于,故C错误;一脉相承意指有继承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
3.汉武帝时,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这做法( )
A.开创郡国并行 B.加强中央集权
C.壮大诸侯实力 D.导致藩镇割据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汉武帝时,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这做法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力诸侯国的势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观察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东晋南方地区( )
材料 文献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 《晋书 食货志》
(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食货志》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农业超过北方
C.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经济得到开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观察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东晋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解析】观察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东晋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唐律疏议》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答四十,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体现了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积极的对外态度
C.昂扬的精神风貌 D.繁荣的盛世景象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唐朝的对外政策及中外交流的表现分析作答。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法律规定严禁刁难滞留外国商旅人员,违者以刑罚论罪,可见唐朝实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A项;唐朝的社会风气是昂扬的精神风貌,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只有中外交流频繁,不能说明繁荣的盛世景象,排除D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列活动共同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交子”胀破了北宋王朝》——宋佳
欣赏绘画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观看视频 《话说市舶司》——名人讲堂(魏峰;第六讲)
观察地图 南宋海外贸易示意图
A.市民生活多姿多彩 B.经济中心向南转移
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市民生活方面,排除A。材料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综合国力包括很多方面,材料只是强调商业贸易方面,并不能通过这一方面的繁荣说明综合国力提高,排除C。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市民生活的场景,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这些都是宋朝经济发展的体现,是商业繁荣的印证,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记忆宋朝商业贸易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在某节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时,使用到如图图片,中间的方块代表着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向右的F1代表着思想前进的推动力,向左的F2代表着思想进步的阻力,其中F2最有可能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专制
C.社会矛盾加剧 D.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政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代实行八股取士,这是文化专制,它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当时思想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思想方面,不是社会矛盾加剧、闭关锁国,排除C、D两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18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市井生活丰富 B.商帮实力雄厚
C.人口增长过快 D.手工工场出现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题干说明清朝前期商帮实力雄厚,不仅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还发展到海外。故B符合题意;题干与市民生活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手工工场出现无关,排除A、C、D。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据题干“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主张在维护君主制的前提下,改良一些封建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具体主张体现在:主张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题干选项中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B项符合题意;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排除C项;陈独秀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排除D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康有为的相关史实。
1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号召人们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见,他们旨在(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打破专制愚昧对民众的束缚 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析】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已经建立,排除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故C正确;题干材料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无关,排除D。故选C。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如表是抗战时期的一些家书,这些家书共同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 )
复旦大学学生韩雅兰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
中共党员王孝慈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
越南华侨符克 在抗敌时期,除捐助战费外,生活要力求简单。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
A.中国军队英勇战斗 B.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海外华侨积极参战 D.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题干中的家书分别来自大学生、共产党员、华侨,这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故B符合题意;题干家书与军队无关,排除A;题干中的家书不仅来自华侨,还有大学生、共产党员,排除C;题干中的家书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不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排除D。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家书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12.如图是195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纪念的事件( )
A.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可知,1953年,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排除A项;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析】题干的“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571万人。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反映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长,这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故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的说法错误,排除A;河南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在题干数据中不能体现,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80年之前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B。
【点评】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4.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据题干“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可知,这说明“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不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B;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不是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不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D。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15.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材料旨在说明( )
A.英文单词复杂多样 B.希腊字母直观易懂
C.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D.人类文化交流互鉴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据题干“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可知,材料说明英文受到希腊字母的影响,这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英文单词复杂多样、希腊字母直观易懂、人类文化交流互鉴,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16.该表格体现的主题是( )
英国革命创造了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美国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利的制约。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
A.限制王权 B.追求独立 C.向往自由 D.践行民主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注意题干表格的正确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王权只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追求独立与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需要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民主的实现,没有体现对自由的向往,排除C。英国限制国王的权力,是为了更多人获得民主;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就是为了防止独裁,实现民主;法国的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也是为防止出现独裁统治,实现民主,故题干表格体现的主题是践行民主,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
【解析】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发明后,人们利用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促进了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正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大工业发展的状况。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18.列宁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列宁强调了新经济政策( )
A.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B.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思路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据“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可知,列宁强调了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思路,B项正确;“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对题干表述片面,排除A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
19.拂去岁月的尘埃,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经典漫画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一幅题为《胜利》的漫画(如图)在当时蜚声于欧洲。这种联合局面开始于( )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B.巴黎和会召开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全,这种联合局面开始于《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
【点评】注意对漫画的解读,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0.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 戈尔指出:我们需要对碳标价——对CO2征税,根据每一个国家的法律,逐步用这种方式把税收负担从雇佣转移到污染上。他的观点强调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 )
A.技术的革新 B.经济的支持
C.政府的调控 D.公众的参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
【解析】材料中戈尔的观点是用国家征税的方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家征税属于政府的调控措施,符合C。A、D与题意无关,B是迷惑选项,经济的支持指提供资金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耗时27年之久,编写出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著作。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等多种文字。
材料二 《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继承了希腊的古典医学遗产,而且吸收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的医药学成就,成为十七世纪以前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书中不仅列举了药物达670种之多,对各种药物性质、功效、用途作了详细的叙述,内容还涉及有理论医学和实用医学,提出了对流行病的预防和保健卫生措施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概括两部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内容上还有何偏重?(1分)这与中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主张一致?(1分)
(3)从自身出发,我们该如何传承发扬悠久的医药文化?(1分)
【答案】(1)都是著名的医学典籍,都吸收了前人的成果,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任意两点即可)
(2)对流行病的预防和保健卫生措施等。(1分)张仲景。(1分)
(3)我认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医药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医典》的成就和影响。《本草纲目》《医典》都是著名的医学名著。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有:都是著名的医学典籍,都吸收了前人的成果,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内容上还偏重于对对流行病的预防和保健卫生措施等。这与中国古代的张仲景的主张一致,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医药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等。
【点评】掌握《本草纲目》《医典》的成就和影响。
22.(6分)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四部老电影。请你阅读推荐名单,回答问题。
推荐电影 推荐理由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火烧圆明园》 永远带着心痛的记忆
《开天辟地》 再现百年前热血青年们的激情岁月
《大决战》 通过国际政治舞台,展示中国命运的选择
(1)有两部电影时间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同学们找出排好。(2分)
(2)请你任选其中一部电影,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电影反映的历史背景。(2分)
(3)如果让你推荐一部类似的影视剧,你会推荐哪一部?并用一句话写明推荐理由。(2分)
【答案】(1)《辛亥革命》和《火烧圆明园》的顺序排乱了,应为《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2分)
(2)选择电影《辛亥革命》;历史背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日益腐朽,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推荐《长津湖》;理由:电影《长津湖》反映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斗争。(2分)
【分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中共成立、大决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永远带着心痛的记忆。故电影《辛亥革命》和《火烧圆明园》的顺序排乱了。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择电影《辛亥革命》,其历史背景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日益腐朽,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让我推荐一部类似的影视剧,我推荐《长津湖》的理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明确电影创作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对基本史实的艺术加工,不能当作一手史料对待。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1949年 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1972年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在上海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一中的“中国外交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认识。(2分)
【答案】(1)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理由: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动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①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②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③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分,任意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补充①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理由是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因此,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是主动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局势的变化等因素有关。如,①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②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③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等相关史实。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我走到了门口,不觉大吃一惊,我本以为来的是一个由独立主权州组成的联邦式组合,没想到却见到了一个国家级的中央政府。 亚当斯
“大功告成”“不告奇迹” 华盛顿
我终于可以欣慰地发现,这毕竟是旭日,不是落日。 富兰克
“不曾就基本人权有所宣示”“允许南部各州继续进口二十年奴隶……令人大为泄气” 乔治·梅森林
——[美]凯瑟琳 德林克 鲍恩《民主的奇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国家”“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代表们对宪法有不同认识的理由?(2分)
(3)概括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影响。(2分)
【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南北战争)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二战后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3分,任意三点即可)
(2)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对后来许多国家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1分)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1分)
(3)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2分)
【分析】本题以文字和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美国“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美国1787年宪法等知识。
【解析】(1)由材料一“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这个国家”指的是美国,它“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南北战争)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二战后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
(2)由材料二四位历史人物的话可知,代表们对宪法有不同认识的理由有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对后来许多国家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3)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美国“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美国1787年宪法等知识。
25.(6分)阅读如图材料,请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提到一战,世人总会想到德国作家雷马克描述一战前线实况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书中人物克罗普(德国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这里保卫祖国,那一边的法国人也在保卫他们的祖国。好了,究竟谁对?”——《战与憾成为一战百年的省思》
【答案】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2分)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其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主要交战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它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其中,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死伤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了了巨大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为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各国应该学会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的目的。(4分)
等级建议:
一等(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1~0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围绕“材料《西线无战事》”提炼一个观点;紧扣观点,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阅读材料“书中人物克罗普(德国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这里保卫祖国,那一边的法国人也在保卫他们的祖国。好了,究竟谁对?’”可知,书中人物克罗普对“为了国家而战斗”产生了怀疑,从而来反思这场战争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几个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而互相攻击,最终演变成了世界大战。一战中的青年们完全是被自己的国家连哄带骗弄上战场的。虽然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斗,然而这种“为国而战”却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受到当时当局者的蛊惑,于是他们被推上战场,为了当局者那可笑的利益而战斗,而他们的一切,也就在这战斗中被摧毁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据此可提炼观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其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主要交战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它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其中,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死伤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了了巨大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为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各国应该学会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的目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认识等知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